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中的生存权:气候恐怖主义正在袭击中国

已有 2736 次阅读 2017-1-29 15:0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生存权, 陷阱, 气候恐怖主义, 减排方案

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中的生存权:气候恐怖主义正在袭击中国

                                杨学祥

人权中的最基本权利是生存权:每个人都应该公平地享有呼吸权、衣食住行权、温室气体合理排放权。因此,中国人应该享有和西方人同样的碳排放权,发展中国家的人民也应该享有和西方人同样的碳排放权。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争论暴露了西方国家利用减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人民生存权的阴谋,也就是我们在10年前指出的气候恐怖主义的陷阱。

气候恐怖主义袭击中国

2007313美联社报道,英国政府于313建议进行一次大胆的,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此举将促使美国、中国和印度也出台同样的立法。按照该立法的草案,英国到205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60%。“这是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威胁而采取的一项革命性举措。”托尼•布莱尔说:“它为全球其它国家树立了一个榜样。”近几个星期以来,英国的政治党派为了在下一届国家选举中占领一个关键的战场,纷纷进行了“绿色”表决以展示他们的环境态度。无论是布莱尔的工党还是反对党保守党都非常重视环境问题,他们把更多的媒体时间放在了臭氧层问题上而不是英国在伊拉克的驻军问题。来自伊拉克的坏消息已经让布莱尔的阵营受到打击,他们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其它可以使布莱尔掌握主动权的问题上,比如环境问题。布莱尔计划于9月份离任,如果他能够在离任前成功促成一项全球二氧化碳协定,这将成为一个意义重大的政绩[6]

如果把竞选的宣言当成行动的纲领,那么你就一定会上了机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贼船。布莱尔在为世界人民画饼充饥!如果布莱尔能把中东和俄国的石油和天然气由能源和资源化为负担和债务,那么,人类就可以靠热情、愿望和幻想解决一切物质的危机。布莱尔只给出发达国家可接受的极限,他没有给出发展中国家离开低价的石化燃料如何生存的方法。在将石油和天然气驱逐出国际燃料市场的表决中,美国、澳大利亚、中东和俄国决不会投赞成票。

气候恐怖主义的纲领就像张伯伦的绥靖政策,以机会主义的损人目的开始,以自由主义的害己结果告终。自然规律不是由国际决议来改变的,尊重自然规律,适应气候变化,优化自然环境,构造和谐社会。这才是人类正确的选择[8-10]

打着公平正义的科学旗号,贩卖利己主义的政治经济私货,这是西方霸权集团和经济财团的故伎重演。

由于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商业战争往往打出绿色环保的旗帜。曾庆存院士指出,一开始提出人类使用氟里昂是破坏臭氧层罪魁祸首论调的是一些与杜邦公司竞争的公司,当时杜邦公司是氟里昂这种制冷剂的主要供应商。杜邦公司还为此出了一本书,专论“臭氧空洞根本就是骗局”。后来,杜邦公司研制成功了氟里昂的代用品,它马上反咬一口,提出氟里昂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以此限制别的公司使用氟里昂。可以显见,这些论调都是西方一些垄断资本家和政客玩弄的把戏。温室效应也好,对臭氧层的破坏也好,是科学家作为科学研究而提出来的一种观点,是值得肯定和无可厚非的。但这些学术探讨性的观点有时就被编造成了所谓的“科学根据”,被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用来压制别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14]。以冠冕堂皇的维护抽象人权和生态环境的红旗,代替昔日的公开侵略和掠夺的黑旗,这是霸权主义的新伎俩。

尽管二氧化碳增加被认为是产生恶劣气候的原因,但目前它还仅仅是科学上的争论,不会成为发动战争的借口。气候变化的影响可能对安全构成威胁,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预言,最近的一场战争(中东战争)是为了石油而战,将来的战争是为水而战。如果气候变化导致各国丧失本来就稀缺的淡水供应或者生计手段,那么冲突的威胁将会大大增加。在采取合适的行动战胜威胁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来消除或减轻威胁,而不是通过诉诸武力或其他方式直接处理安全问题,这样可能在总体上更加有效,并且经济、合算[15]。现在,气候问题已演变为政治问题,政治问题又转化为经济问题,导致冲突和战争的危险正在增加。

我们在201082指出,气候恐怖主义正在袭击中国,掉入气候恐怖主义的陷阱是当前中国面临的最大危险。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49345.html

相关报道

搜狐博客 > 大风起兮云飞扬 > 日志

2007-04-29 | 提防“气候恐怖主义”偷袭中国

标签:公司  中国 氟利昂  温室效应  气候

提防“气候恐怖主义”偷袭中国

作者:杨学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95    更新时间:2007-4-29

提防“气候恐怖主义”偷袭中国

杨学祥

“气候恐怖主义”,矛头指向中国

  “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在由广州市科协和英国领馆联合举办的论坛上,一位来自英国的资深环保记者曾语出惊人。他认为,在2050年后,如果广州的气温再上升3摄氏度,没有空调将难以生活。他还为中国描绘出一幅可怕的远景:中国经济上最发达的两个地区都将首先受到全球变暖的威胁,这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能是致命一击。其实,不只是这位记者,电影、文学作品、媒体的报道等也热衷于描绘由于温室效应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世界灾难。“全球变暖说”、“气候威胁论”似乎已经笼罩了整个世界。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种“气候恐怖主义”炒作的背后,很多西方媒体甚至把矛头指向中国。有西方科学家预测,中国即将提前成为温室气体最大排放国,“中国环境威胁论”以及批评中国从海外获取资源的声音也时常出现在各国媒体的报道中。最近,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在一次讲话中说,气候变化已成为安全问题和国防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个尽可能广泛的国际政治联盟,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来解决。尽管英国强调目前不寻求安理会对不履行环保义务的国家采取制裁行动,但她曾表示,英国将在联合国、八国集团和欧盟等各种层面推动建立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机制。这些动态都是危险的先兆,像美国这样的强国都不能承受“减排二氧化碳”之重,西方竟有人要通过减排来打压中国。

世界不会因为气候危机走向末日

  对于气候冷暖变迁这一全球重大问题的预测,科学界从未达成共识。20世纪70年代,“气候变冷说”还曾是学术界的主流。一批学者曾聚会于美国布朗大学,他们举出实例证明地球气温已经在开始下降,会议的两位发起者甚至还向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发出警报。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迅速上升,温室效应也随之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

全球气温有自然的波动周期,这是科学家的共识,关于地球温度是否会持续上升,以及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温室效应,科学界一直在争论不休。近140年全球平均温度变化和我国近120年的平均温度变化表明,1890-1924年是低温期,1925-1946年是高温期,1947-1976(在中国为1986年)年是低温期,1977-2000年为高温期。地球上气候的波动很大,二氧化碳含量却一直在上升,温室效应无法解释其中的两个低温期的产生原因,可见全球气温变化并不完全取决于二氧化碳含量。历史上,海平面曾有过100-200的大幅波动,气温变化幅度在10摄氏度以上,冰期和间冰期的转变已经历了数次。即使人类将地球积蓄数亿年的石化燃料消耗殆尽,地球的温度也不会超过历史的水平,世界也不会因气候危机而走向末日。

新环境立法是争夺资源的烟幕弹?

  尽管缺乏科学依据,但出于经济和政治利益,一些人和国家却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气候恐怖主义”。这些气候恐怖主义者的恐怖袭击手法远远高于一般的恐怖主义,以预言50年内的世界末日来胁迫世界进入其布下的经济陷阱。

  由于公众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商业战争往往打出绿色环保的旗帜。一开始提出人类使用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罪魁祸首论调的是一些与杜邦公司竞争的公司,当时杜邦公司是氟利昂这种制冷剂的主要供应商。杜邦公司还为此出了一本书,专论“臭氧空洞根本就是骗局”。后来,杜邦公司研制成功了氟利昂的代用品,它马上反咬一口,提出氟利昂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以此限制别的公司使用氟利昂。

  不仅是在商业战场上,随着全球资源和能源的危机加剧,“气候恐怖主义”甚至可能变为压制、限制、打击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种种借口。我们看到,尽管科学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全球变暖说”却在一些国家、政治家的推动下成为了主流观点。一些欧洲发达国家开发较早,资源和能源不足是其软肋。与其高价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受中东和俄罗斯的制约和限制,不如发展可再生能源,兼得改善环境的目的。减排温室气体这一议题,使一些在再生能源方面具有优势的发达国家获得了政治、经济和科技居高临下的完全支配权。

  实际上,欧盟早在10年前就以自愿实施为原则,提出要在2010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到12%。不过,由于目标缺乏强制性,有专家认为,从现在情况看,到时恐怕连10%都达不到。这也说明,靠可再生能源生存,这在资金和技术条件优越的欧洲都不能实现,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个目标更加遥远。

没有尾巴的狐狸提倡大家都割去尾巴,可惜石油和天然气并没有因为欧洲的说教而丧失其经济价值。一些发达国家在气候与资源战略上实际在实施两面手法:减排和资源争夺并举。就以英国为例,英国政府于313建议进行一次大胆的,长期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新环境立法。有分析认为,此举的目的是促使美国、中国和印度出台同样的立法。但就在321,英国国防部发表声明说,英国皇家海军一艘“不懈”号核动力潜艇当天在北极附近的冰层下面与美军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时发生事故。国际观察家分析认为,此次军演的目的之一就是争夺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据美国能源专家估计,北极地区蕴藏的油气资源可能占地球未探明油气储量的25%。这么一片“黄金宝地”自然是人人想抢。新环境立法似乎已经成为争夺资源的烟幕弹。

应对全球变暖,中国应有自己的议程

  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和重视程度绝不亚于一些发达国家。中国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成就减排计划的合理要求达成协议。同时,中国也必须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防止因噎废食,防止少数国家以减排为名压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200612月,中国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等12个部委联合组织实施,共有17个部门88位专家参与编写工作,全面反映了我国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新成果,这类报告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曾经发布,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拥有发言权。

还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的,自然界是在不断变化的,全球气候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让适于人类生活的气候永驻,这仅仅是人类的幻想,不符合自然规律,也违背人类的科学实践。我们只能认识全球气候的变化规律,让人类活动最大限度地适应全球的气候变化,而不是盲目相信一些政治家改变气候的宣言。

在面对全球变暖的时候,减排并不应该成为中国的唯一议程,适应气候变化的努力更值得关注。比如,今后2050年间气候变化将严重影响我国超长期的粮食安全。如果采取适合的应对措施,比如改换生育期长、产量高的晚熟品种,在黑龙江种植适宜的吉林品种,吉林种植适宜的辽宁品种等,加上其他栽培、植保等农业科技手段的实施,可以大大抵消由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甚至还可以增产。这种适应措施的计划和实施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设计水库、建筑节能,到疾病的防控、珍稀动植物保护,甚至文物古迹的保护等都包括在其中。▲(作者是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http://ali128.blog.sohu.com/44030697.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7/0429/11/23620_473310.shtml

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09/09/15509.html

[转载]据说,中国人不该享有和西方人同样的碳排放权

已有 247 次阅读 2017-1-28 22:1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文章来源:转载   推荐到群组

据说,中国人不该享有和西方人同样的碳排放权

http://bbs.tianya.cn/post-worldlook-1632971-1.shtml

【点评:柴大记者代表了没有社会责任心的那部分富人的心声】

 “如果这世界上一滴干净的水,一口新鲜的空气都没有了,有再多的钱,也只是死路一条”。

  《美人鱼》电影中这句经典台词反复被影迷提及,环保话题一时引发热议,网友纷纷产生“保护环境时不我待”的共鸣。也有人由此联想到中国在全球环保中的作用和表现。

  嗯,那就不得不提到2009年那场知名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了。

  这场超过85国元首亲临、历时2周、远超一万五千名嘉宾互撕的大会,讨论的主题是下一步温室气体减排方案,但直到接近尾声的时候仍然没能达成共识。

  谈判如此艰难,问题的焦点是:

  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

  当时,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在一场电视访谈中,与柴大记者有一段经典对话。以下是部分内容和小编学习心得。

  柴:这次哥本哈根一直是尖锐和激烈的争吵,到底在吵什么?

  丁:其实吵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今后不同的国家,还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柴:排放多少的实质是什么?

  丁:这个问题是和能源问题连在一起,和发展问题连在一起。

 柴:您的意思就是这个排放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权?

  丁:这个是肯定的了。对于普通的国民,就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国家的发展,你的福利能不能进一步地增加。

  他(指IPCC,联合国气候委员会)有一个总量,8000亿吨,给发达国家定了一个量,剩下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国家人均排放权是发展中国家的2.3倍,而1900-2015年发达国家人均排放是发展中的7.54倍【他们地主的多,我们平民的少,明摆着欺负我们】

  柴:IPCC是不算过去的,而且发达国家率先减了80%【过去欺负的一笔勾销就好啦,再说人家地主领头减80%呢!】

  丁:减排说起来好听,但发达国家排放基数是发展中国家的4.8倍,这里面包含了一个非常大的陷阱,如果按照这个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会成为稀缺商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地主家基数大,减80%也比你大】

  柴:发达国家说我给自己定指标不行么【地主家自己给自己定目标不行么】

  丁:那不就是自己定切蛋糕的大小,那我也自己订,从1995-2015中国只要你人均排放的80%行不行【那我也定啊,平民只要地主家人均80%

  柴:他们会觉得中国的人口基数太大了【平民人多啊】

  丁:那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的中国人要少排,你是以国家为单位算还是以人为单位算【就地主是人,平民不是人?】

  柴:那他会觉得说现在常规都是以国算【现状就是这样的啊】

 丁:那我没必要跟你算,摩纳哥多少人,我们中国跟摩纳哥比?讲不讲理了【那我不跟你算,不讲理】

  柴:他现在的概念说我不管你人均还是贫富,只以碳排放大国为界限【地主现在是只按大户为界限】

  丁:我承认我们是碳排放大国,那你给我定个数,你发达国家给自己分配了一个数,你减80%就是分配了一个数,现在你们分配的大,我们分配的小。那根据G8的方案,27个发达国家11亿人口分配了44%,剩下55亿人分56%的蛋糕。你说公平么?我是没有机会,我有机会要问问发达国家领导人本人,这样公平么【我们是大户,那你给我定个标准,你们11个人分44%,让我们55个人分56%,那合理吗】

  柴:他这个方案没有按人口计算(插话被无视)【他们没按人头……】

  柴:那IPCC这七个方案有一个是公平的么【那地主家就没提出一个公平的分法?】

  丁:没有,IPCC的方案还是最好的。其他的更黑【只有更黑的】

  (插播音:按此方案中国排放量仅够10年,丁在大会发言称,如果通过,那这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

  柴:您现在是直接指责IPCC【你喷地主】

  丁:对,为什么不能,科学是可以批评的,如果你承认你是科学,你就要承受人家的批评,我在《中国科学》写的文章就是直接批评IPCC【喷了,为啥不能喷】

  柴:而且我看到你的措辞其实是很激烈的【你喷的很厉害】

  丁:非常严厉【对】

  柴:有这么严重么【至于么】

  丁:如果告诉你2020年后中国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买排放权,你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么【你说至于么,每年一万亿啊亲】

  柴:科学家在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激烈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这样合适么?【你个知识分子当喷子不大好】

  丁:你说批评不公平他们是不会理你的,我必须用激烈的语言引起重视【我不喷他们不理我】

  柴:您在大会上提出您的观点之后场上有什么反应么?【那人家地主咋说】

  丁:有一个美国人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中国该怎么行动”我说中国很简单,政府应该制定一个长期排放的承诺“1990-2050年,中国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80%”不管你怎么减,我都要比你少,而且你们发达国家已经建完了所有的基础设施,中国很多还没有建呢,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应该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了。美国人也没办法和我争了,后来有个比利时人和我说你回答的很好,我赞同你【地主问我打算咋办,我说我以后定标准只要你80%,我需求量比你大多了,才要你80%够厚道了,他们没话说了】

  (插播音:最终通过的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中,发达国家减排目标具体数字没有写进协议,各方希望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丁认为这应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

  柴:什么是公平【你想怎么着】

  丁: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基本人权,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按人头算】

  柴:您原来研究古气候的,很专业的科学家,但这次气候谈判,您一直在做政治解读,甚至提出很多方案和策略,别人会对您的身份提出疑问,您觉得适当不适当?【你个搞科研的瞎掺和政治干啥】

  丁:你是觉得我搞科学研究的就不应该了解后面的政治?【搞科研的就不能懂政治?】

  柴:这倒不是,他们会觉得,科学家甚至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该在人类共同利益的前提下去提方案【科学家应该圣母心,不要老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丁:我没有否定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证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千年计划的落实,这难道不是人类的利益么?这是国家利益么?是个人利益么?【我为广大平民谋福利,怎么就成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柴:那这个方案发达国家不接受的话,这么拖下来,几年下去情况会不会更糟【那你这样地主不高兴,条约通不过,不把环境拖垮了】

  丁:我很乐观,我是地质学家,我研究几亿年来的地球环境演化。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温度比现在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十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都是这么演化过来的,都好好的【你都死了地球照样转】

  柴:毁灭的只是物种【死的是我们】

  丁:毁灭的只是物种,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对,跟地球没鸡毛关系】

  柴:到底能不能拯救自己的核心取决于什么【那到底咋整】

  丁: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在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能不能有更包容更有弹性的文明产生,现有文明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斗地主】

  附:柴静和中科院丁仲礼和钱维宏在碳排放上的立场上的辩论

【文字版】: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3-22/141219915628_3.shtml

  【视频版】  柴静专访丁仲礼激烈交锋

附:网络资料

-----------------------------------------------------------

丁院士打脸柴静的视频我就不放了,相信大家都看过。

在此说说中间透露出来的信息。

一,从1990年到2050年实际上还有8000亿吨的碳排放量,这就相当于一个蛋糕。

二,发达国家提出说给发达国家设定碳排放标准,发展中国家不设定,这其实是个陷阱,丁院士说的已经很清楚看了,总量是8000亿吨,这是大前提,发达国家设立标准,实际上就是瓜分蛋糕,是以国家为单位计算的。而中国则提出以人均来计算,丁院士在采访中直接被柴静逼得爆出:中国人不是人么?是啊,中国人不是人么?如果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那么发达27国就瓜分了8000亿吨的46% 这是11以人口。而发展中国家60以人口占54%,当我们中国人都是傻逼么?有些人说发展中国家没标准啊,请看清楚大前提,大前提是8000亿吨,到2050年不能超过8000亿吨。

三,这有攸关但众位每一个人了。丁院士指出,如果按照发达国家提出的标准,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排放量就会用尽,必须掏钱来购买排放量,一年大约是1万亿,而这个一万亿会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增加逐年增长。那么这1万亿从哪来?税收!而2020年众位正是纳税的主力大军,所以发达国家的标准不是抢了谁的蛋糕,众位别觉得无关紧要,因为发达国家抢走的,正是诸位的蛋糕!

四,有关柴静此人,我在前几天视频刚出的时候就发帖说了,谴责批评污染我们欢迎,但是夹带私活就呵呵,至于柴静有无夹带似乎,从视频里我想只要有点脑子的人就不难看出。

【评论:支持丁院士,鄙视柴静!】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3426-1030304.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1030414.html

上一篇:2017年1月29日午报:证实28日拉尼娜指数进入峰值
下一篇:2017年1月29日晚报:证实28日拉尼娜指数进入峰值

2 钟炳 吕洪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