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仿生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rtinluomin

博文

科研经费管理-“堵”不如“疏” 精选

已有 10455 次阅读 2016-3-15 00:06 |个人分类:大学百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style, 科研管理, 堵不如疏, 经费报账

    做科研已属不易,夙兴夜寐,焚膏继晷,犹徘徊于“殿堂”之外;科研报账犹难,步步惊心,处处陷阱,尚被拒之于“千里之外”。科研经费的使用一直是让管理者和项目主持人都头痛的一桩公案,管理者认为项目主持人有乱用经费,把公款揣到自己腰包的嫌疑,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管制度,审查每一笔钱的流向,确保经费都用在“刀刃”上。项目主持人认为科研经费的预算不合理,科目设置有问题,如果不变通一下,根本就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且来看分晓。

谈正题之前先来讲个故事。上古洪荒时代,江河泛滥,民不聊生,父子二人受命于尧、二帝,率众治水。面对滔滔洪水,父子两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方法,鲧采取“堵”得办法,结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最终治水九年,靡费人力,一无所成,水患依然。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科研经费之滥用有类于江河之泛滥也,是“疏”是“堵”,公道自在人心!  

科研之“堵”,“堵”在经费的使用和报账程序之繁琐、效率之低下。为了更有效管住科研经费,管理者把网编织的越来越密,出台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细数这几年财务的规定可谓时时翻新,月月不同,年年升级,已经到了风声鹤唳的程度。君不见,先是规定科研人员个人的手机费、座机费、上网费等通讯费均不得在纵向课题中报支,算是断了大家的信息费,无论你是于公于私,这些通讯费用都要自己买单。君不见,研究生劳务费(补助费、助研费)的发放,需提供研究生本人银行卡号,劳务费直接发放到学生卡中,不得直接支取现金。这样看你老师还敢克扣学生的助研费用,如果你有脸要学生交回劳务费,看学生不把你骂死。君不见,乘坐飞机要校级领导批示,护照要先交给人事处代为保管,生怕你一不留意出国旅游或携款潜逃。君不见,现在买200元以上的东西都需要转帐了。君不见,买设备仪器更是要了老师的老命。首先要先填写<政府采购审批表>,不仅需要项目主持人签字,并要求以下六个部门领导签署意见才能实施采购,包括资产管理处意见,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学校政府采购办意见,单位分管校领导意见,分管财务校领导意见,学校招标领导小组意见,等我们过五关斩六将后,还要将此表一式四份,其中计划财务处、资产管理处、学校政府采购办公室、申购单位各留一份。如果是自行采购的话,恭喜你!你现在自己可以联系厂家购买了。如果是集中采购的话,你就等着吧,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下文,也许是2个月,也许是半年,总之,不等到你绝望的时候它是不会来的。当你将设备买回来后,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你,设备固定资产的验收,你要出示政府采购审批表,发票,验收清单等一系列的票据,好了现在你又必须耐心的等待了,有时是1个月,有时是2个月,总之,这种事情你不能着急,很多人在排队,资产部门很忙,而且经常由于签字等手续的问题被打回来重新弄,好不容易验收完资产,可以到财物部门去给厂家办理打款了。如果是一个老师经历过这些繁杂的报账旅行后,对再一次申请项目已经产生了由衷的恐惧,但这一切都是噩梦的开始,你还需要每年为能找几个学生,能不能找个好点的学生焦虑,好不容易招到了学生,还不能立马进实验室,人家要先上理论课,等学生好不容易上完理论课了,你迫不及待的安排他阅读大量的文献,讨论如何开题,应付各种开题检查,帮助学生设计实验和研究方案,联系测试表征,然后再通宵达旦的分析数据,撰写论文,胆战心惊的把稿件投到心仪的期刊上,经过多次据稿,重投,即使是顺利的通过评审,也还要一遍一遍的反复修改直到让所有评审满意。最后论文接受后,你还要屁颠屁颠的跑着去报销版面费。

科研之“疏”,“疏”在科研科目设置合理、预算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度、以及认可研究者的劳务付出和人格品行。一个科研项目,主要还是要靠项目PI和固定的专职研究人员来做,硕士,博士只是科研的辅助力量,他们在课题组中逐渐成长,是项目的一项副产物,即培养了人才,同时财物报账也需要专门的人员来操作,所以科研项目中很大一部分应该是用来支付固定科研相关人员的劳务费用的。而这一部分内容在科研基金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一直没有得以体现。劳务费只能支付没有工资收入的研究生和临时聘用人员的费用,不能支付课题组负责人和参与老师的劳务费用,更不用说聘用长期固定的研究人员了的费用了 。正是由于这种约束,国内绝大多数项目无法聘任熟练地博士后来承担科研重任,无法聘用专业的财物人员来进行报账,使项目的PI承受了极大的科研和项目报账的双重压力。同时也使我们的科研长期依靠不熟练和半熟练的研究生打前阵,浪费了很多的时间,经费,降低了科研产出的水平。可以说中国的科研工作者肩挑学术和教学的重担,承受着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重压,背负着滥用经费的污名,行走在道德和理想的边缘。科研本身已经很难,再加上报账之难,已经让绝大多数做科研项目的老师疲于奔命,渐渐视申请项目为危途,避之犹恐不及,噫吁嚱,危乎高哉!报账之难,难于上青天!呜呼,哀哉!

 “堵”总的来说是权益之计,“防君子不防小人”。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极少数心术不正之辈为了应付报账,票据齐全,审计过关,但是却没有把钱真正用到科研工作上。正是这些极少数人“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让绝大多数有科研梦想的老师背了黑锅。“堵”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让大多数君子蒙冤受牵连。君子之心坦荡荡,报账两袖清风,何需去“堵”呢,小人之心常戚戚,上下敷衍,左右逢源,“堵”有何用?科研经费管理要在“疏”上下功夫,“疏”才能使大多数人受益,减少报账羁绊,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科研上,做出创新的成果。





https://m.sciencenet.cn/blog-84925-962660.html

上一篇:悬崖边上的斗士—“神之一手”
下一篇: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30 张士宏 姬扬 蔡小宁 李子欣 史晓雷 黄永义 陈南晖 陈冬生 李贤伟 王毅翔 常顺利 姚伯元 潘竟虎 农绍庄 陈智文 陆绮 胡瑞祥 黄艳贞 范毅方 许培扬 俞立平 梁进 曾智勇 姚伟 woyi xlianggg shenlu anlin10 aba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5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