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lianda 座右铭:胸怀坦荡,刚直不阿,直言相谏,无所畏惧。

博文

医生的神圣职责与首要任务是什么? 精选

已有 10908 次阅读 2017-6-28 07:34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医生的神圣职责与首要任务是什么?

李连达  李贻奎

      在第19届中国科协中医药学会上,我做了《试论中医十大问题》的发言,提到“医生的神圣职责是治病救人,首要任务是提高疗效、提高医疗水平”。并对“过度强调”科研型医院,科研型医生提出三点意见。

       一、强调“医生的神圣职责是治病救人,首要任务是提高疗效、提高医疗水平”。其他任务不应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二、有条件的医生、医疗机构应该鼓励、支持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但不应一刀切,硬性规定所有医生都必须以科研为主,发论文为主,“过度强调”所有医院都成为科研型医院,所有医生都成为科研型医生,脱离实际,脱离国情的提法应该慎重。

       医生做科研工作需要几个条件:1、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搞科研,2、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争课题、争经费,3、有起码的科研条件、设备、助手或团队。但是大量临床第一线的医生,医疗任务重,责任重,都在超负荷、超强度、超时间、日以继夜的治病救人,健康情况在恶化,在三个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还要他们拿出足够的时间精力做科研,出成果出文章。岂非强人之所难?!

        三、“过度强调”科研型医生的三害:

       1、医生评价标准及职称评定标准,理应以医疗水平高低,疗效好坏做为主要标准。但是有些医院以论文多少,特别是SCI论文做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对医生的发展有导向性错误。

       2、对临床一线医生不公平。他们把全部精力、时间用于治病救人,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搞科研,不具备起码的科研条件。他们救人无数,但在晋升职称时却困难重重,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是不公平的。

       3、医生发展的方向不是以治病救人为主,而是以论文为主,将使一些医生重科研、轻医疗,临床医生的医疗水平,数量及质量将会受到影响,不利于解决“看病难”问题,也不利于临床医生的健康发展。

       四、关于“救100位病人,做1000台手术,不如一篇SCI论文”是否危言耸听的说明。以一位急诊科住院医生为例:每日救治病人至少十余人,按每日/人计算,做4年住院医生才有资格晋升主治医,4年至少治疗1000多位病人,但无论文(SCI论文)者,极少能够通过评审,晋升主治医,有的十年八年仍是老住院医,并非少见。

        以一位外科住院医生为例:每日做手术1-6台,按每日/台手术计算,4年至少做过1000多台手术,没有SCI论文者,极难晋升主治医生。十年八年的老外科住院医,并非少见。至于主治医晋升高级职称至少要6年以上的临床工作,更是救治100位病人,做1000台手术,不如一篇SCI论文。并非危言耸听。

       有些医疗机构评价医生、评审职称时,唯论文倾向十分严重,以论文为主要审评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误导医生的发展方向,不利于医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广大群众。

     “过度强调”科研型医院、科研型医生,将医生分为“医匠”、“医师”的提法要慎重,要符合国情,符合实际情况,要以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提高医疗水平及疗效为主。医院和医生的发展要服从于人民大众的需求。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5370-1063309.html

上一篇:“最强大脑”与“真气”研究
下一篇:又一曲抗洪抢险救灾的凯歌与悲歌 抗洪抢险也应现代化科学化!

22 周健 许培扬 蔡小宁 陈南晖 叶建军 李东风 LetPub编辑 应行仁 杨正瓴 吕洪波 蒋永华 魏焱明 王健玲 文峰 姚小鸥 刘战雄 徐向田 陈冬生 jinchengfeiwu xlsd tm66jjbj biofans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