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草根叙事之五:有些突然的谢幕是那样的令人心痛不已

已有 5062 次阅读 2009-3-23 03:3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前天临近中午时分,突然接到短信(不知道谁发来的,我也从来记不住别人的手机号,外出时总是要带上电话号码本)说:本系一研究生突然病故,一下子把我吓醒,赶紧从床上爬起来,这些日子经常是夜里看书上午睡觉,连忙给自己的学生打电话询问情况,学生当时也不知,不过他告诉我马上核实,看来真是突发事件,没有多久学生回电话告诉我是另外一个系的研究生,内心也是很难受,毕竟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怎能令人不惋惜呢?午饭时分,同事来电话,通报情况,得知那孩子的家庭很贫困,母亲也刚刚作完手术,家里已经债台高筑,而且尚有年幼的兄弟在学习,可以想象这个突然的变故对于这个家庭的毁灭性打击。最后我们两个中年人也是感叹不已。下午到学校开发展观大会,顺道把款捐了,内心一直很是恍惚,夜里,有同事过生日,找个借口,几个兄弟小聚一次,很有买醉的味道,可惜还是没有彻底把自己放倒,也是更加无语。

前几日从搜狐主页上看到一则消息,一位92岁(记得网上说生于1918年)的东北老太太跳楼自尽了,为了的是不拖累女儿,(今天从网上没有找到这则消息),文中提到,那个可怜的女儿甚至无力支付急救车的费用,好在那个急救车的工作人员知道这个情况后,免掉了她的费用。说实在的这样的消息看完后总是心里不舒服很久。这些年一直生活在细节的中国,我能够真切了解所有底层的无助与苦难,坦率地说,今天的我们都不敢死掉甚至有病,如果死掉或病倒,整个家庭都要崩溃了。很多年前我一直在想美国为什么没有按照马克思的预期变为社会主义,虽然没有找到一个完整的答案,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美国的底层还能够相对体面地生活,人不到绝境是不会心甘情愿地承担变动的成本的。我作为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俗人是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意味的,这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只要有常识即可,这也就是这两年18世纪哲学家理德的常识哲学变为时髦的原因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对于那些中国当下流行的伪精英从来不感冒的原因正在于此,我习惯称这些伪精英为时代的“味精”。

两会热闹地结束了,具体什么问题解决了,我不是很清楚,具体个人的生活仍要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前些日子妹妹来信说这个月的工钱要到了,我赶紧回信,鼓励一番,不这样我还能怎样呢?夜里给母亲打个电话,我尽量说一些高兴的事情,问问母亲是否缺钱?母亲还是那样告诉我不缺,并鼓励我好好工作,注意身体,但我知道母亲内心是担心的。突然想到夜里看到的一篇文章,《谁把聂绀弩送进了监狱?》(章诒和《南方周末》,http://sigong.blog.sohu.com/112624660.html)说的是著名作家聂绀弩(1903-1986)被朋友们出卖的故事,一些千百年重演的悲剧,令人感慨尤深的是其中提到老聂临终说的一句话:我很苦。内心突然很悲伤,不禁潸然落下几滴老泪。也罢!一代名流尚且如此,可知那些平头百姓的处境。偶然想到去年的某个时候,从电视上看到一个美国片《闻香识女人》,其中的那个失明的中校,按照我们教育的标准来看,典型一个诬赖,但是,最后他替那个照顾他的小大学生辩护的场景,竟然陌名地喜欢上了他,是的,我讨厌那种隐秘的出卖,换言之,有些缺点是可以忍受的,而有些则是坚决不能接受的。

这个时代我们都活得很累,我时常怀疑这种累对于人生而言是否具有一种普遍的价值?不管怎样说,我们都还活着,只要活着总还是有机会的,总是还能找出一些意义的。很多年前的一句经典台词至今仍喜欢着: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所以,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2009-3-22凌晨于南方涂鸦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9-221926.html

上一篇:态度与逻辑——答一位博友的问题
下一篇:在街角,我又看到了熟悉的陌生

28 武夷山 张志东 李小文 廖永岩 张光明 刘玉平 任胜利 阎建民 吴雄斌 陈儒军 刘进平 张素芳 曹广福 王德华 吴渝 杨秀海 陈国文 刘立 李宁 马丽丹 曾红 刘圣林 魏东平 刘畅 蔣勁松 侯振宇 hetianwei airenao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09: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