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5-将不确定世界用科学手段确定下来
张延年 2024-5-13 21:13
暗物质就是场物质,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正反粒子,只要 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5- 将不确定世界用科学手段确定下来 宏观和微观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没有任何例外,不要过度神话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牛顿开创性 ...
1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4-热辐射的根本原因
张延年 2024-5-13 21:12
暗物质就是场物质,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正反粒子,只要 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4-热辐射的根本原因 显态粒子具有天然对称性破缺特性,时刻都具有电偶极矩;场态粒子具有自发对称性破缺特性,时刻都具有瞬时 ...
1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240513——羽叶鬼灯檠(Rodgersia pinnata Franch.)
栗茂腾 2024-5-13 21:10
20240513 ——羽叶鬼灯檠( Rodgersia pinnata Franch. ):虎耳草科鬼灯檠属多年生草本,近羽状复叶,基生叶和下部茎生叶常具小叶片 6-9 枚,上有顶生者 3-5 枚,下有轮生者 3-4 枚,上部茎生叶具小叶片 3 枚;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至狭倒卵形,先端短渐尖,边缘有重锯齿,背面沿脉具褐色柔毛;多歧聚伞花序 ...
58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3-波粒二象性现象的本质讨论
张延年 2024-5-13 21:09
暗物质就是场物质,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正反粒子,只要 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3- 波粒二象性现象的本质讨论 薛定谔的猫的即生又死状态,实际上是波粒二象性互斥与互补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宏观只能观测波与微 ...
179 次阅读|没有评论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2-波粒二象性的互斥与互补
张延年 2024-5-13 21:08
暗物质就是场物质,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正反粒子,只要 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2- 波粒二象性的互斥与互补 现代物理学仅仅陈述了波粒二象性现象,根本无法解释粒子性的作用机理,也无法解释波动性的传递机制 ...
17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1-牛顿力学和概率论预测因果关系
张延年 2024-5-13 21:08
暗物质就是场物质,两者的研究对象都是正反粒子,只要 能发现暗物质和场物质都是由正反粒子偶极子组成,你就能揭开物理学和天文学重大问题的谜底 ! 现代物理天文理论逐个推倒161-牛顿力学和概率论 预测因果关系 宏观和微观世界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没有例外。只是更多的宏观事物能够被理想化处理,就能够较 ...
1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放心,放下 *心* 中的烦恼,漫画
汪育才 2024-5-13 21:00
443 次阅读|1 个评论
欢迎拍砖
刘玉仙 2024-5-13 20:55
ChinaXiv.org 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
317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一个注记:“当代量子诠释学研究”重大课题组织三篇量子哲学论文
吴国林 2024-5-13 20:55
一个注记:“ 当代量子诠释学研究 ” 重大课题组织三篇量子哲学论文 吴国林 20240513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4 年第 3 期在 “ 当代科学技术与哲学前沿重大问题研究 ( 十二 ): 当代量子诠释学研究 ” 专栏, 发表受邀、由我组织的三篇论文: &n ...
604 次阅读|没有评论
AFM:合金催化剂新突破-1秒1100℃超快高温合成10种金属合金催化剂
吕海港 2024-5-13 20:51
2021年, 马里兰大学胡良兵教授 , 特拉华大学Feng Jiao ,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Reza Shahbazian-Yassar 等人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发表了题为“Carbon-Supported High-Entropy Oxide Nanoparticlesas Stable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s”的论文,报道了一种高稳定 ...
3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0: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