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03: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功能
吴超 2024-6-11 07:47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 103 :安全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功能 方法一般是指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采用的各种途径和手段的总和,对其内涵与外延的解读,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理解,如将方法理解为规则和标准、途径和道路、工具和手段、程序和结构、技巧和艺术、理论知识的自我认识等,方法学就是研究方法的理论与方法。 ...
18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02:安全文化的测量方法
吴超 2024-6-11 07:46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 102 :安全文化的测量方法 由于安全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安全文化的量化表征非常困难。国内外许多安全文化的研究者为了衡量安全文化水平和有针对性的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发明了许多安全文化的测量方法,其中大部分是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而发明的。 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AQ/T ...
17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01:关联学科的相关方法
吴超 2024-6-11 07:45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 101 :关联学科的相关方法 由安全科学的综合交叉属性,以及安全文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安全文化学学理上隶属于安全社会科学;安全文化学的研究最终目的旨在预防事故,进而促进人们生产、生活安全(包括健康)开展,安全文化学与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医学、力学、数学与生物 ...
1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00:受众的心理驱动原理及方法
吴超 2024-6-11 07:44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 100 :受众的心理驱动原理及方法 在受众接受安全文化信息的过程中,通过受众心理驱动方法改变受众的期待视野,从而使更多的安全文化信息进入受众的期待视野是提升安全文化宣教效果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受众的心理驱动原理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找出驱动受众心理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分 ...
16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99:安全文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吴超 2024-6-11 07:43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 99 :安全文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从方法论的高度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 5 种安全文化学的研究程式:辩证法、叙事法、比较法、系统论法、审视交叉法。 1. 辩证法 为得到令人信服的研究结论,安全文化学研究必须要采用辩证法,其是安全文化学研究所采用 ...
15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是什么造成了今天只有专家而无知识分子的局面?”漫说“四为”——横渠四句
热度 1 吕乃基 2024-6-11 07:26
吕乃基 近日,见到许倬云一文 “是什么造成了今天只有专家而无知识分子的局面?” https://mp.weixin.qq.com/s/n13x1YYng8BM5rjzb7Vbew 许先生在文中引用了 张载 广为人知的 “横渠 四句 ”,可以简称“四为”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虽然 ...
100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水入丹青
热度 1 郑永军 2024-6-11 07:14
《因公檄按游黄山》 【 宋 】 吴黯 倏忽云烟化杳冥,峰峦随水入丹青。 地连药鼎汤泉沸,山带龙须草树腥。 半壁绛霞幽洞邃,一川寒雹古湫灵。 霓旌去后无消息,犹有仙韶动俗听。 书画学习笔记 : 风流才子唐伯虎的山水画,多 ...
278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鸡麻
热度 1 宁利中 2024-6-11 07:13
鸡麻 鸡麻(学名:Rhodotypos scandens),是蔷薇科鸡麻属灌木植物。别名有双珠母,三角草,山葫芦子,水葫芦杆等。拍摄于2024-06-08.
25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吹来风满船(奔牛诗话之一百零五)
张晓良 2024-6-11 06:48
胡金题《金牛道中同翥亭韬园作》:云重不可破,吹来风满船。天低沉远树,岸缺露平田。红烛消羁绪,青衫感盛年。兰陵多美酒,莫问杖头钱。 金牛道中:即奔牛道中。【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五·常州府·奔牛镇:“府西三十里有奔牛堰,亦曰奔牛塘。……镇西五里又有奔牛台,亦曰金牛台,相传茅山尝出金牛 ...
168 次阅读|没有评论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滁州琅琊山野芳园
王从彦 2024-6-11 06:35
进入琅琊山风景区后,第一个小景区就是野芳园 ,与 琅琊墨苑合二为一,往里再走数百米远,就是第二个小景区醉翁亭。 野芳园的名称 , 似乎源自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的 《醉翁亭记》中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 图By王从彦@滁州 ...
2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2: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