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第四种模式或者力量:中国科学网大学 精选

已有 5422 次阅读 2011-4-10 18:58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大学, 中国, office, style

第四种模式或者力量:中国科学网大学

关于科学网大学的讨论已经如火如荼,从中可见中国学人对于一种理想大学的梦想和期待是何等强烈。科学网上的众多高手纷纷参与和围观。一所新型的大学已经呼之欲出,原本不想再就此话题多说什么,可是昨日夜里从科学网上看到的一篇博文,让我突然有了想说点什么的欲望。那篇博文是说合肥某大学的一位年轻团干部在竞聘处级书记失利后,愤然从高楼跃下自杀。真的很可惜,留下孤儿寡母,让人叹息,他能够有勇气自杀,可见其绝望程度。

对于死者,我们保持充分的尊重,不想过多评论什么。究其缘由,那位老师一直按规矩努力工作,他预先设定,努力的结果就是成功(我们打小都是这么被教育的),他也一直在这么坚持,留给他的就是接二连三的失利,他无法承受了,按照科学哲学的话语来说:他所坚持的信念之保护带与硬核等均已全部崩溃,他无法习惯新的信念系统,所以悲剧发生了。其实,我们能够理解他的绝望。他一直生活在自己营造的童话里无法自拔,这个童话与中国的教育有关:理想与现实完全脱节的教育。在当下,你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勤劳并不一定致富,努力也不一定成功,诚实不一定得到承认。如果了解了这些,就不会太绝望。110年前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在写《自杀论》的时候,已然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估计这个朋友从来没有看过。这些年我一直在向同学们和朋友们传播里尔克的一句话:人生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就是一切!可惜这些话他听不到了,不过这就是我们所遭遇的时代,无处可退。我不知道老的时候,我是否会为曾经历过这样一个时代而感到一些内疚。

回到本文的话题,这个案件也反映了我们的高校是存在问题的,再说深一点,我们的教育让人彻底失去了对人生意义的把握,而这些问题在既有的模式下是无解的。由此想到,我们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以前曾撰文指出: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种,国立大学(几乎所有的高校2300余所都是如大同小异,基本理念没有什么区别)在局部尝试进行教师分类改革,它的直接后果就是提高各种类型人员的生产效率,仍然是制造产品的理念,这不过是经济领域GDP模式的翻版而已,与培育人的理念无关。第二种模式就是朱清时先生的南方科技大学的模式,这种模式脱胎于旧体制,想克服旧体制在教育中暴露出的缺点,客观地说是一种貌似激进,实则保守的模式,朱先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深知其中的妙处,我也相信他是一个高手,但是,他的目标并不明确。昨天见到科学网上报道,《科学》杂志长篇介绍南方科技大学,很多内容不用看也能猜到,感兴趣的是朱先生的一句话:如果未来三年内南科大的学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南科大就算失败了。也正是这句话(不知是否是朱先生的原意)透露出朱先生的内心想法与茫然。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可以自信地告诉朱先生:那不是问题。那些孩子肯定有好的未来。连有技术的农民工都不愁,更何况南方科大吃小灶的精英学子。我要说的是,朱先生将要遭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市场的认同问题,而是体制的制约问题,相信先生比我等更了解其中的隐秘。这些就不说了,在这里也祝朱先生改革成功,那是对中国的巨大贡献。至于南科大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改造作用,舆论夸大了,说白了,它无非是直接挑战了教育部的多年无为而已。第三种模式就是当下热议的上海纽约大学,对于这家合资公司,我不想过多评论,合资企业的命运大家都懂的,无需赘言。不管怎样说,这些努力还是值得称道的,毕竟竞争与多元化是进步的力量之源。而本文要讨论的中国科学网大学在理念上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它是基于自由、平等与思想的解放性而言的大学。它带来的是全新的革命理念:学术是大学的唯一评判标准(教授治校无非是百年前的老古董而已),平等是他的灵魂,自由是他的性格。套用伏尔泰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不论你是谁,只要你认为自己的观点站得住,都可以参与讨论。这就是科学网大学的品格。在这里权力是次要的,也是时刻要遭受质疑的,水平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尊重的是水平,而不是称号。试问中国还有哪所大学有如此胸襟?

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网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第四种模式或者力量,她对于现有的高校改革模式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暗示了中国人有能力办好自己的大学,那些热心的讨论者,哪一个不是有梦想的人呢?放手让中国学人自己动手创办一个大学,不要老是告诉我们事情有多么多么难?离开谁就玩不转了,那是一个刻意构造的虚拟的传说,我们能把自己的家管好,同样也能制造出一个好的大学,这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关于这个话题就说这些,也感谢那些热心的参与者,你们就是制造中国梦想的人。

2011-4-10于南方临屏涂鸦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众议“科学网大学”
https://m.sciencenet.cn/blog-829-431588.html

上一篇:鲍勃迪伦:一个老男人和他的时代
下一篇:应对危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一样都不能少

41 罗汉江 武夷山 陈安 逄焕东 刘洋 刘立 袁贤讯 武京治 黎在珣 杨月琴 刘艳红 吕佳龄 陈儒军 许培扬 陈国文 张伟 徐明昆 王涛 郭保华 丛远新 刘庆丰 吕喆 彭思龙 唐常杰 吉宗祥 张天翼 毛培宏 郭韬 吴超 刘博 姜洪洲 刘全慧 徐迎晓 杨正瓴 阎建民 张玉秀 zengfeng xqhuang zzjtcm luoxia pla

发表评论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0 05: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