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张海霞︱燕园再遇啄木鸟
热度 1 张海霞 2022-3-5 11:51
燕园真的是个好去处,我来北大二十多年,着实爱上了这个园子,每每在校园里散步,随手拍下花花草草和那些可爱的生灵,兴致高的时候会配上我的张氏打油诗,其中最让我心动的是啄木鸟。为什么呢?因为我只在北大见过真正的啄木鸟。 记得那天中午在农园吃饭,正好遇到一位搞环保的老师,于是从食堂出来两个人就在校园里溜 ...
532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混凝土透水砖生产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热度 1 闻宝联 2022-3-5 09:34
绿色城市建设、海绵城市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拓展绿色生态空间,优先打造宜居环境,协调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决定城市发展形态的关键问题。 在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要求“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可见国家在政策扶持方面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透水砖的用量越来越多。国务院办 ...
3397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61)
热度 1 武夷山 2022-3-5 07:40
美国加州一名音响工程师的哲思(61) 武夷山 摘译 Rick Delmonico 是美国加州的一名音响工程师,自称是思想采集者。下面是他的一些零星哲思(Philosophical Observations)。原文来自Academia网站。这是我编译的第61部分。前五部分属于原文的第一个小标题“物理学的隐喻”,第6至15部分属于原文的第二个小标题 Th ...
401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创新的"合法性"和"社会性"
热度 4 李毅伟 2022-3-4 16:40
导言:经常听到人们诟病同行评议的声音,认为真正的创新难以被接受。目前学界推崇创新,由此创新也可能功利化,从而面临严苛的审视。由此思考,认为其中的问题涉及到认知,也关乎成年人世界里的世故,但关键问题可能在于“合法性”。 最近得到个启发,关乎创新的合法性问题。普遍经验是,做别人做 ...
1190 次阅读|8 个评论 热度 4
再谈创新背后的认识——创新的阻力
热度 1 马晓磊 2022-3-4 15:38
创新的重要意义自然是不言而喻,在大谈创新的同时,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阻碍了创新工作的开展,或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创新的思维缺乏和氛围不好 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思维决定行动,事实上我们的周围很缺乏创新性思维。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们的思维禁锢了太久,过去的条条框框 ...
3029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正本清源,谈一下创新背后的认识!
马晓磊 2022-3-4 15:31
最近一个时期,上至中央,下到地方和企业都在大力谈创新,提倡创新性思维,做创新型政党、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但基层的很多人员(尤其是工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研究人员)似乎并没有感受到太多的变化,甚至有些人嘴上提着创新,却还是干着过去的事情,或许是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创新。虽然坚持创新、提倡创新往往可以解决 ...
19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知识产权保护:科研人有必要了解的专利申请知识
LetPub编辑 2022-3-4 15:04
目前,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希望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IP ),以便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技术。大家都希望充分发挥其研究成果的潜力,但是资金的缺乏和来自第三方的纠纷都会妨碍创新进程。 对于这些问题,一种解决方案是通过创业吸引投资者,这一策略有助于推动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产品的开发。这时无论是从法律角度、科研 ...
289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能流进化论——再谈电子传递链
石振华 2022-3-4 13:03
如果将葡萄糖、细胞和氧气看成是一个系统,在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下,葡萄糖被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从能流的角度看,细胞的呼吸作用可以看作是葡萄糖中的电子经细胞传递给氧气,细胞就是一个电子传递介体。既然如此,细胞内参与呼吸作用的所有的化学反应的主要矛盾就应该是驱动电子的流动,电子传递链自然也不例外,即发生 ...
1950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未来社会的财富分配改革
韩少鹏 2022-3-4 12:55
机器取代人 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具体层面就是机器设备逐步取代人,并不断地提升效率,这可以看作是机器将人类从劳动中解放出来的过程。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势,未来人类社会的岗位必定会经历逐步减少的阶段,一直到出现平衡,这时人类文明中处于核心位置的人类主要以 ...
187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16: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