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rworl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bwxy197301 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的心得。

博文

ISTIC科学评价之门

已有 4613 次阅读 2016-10-24 10:26 |个人分类:科研评价|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学评价, ISTIC

     前两天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参加coinfo2016。聆听了中信所马峥老师介绍的一个专题报告。其中提及了他们团队推出的“ISTIC科学评价之门”( http://isee.istic.ac.cn/index.html)。



(1)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
高校科研活动与产业需求的密切联系,有利于促进创新主体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产品与服务,创造丰富的社会经济价值。从2015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开始评价和发布“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评价关注高校与企业科研活动协作的全流程,设置指标表征高校和企业合作创新过程中三个阶段的表现:从基础研究阶段开始,经过企业需求导向的应用研究阶段,再到成果转化形成产品阶段。“中国高校产学共创排行榜”评价采用十项指标:

(1)校企合作发表论文数量。基于Scopus收录的中国高校论文统计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

(2)校企合作发表论文占比。基于Scopus收录的中国高校论文统计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发表的论文数量与高校发表总论文数量的比值;

(3)校企合作发表论文总被引频次。基于Scopus收录的中国高校论文统计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发表的论文被引总频次;

(4)企业资助项目产出的高校论文数量。基于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高校论文中获得企业资助的论文数量;

(5)高校与国内上市公司企业关联强度。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库统计,从上市公司年报中所报道的人员任职、重大项目、重要事项等内容中,利用文本分析方法测度高校与企业联系的范围和强度;

(6)校企合作发明专利数量。基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高校专利,统计高校和企业合作发明的专利数量;

(7)校企合作专利占比。基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高校专利,统计高校和企业合作发明专利数量与高校发明专利总量的比值;

(8)有海外同族的合作专利数量。基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高校专利,统计高校和企业合作发明的专利内容同时在海外申请的专利数量;

(9)校企合作专利施引专利数量。基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高校专利,统计高校和企业合作发明专利的施引专利数量;

(10)校企合作专利总被引频次。基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和专利引文索引收录的中国高校专利,统计高校和企业合作发明专利的总被引频次,用于测度专利学术传播能力。

统计各个高校上述十项指标,经过标准化转换后计算得出了十维坐标的矢量长度数值,用于测度各个高校的产学共创水平。


(2)中国高校论文产出矩阵
   高校的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是测度高校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2016年开始,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依据高校论文发表和引用情况对高校不同学科发展布局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中国主要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各大学在2011-2015年期间发表论文数量和2006-2010、2011-2015年期间引文总量作为源数据,采用波士顿矩阵方法,分析各个大学学科发展布局情况,构建学科发展矩阵。

   按照波士顿矩阵方法的思路,我们以十二五期间(2011-2015)各个大学在某一学科论文产出占全球论文的份额作为科研成果产出占比的测度指标;以各个大学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到十二五期间(2011-2015)在某一学科领域论文被引用总量的增长率作为科研影响增长的测度指标。

   根据高校各个学科的占比和增长情况,我们以占比0.5%和增长100%(纵轴对数坐标为2)作为分界线,划分了4个学科发展矩阵空间。
   第一区:优势学科(高占比高增长):该区学科论文份额及引文增长率都处于较高水平,可明确产业发展引导的路径;
   第二区:传统学科(高占比低增长):该区学科论文所占份额较高,引文增长率较低,可完善管理机制以引导发展;
   第三区:潜力学科(低占比高增长):该区学科论文所占份额较低,引文增长率较高,可采用加大科研投入的方式进行引导;
   第四区:弱势学科(低占比低增长):该区学科论文占份额及引文增长率都处较低水平,可考虑加强基础研究。

(3)中国高校专利产出矩阵
   发明专利情况是测度高校知识创新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高校专利发明情况的分析可以有效地帮助高校了解其在各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发展,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发展决策。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2016年开始,采用各大学在2011-2015年期间在21个德温特分类的发表专利数量和2006-2010、2011-2015年期间专利引文总量作为源数据构建中国高校专利产出矩阵。
   同样按照波士顿矩阵方法的思路,我们以十二五期间(2011-2015)各个大学在某一分类的专利产出数量作为科研成果产出的测度指标,以各个大学从十一五期间(2006-2010)到十二五期间(2011-2015)在某一分类专利被引用总量的增长率作为科研影响增长的测度指标。以专利数量1000和增长率100%作为分界点,将坐标图划分为四个象限,依次是“优势专业”、“传统专业”、“潜力专业”、“弱势专业”

(4)中国高校学科融合指数
   多学科交叉融合是高校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据统计,学科前沿的重大突破和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是学科交叉、融合的结果。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多学科交叉融合是提高学科建设水平,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有力支撑。对高校学科交叉融合的分析可以帮助高校结合实际调整学科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从2016年开始评价和发布中国高校学科融合指数,并从跨学科论文占比,热门学科组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根据Scopus数据中论文的学科分类体系,构建了一个学科树。学科树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学科,任意两个节点间的距离表示其代表的两个学科研究内容的相关性。距离越大表示学科相关性越弱,学科跨越程度越大。对一篇论文,根据其所属不同学科,在学科树中可以找到对应的节点并计算出该论文的学科跨越距离。统计各高校统计年度所有论文的学科跨越距离之和,定义为各高校的学科融合指数。
   以Scopus收录的高校论文为数据源,选取欧洲,美洲,亚洲,中国不同地区国家学术影响较大的几所高校来进行对比分析。



https://m.sciencenet.cn/blog-113146-1010527.html

上一篇:诺贝尔奖、科学家与长寿
下一篇:2016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

3 赵星 章成志 孙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18: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