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yqli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ohnnyqliu 马年吉祥!

博文

新疆银牛沟铁陨石降落时的地球环境?

已有 7480 次阅读 2013-9-7 16:03 |个人分类:人物事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新疆, 陨石, 野外笔记

新疆阿勒泰青河县银牛沟铁陨石降落的时间?

这天外来客究竟是什么时候降临人间的?陨石撞击地面时戈壁滩的自然环境如何? 是沙漠?是森林和灌木丛生有山有水的绿洲?竺可桢生前七十年代亲自给先父刘东生写信询问这项研究的进展。中外科学家都曾非常关注这有关气候环境变迁的问题,为什么现在还没有答案?这里面还有一段儿故事,看看1965年刘东生野外地质考察记录本就可知道,这是科学研究中一件非常可惜几乎无法弥补的遗憾。

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沟县境内银牛沟的铁陨石重约28吨,是世界第三大铁陨石。传说这颗坠落的大陨石早在1898年就被发现,它孤独地躺在戈壁上多年未被移动。陨铁通体褐色,1958年大炼钢铁时残留的劈砍痕迹。1963年新疆地矿局的8位地质队员来这里做地质普查,与这块陨石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图1)。1965年陨石花一个月时间,乘坐40吨的平板汽车来到乌鲁木齐,出土时由于铁陨石上有两个突起部分,似骆驼双峰,当地人称之为“银骆驼”。

这颗陨石体积约3.5立方米,比重为7.75,化学组成:铁88.7%,镍9.3%,还有少量的钴铬及微量的磷硅硫铜等,并见有锥文石、镍纹石、变镍纹石、合纹石、陨硫铁矿、陨磷铁镍矿六种宇宙矿物,被称为世界第三大陨石!(图2)

陨石(meteorite)是落到地面的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天体的珍贵标本。因此,研究陨石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生命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陨石分为两类:球粒陨石和非球粒陨石。球粒陨石对生命起源有较重要的意义。它们只可能来自宇宙,不仅含有氨基酸,还有烃类、乙醇和其他可能形成保护原始细胞膜的脂肪族化合物。生物化学家David. W. Dreamer用默奇森陨石中得到的化合物制成了球形膜即小泡,这些小泡提供了氨基酸、核苷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及其进行生命开始所必需的转变环境,也就是说,当陨石撞击地球时,产生形成生命所需的有机物及必须的环境--小泡。和生命起源于彗星的理论一样,这是一种新的天外起源说。另外,康奈尔大学的学者们指出,撞击也可以以其他方式提供生命所需的原材料;来自一次陨石撞击的热和冲击波可以在原始大气中激发起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网络资料)


图 1 地质队员,摄于1963年


图 2 新疆乌鲁木齐博物馆门口,2004年

1965年刘东生一行来到新疆考察,听说陨石要被搬运,他们赶去采样。


图 3 这个笔记本,经过近五十年的风雨,中间已经有蛀虫了,先父刘东生去世后,他的同事将笔记本还了回来,但是委托的工作却可能永远无法完成了—C14确定陨石落地的绝度地质年龄,从而知道陨石落地时间和当时的地球环境。


 


图 4 笔记本中记录着1965年7月17日:看银牛沟陨石地点,取样。


图 5 陨石剖面 (详细素描图等略)

 


图 6 陨石的几何尺寸

 


图 7 陨石被运走时,是绝好的机会获得陨石下部样品,当时刘东生等采集了三组C14的样品。包括陨石下面的岩石、植物和土壤。

刘东生回到北京后准备在他与夏鼐一起组织创建的中国第一个C14实验室进行地质年代测定。遗憾的是负责实验工作的人将样品遗失,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完成。七十年代,身在贵阳的刘东生接到竺可桢副院长的亲笔信询问结果,刘东生无法交账非常遗憾。他找到了笔记本,将他转给相关人员去寻找样品,也无结果。

 

附:目前世界十大陨石(旧):

1. Hoba, 纳米比亚, 66吨(1920)

2. Campo del Cielo, 阿根廷, 37 吨 (1969)

3. Cape York, 格陵兰岛, 30.875 吨 (1894)

4. Armanty(银骆驼), 中国新疆, 28.0 吨 (1898)

5. Bacubirito, 墨西哥, 22.0 吨 (1863)

6. Cape York (Agpalilik), 格陵兰岛, 20.1 吨 (1963)

7. Mbosi, 坦桑尼亚, 16.0 吨 (1930)

8. Campo del Cielo, 阿根廷, 14.850 吨 (2005)

9. Willamette, 美国, 14.140 吨 (1902)

10. Chupaderos I, 墨西哥, 14.114 吨 (1852)




https://m.sciencenet.cn/blog-879112-723014.html

上一篇:四川暴雨致灾的教训—防灾应以政策法规风险教育等软科学技术为主
下一篇:“解读”公安部公民安全防范手册

4 彭渤 王浩 陈学雷 梁光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