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拓展就业空间的步子和胆子可以更大一些 精选

已有 5039 次阅读 2023-6-4 11:1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Masters-degree-for-you.jpg

拓展就业空间的步子和胆子可以更大一些

李侠

20235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做好2023年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充分挖掘资源和自身潜力,充分开发利用科研助理岗位,加大科研助理岗位保障力度等。众所周知,每年7月份都是毕业季,随着毕业季的到来,一波就业洪峰就会呼啸而至,如何通过相应的政策安排消减就业洪峰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就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教育部作为中国人才的最大输出端,必须想方设法挖掘现有潜力去创造一些就业岗位,以此服务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要为教育部的此次努力点一个小赞。

今年的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介绍,4月份1624岁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20.4%,这个年龄段人口总数大约在1.53亿人,由此可知大约有3000万人失业。另据教育部统计,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2022年毕业生为1076万人),去年疫情加上今年经济下行的双重累积叠加,再加上连续两年毕业生人数超千万,就业压力非常大。但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任何单一部门可以独立解决的,各部门只能在职能范围内尽量挖潜,这就是《通知》出台的背景信息。

之所以对《通知》的决定是小赞而非大赞,是因为高校和科研院所能够提供的科研助理岗位实在是有限而且不确定,核心问题在于维持这个岗位的钱从哪里出?毕竟高校与老师中有充足科研经费的单位或个人数量极为有限,因此,这项决定所释放出来的岗位相对于庞大的毕业生规模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仅具有聊胜于无的象征意义,但不管怎样,教育部作为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已经在力所能及地积极采取行动,正如古人所谓:莫以善小而不为,小的努力也值得肯定,如果全社会各部门都能尽一点力,相信就业洪峰就会被消减一点,它给社会带来的冲击也会随之小一些。   

回到《通知》的主题,教育部作为人才的主要生产方,在就业问题上应该更加有所作为,在职能范围内不妨步子和胆子更大一点。具体而言,在十四五期间每年以10-20%的幅度大幅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这比设立充满不确定的科研助理岗位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也更持久。就当下的社会需求而言,研究生扩招势在必行,有三个条件支持这种设想,其一,最近几年考研人数大幅上涨,仅以2023年为例,报考人数为474万人,考研毛录取率仅为16%,考虑到弃考现象,实际录取率在20%左右。据新东方发布的《2023硕士研究生招生数据解读报告》显示,2023年考研全国共有864个招生单位总计招收761763人(不含推免及博士研究生),较2022年考研非推免招生总人数新增10245人,这就意味着研究生扩招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其二,现在各招生单位都普遍存在研究生名额不足的现实,培养方扩大招生的意愿非常强烈;第三,研究生扩招可以部分扩大内需。据相关资料介绍,中国海外留学人数最近几年维持在每年近70万人左右(如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为70.35万人、2021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绝大部分是自费留学,即便其中三分之一是读研究生的,也意味着每年有20多万人到海外读研究生。如果主管部门的步子和胆子再大一点,大规模扩招研究生,并允许其中有一部分是付费的,这样即扩大了内需,又部分弥补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现实,是真正的双赢。

当下中国扩招研究生有两个好处:首先,在经济下行期间,扩招在短期内能缓解就业压力,长期来看则是为社会储备知识和人才,为后续经济复苏做准备。笔者一直认为,由于中国的知识与人才密度仍然偏低,无法达到转变的临界点,这就导致隐性的知识红利与人才红利无法实现;在显性层面则是产业升级与社会转型迟迟无法完成,陷入了笔者所谓的知识与成本的惯性轨道,即中低端知识与人才的异常丰富造就特定的成本优势,进而导致企业与社会形成对低成本知识与人才过度依赖的路径锁定现象。对此,我们不妨从宏观层面看一下中国人口中受教育的情况,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相当于初中毕业),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占总人口的15.47%;作为对比,我们不妨看看美国的情况,据美国社会学家贝尔在《后工业化社会来临》一书中指出:在美国的职业结构中,直到1956年,白领职员总数才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总数。此后这两者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到1970年已经超过54,另据笔者统计的信息来看,中国在全部就业人员中,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22.13%,其中仅有6个行业这个比例超过50%,由此可知,中国人才的密度与知识存量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再以作为中高端人才的硕士在人口中的占比来说,据统计,我国千人注册研究生数(在学研究生数除以当年全国人口)仅为约2.6人,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这一数据保持在近9人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研究生扩招是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即便每年扩招10万人,平均分配到近900家招生单位,每家也不过是增加110人的规模,完全不会对培养质量与正常教学秩序形成大的冲击。而且,这个扩张规模在一定时间内是可持续的,并且效果与意义也更为久远。

其次,研究生扩招是启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最佳切入路径。中国的高等教育在运行模式上仍然是计划经济模式,高校普遍缺乏灵活性,对于市场敏感性不强,相反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多采用市场模式,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由于中国高校体量庞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就高校而言,本科生阶段涉及单位、人数众多,相对而言,从研究生层面切入,涉及的单位不到900家,在校生人数约365万,改革从这里切入比从本科生层面切入引发的社会动荡要小很多,而且这种改革周期更短、距离科技前沿更近,更容易见到成效。如果说教育改革需要契机的话,那么这次就业危机就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最好窗口期。

说点题外话,研究生扩招相对于庞大的毕业生群体而言,仍然规模有限,是否还有更好的就业渠道呢?这几年国家提倡灵活就业,但关于其概念并没有明确规定,可以粗略理解为,任何超出常规模式有助于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就业形式都可以算作灵活就业,其外延就是,法无禁止即可行,由此衍生出一些全新的就业模式,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人,其中,外卖骑手约1300万名,接近全国人口的1%,还有160多万人在各种平台上从事主播及相关工作。笔者多年前曾倡导家庭教师职业,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灵活就业模式。这一想法来源于看西方思想史的时候,经常发现很多思想家早年都曾当过家庭教师,如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等人,当时就想为何我们不能把这个也作为一种职业呢?尤其是中国家庭非常重视教育,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家庭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新职业。后来发现社会上有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业,并于2022年被国家纳入职业分类大典,颇有殊途同归之感。那么这个职业能提供多少潜在的就业岗位呢?有人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全国4.94亿家庭户中只要有1%的需求,将创造490万个岗位,这种估算还是太乐观,能够聘请家庭教师的必要条件是经济状况,为此,笔者认为能够提供这种职位的一定是中产阶层以上的家庭,根据《中金财富报告》(2023)数据显示,中产及以上人群总数为1.036亿人,按家庭计算大约有3240万户家庭,这部分人群虽然人数少,但消费能力强,为此,我们假设其中5-10%的家庭需要这种服务,那么折合成就业岗位就是162万到324万个岗位,这个测算更加符合实际。

现在的问题是家庭教师这个岗位是否与国家的“双减”政策矛盾呢?所谓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显然家庭教师的职责范围要比双减要求的范围大得多,其中仅有很小部分职能是重合的,现在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有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大约有20%的人存在异常心理问题,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为4%,这是非常大的人群。家庭教师的普遍存在可以很好地缓解这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教条地照搬文件,而应顺应社会需求,把它的运行完全交给市场。由此延伸出去,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与老龄看护,陪伴等相关的新兴职业都会出现,从这个角度来说,把岗位的缘起缘落的权利留给市场,不干预有时就是最大的帮助,毕竟任何岗位都是自生自发秩序的结果,而不是人为主观设计的结果,要相信市场有智慧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正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R-C (78).jpg


【博主跋】昨天一门课结束了,晚上同事们小聚,那些温暖的点点滴滴都已记下;还有那些匆匆告别的同学,那些美好的日子都已留在心里,就以这篇小文章做个纪念吧!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3-6-4于南方临屏涂鸦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9-1390499.html

上一篇:中国高校里有多少教授?
下一篇:《破局之战》新书发布会

6 郑永军 王涛 马臻 武夷山 晏成和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06: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