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学人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

博文

中国乡村:徘徊与挣扎

已有 7519 次阅读 2017-6-30 07:0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读书, 打工, 衰败, 老龄化, 村庄

近日,笔者考察了一个资源型小康县的十余个村庄,看了村庄面貌与村委进行了深入的面谈。眼见破败乡村,颇有几分感触。毛时代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搞活。乡村的年轻人,随着外出读书或者打工,从乡村出走。乡村就如慢慢滴血的老人,逐渐失去活力,走向衰亡,几近凋零。

农村的破败,让人触目惊心。四处都是破败的土房子,石头房子,残垣断壁,野草丛生,好一个凄凉景象。我相信,那些逃走的人们,一定是带着决绝之心,没有什眷恋而走的。如果还经常回乡,也不止于此。置身其中,有一种莫名的悲凉。画面或许是美的,但不敢去细想,千百万人的故乡,成了这种模样,让人神伤。

城镇化进程中,青年人向城镇积聚是世界趋势。农村年轻人出走,常驻人口大多只有户籍人口两三成,剩下多是老年人,且残疾人比例颇高。坐在他们中间,有一种悲凉,乡村文化穷途末路之感,油然而生。农村的事业,需要年轻人去闯,老年人还谈什么事业。失去青年人的乡村,经济上失去活力,文化上失去创造力。一片死气沉沉,垂暮之年的老气,弥漫乡村。衰落似乎是必然过程,留恋和坚守已失去意义。

建国快七十年,家园建设了半个世纪,竟走到如此境地,值得让人深思。为何农村还是这么穷,还是这么落后,是他们资源太少,还是他们太懒?原因何在。淳朴善良的乡村人,实在是不甘心自己的命运,拎起个口袋,去城里讨生活去了,谁愿意背井离乡。

再过三十年,村里老人逐渐老去,乡村势必湮灭在经济大潮之中。社会发展自有它的逻辑,激荡四十年,乡村元气大伤,面目全非,逐渐被人遗忘。美丽乡村,就如一个滴血的病人,失去了鲜活,煞白的脸,看上去吓人。乡愁或许还会有的,但记住乡愁好难,回不去的故乡。

家宅已经坍塌,田园已经荒芜,乡村文化正在瓦解。失血的乡村,在挣扎徘徊中,逐渐凋零,慢慢褪色。不知那些外逃的人们,在他乡是否收获了故乡,是否已经实现了当初的梦想







https://m.sciencenet.cn/blog-58729-1063747.html

上一篇:培养学生要静等花开
下一篇:中国乡村:回春与复苏

30 武夷山 张忆文 叶建军 苏德辰 杨顺楷 杨正瓴 鲍海飞 朱晓刚 李学宽 吕洪波 刘建兴 马焕成 宁利中 尤明庆 侯沉 侯成亚 付福友 姬扬 汪晓军 徐令予 韦玉程 郭保华 刘钢 黄仁勇 ljxm anran123 duanboasd liyou1983 coal3000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