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仔细学习了新华网报道“用“电子鼻”快速“嗅”出肺癌免疫疗法适用者”,网页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9/9/430679.shtm
里面特别提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提出,代谢过程会使呼吸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状态出现变化”,这和我们团队基于自身的生活经历而总结的观点是一致的。而且,我们相信这种代谢产物的变化特点也必然在体内的体液环境里有直接体现。如果我们能利用好我们创制的“光化鼻”、“光化舌”分别做好特别气态代谢物和特别液态代谢物的实时在线快速精确检测,也是一件医工交叉、优势互补、造福民众的事。
关于光化鼻和电子鼻的比较性分析,我曾写过几篇相关的科学网博文,其中相对而言阐述较系统的博文可见下面这篇博文,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毕竟,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才是我们研究的目的。
关于气体检测的电子鼻和本课题组研制的光化鼻的区别特征
网页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553-1181602.html
具体内容复述如下:
在前天上午发表了科学网博文《再谈本科毕业论文》,有幸被选为科学网博客的置顶精选博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9553-1181202.html
博友农老师陆续提醒到:什么是“电子鼻”?概念先搞清楚了;电子鼻是有产品与产品标准的,不是自己设置一个仪器就可以称作电子鼻的。
非常感谢农老师的指导意见!
本课题组研制的这类传感器完全不是“电子鼻”。在这里仅仅用““电子”鼻”做一个类比,也许称作“光化鼻”更合适一些。
这是因为本课题组研制的传感器以光为信息传播的媒介,基于弹光效应,利用气敏高分子膜对气体的吸附/脱附而导致的形变,带动被内植的光纤光栅产生轴向应变,导致光纤光栅反射光的中心波长发生漂移,通过解调仪的光学信号解调、计算机处理器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到气体种类及其浓度数据,从而解决现存以电信号为主要方式的“电子鼻”类的传感器容易受电磁干扰、甚至引爆气体的问题。
这类弹光效应的“光化鼻”类的传感器在灵敏度上可检测百万分之一的轴向应变,精度高。这种气体在线监测装置体积小,灵活方便,解决了光谱分析或色谱分析的仪器不易搬运和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可直接适用于工厂、矿山等现场的大规模分布式低成本实时在线监测。尤其对于无额外气压条件下的长时间露天在线监测,由于通气孔开设在石英玻璃测试管的底部且处于光纤承托石英玻璃稳定器和密封塞之间,即使在雨天环境下,仍然能保持装置内不被雨水浸湿,光纤承托稳定器可以减少对流风对光纤的扰动,避免对流风作用在光纤径向上,同时底部的密集通气孔可使得测试管内气体种类及其浓度与外界气体保持一致,可以很好地适应实际现场条件。
这类光纤光栅传感器是以阵列的形式组网的,因此自动地补偿温度变化、气流变化的影响;能形成每种气体的“广谱特征应变谱”,再通过模式识别技术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自动识别环境中混合气体的具体气体种类及其浓度。
我们团队在这种“光化鼻”传感器方面已经申请了4件发明专利,感兴趣的同仁可以通过知网或者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等数据库查阅。
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4-1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