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hsbj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hsbj

博文

盖兹寄语2017年毕业生

已有 3190 次阅读 2017-5-21 21:5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毕业生, 寄语, 比尔盖兹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079e9f50102x82n.html


比尔.盖兹最近对2017年的美国大学毕业生发表了一篇毕业寄语,提出了3个将能创造奇迹的职业领域,也谈到了他的核心世界观和感想。人的社会存在和地位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世界观。比尔.盖兹的感言,从他的角度能给年轻人以不同的启迪和指导,简单整理和编译一下,与大家共勉。不当之处请指正。

恭喜你们!获得了大学学位!你们刚刚完成了我从来没有去做的事情。

在你们和毕业典礼演讲者之间和每位参加你们毕业聚会的阿姨叔叔之间,我相信,你得到了很多的建议,冒着有堆砌这些建议的风险,我想我会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

新毕业的大学生常常问到我有关职业生涯的建议。我本人很幸运,在我 20多岁的时候,当时数码革命正在刚刚开始,保罗.艾伦和我有幸参与去帮助塑造它。(这使得我没能获得这样一个大学学位,因为我怕不能参加这场发生的革命 – 所以我离开了学校)。如果我今天开始寻找同样的机会,能够在世界上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会考虑三个领域。

一个是人工智能。我们只是刚刚开始全力以赴进入这一领域,人工智能将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成效和更具有创造力。第二个是能源,因为清洁,负担得起和可靠的能源,对于消除贫困和气候改变是至关重要的。第三个是生物科学,它们已经逐步成熟,有机会去帮助人们活得更长,活的更健康。

但是,无论你选择什么职业,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东西都是真实的。我希望在离开学校的时候,能更好的了解这些东西。一方面,智力并不像我原以为的那么重要,而且,它是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的。在微软的早期,我相信如果你可以编写最好的代码,你也可以很好地管理员工,管理好一个营销团队,或者可以承担任何其他任务。对于这些想法,我是错的。我不得不学会认识和欣赏人们的不同才能。如果你还没能认识和做到这一点,那么,你越早能够认识和做到这一点,你的生活将会更加丰富。

我希望我能更早点理解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什么是真正的不平等。直到我30许多,当梅林达和我第一次去非洲旅行时,我才真正知道。我们对我们所看到的情景感到震惊。回来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更多。这使我们的脑海里呈现的,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儿童正在死于疾病,而这在富裕国家里甚至没有一个人担心过这些疾病。我们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不公正的事情。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迫不及待地参与,必须马上开始回馈。

比起我在你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你们比我所知道的要多得多。现代技术让你们看到问题的方式,是我的朋友和我从未能有的,它使你们以各种途径所能够提供的帮助,也是我们不可能提供的。你们可以尽早地开始与不平等斗争,无论是在你自己的社区,还是在世界各地的某个国家。

同时,我也鼓励你们在你的周围应聚集着那些挑战你,教导你和能推动你成为最佳自我的那些人。梅琳达对我来说就是这样,就此而言,我也是这样一个较好的人。像我们的好朋友沃伦.巴菲特一样,我衡量我自己的快乐,是基于接近我的那些人是否快乐,是否爱我,以及我是否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不同。

如果我可以给你们每个毕业生一份礼物,那将是史蒂芬.皮克(Steven Pinker)的一本书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有译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经过了几年的学习,你们可能不会渴望完全看完一本700页的书。但请把这本书放在你的阅读清单上,以便有一天能够读它。这是我读过的最有启发灵感的一部书。

皮克说出了一个有说服力的观点:世界越来越好,我们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平静的时期。这可能是很难令人信服的,特别是在现在。当你告诉人们世界正在改善的时候,人们常常看着你,就好像你不是太天真,就是个疯子。

但是,这是真实的。一旦你明白了,你就会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如果你觉得事情变得越来越好,那么你就想知道什么在起作用,因此,你可以去加速这种进步,并且把它传播给更多的人和地方。

这并不意味着要你们无视我们面对的各种严重的问题。这只是意味着你要相信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而且你们也基于这一信念采取行动。

这是我的世界观的核心。它在艰难的时期支持着我,这也是17年多以来我仍然热爱我的慈善工作的原因。我想你们也可以同样。

祝大家好运!这是一个人生精彩的时代。我希望你们能充分利用它。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02154-1056274.html

上一篇:对肺脏是参与造血器官的新认识
下一篇:新认识的参与导航功能的神经元

2 欧宗瑛 马秀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8: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