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罗非

博文

古语拾翠:教育的核心精神何在?——禅的行囊(之六十三)

已有 2330 次阅读 2018-1-17 10:25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文化, 教育, 精神, 传承, 学习态度

导读:比尔·波特大概碰到了太多喜欢活埋他的禅师,于是有点受不了真正的禅宗教育风格。在中国历史上,禅的教育方式是强大而且活泼的,并不像他所见到的那些总是很谦逊的禅师。即使是当代的禅师,也是雷霆风雨都是恩惠。做真禅师的弟子,感觉经常是很痛苦的;恰恰是不管你说什么,只要你一开口,肯定是错的。大胡子所谓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用礼貌来掩饰自己的想法,恰恰是明清以来失去禅文化传统的中国人。中国的禅恰恰不是这样。可惜大胡子自己就恰恰抱持着文化鸿沟的成见,所以把此前孔德成先生和此后的年轻和尚的棒喝,统统理解成了文化偏见。而他自己怀才不遇人不知而不愠的那种自我崇高的优越感跃然纸上却不能自知。真是可惜可叹!

   作为禅宗学生,去见老师或者同学,受到棒喝是家常便饭。所谓棒喝,不一定是抡杖就打,或者破口大骂,所有的斥责、否定、无视、漠然统统都是。学生正是要顶着所有这些棒喝,不断磨砺自己的见地,才有提高自己的机会。如果遇到的人都在称赞自己,那恰恰需要警惕。

   举个例子。宋代著名宰相张商英(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年轻时受自己夫人启发,开始关注佛学,喜欢参禅。当时遇到的禅师如东林总,都认可他已经觉悟。后来到分宁巡查,遇到兜率禅寺的从悦禅师。兜率悦禅师当时很年轻,而且又黑又瘦,张商英有些瞧不起这个年轻的校长,就说,听说禅师你的文章写的很好啊!禅师说,从悦可是临济禅师的第九代传人,我要是和宰相你比文章,就像你和我比禅一样可笑啊!张商英不肯承认禅师的禅比自己强,就绕个弯子,对兜率悦称赞东林总禅师的见地,却遭到兜率悦的质疑。二人争论到夜深,最后兜率悦说,既然东林总禅师认可了你的见地,那么宰相你对佛陀和历代祖师们的教导,还有什么疑问没有?张商英说,那肯定是有的啊,我对香岩禅师的《独脚颂》、还有德山禅师托钵的话头没有搞懂。兜率悦说,有一个地方不懂,那就是全都没懂!

   德山托钵是禅宗著名的故事。德山禅师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大禅师。禅宗历史上有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之说,可见德山是禅宗棒喝教育法的开创者之一。有一天,德山在自己任校长的大学里,拿着饭盆去食堂打饭,但是已经错过了吃饭的时间。当时雪峰禅师是餐厅主管,看到迟到的德山校长就说,老头子,现在又没有敲响吃饭的钟鼓,你端个饭碗来这里做什么?德山听了,就默默地回了自己的办公室。雪峰把此事告诉了自己的师兄岩头禅师。岩头说,看来这德山校长很可能没有领会末后句(核心精神)啊!这话传到德山那里,德山就把岩头找来说,岩头教授,你在质疑我这个校长的学术水平吗?岩头就在德山耳边悄悄嘀咕了几句,德山于是不再计较此事。第二天德山再上讲堂的时候,果然就和平时的水准不一样了。岩头走到教室门口鼓掌称赞,恭喜老头子懂了末后句!虽然懂的没错,可惜只剩三年任期了。三年后,德山禅师去世。

   说到这里,兜率悦禅师就问张商英,宰相请说说看,岩头说的那个末后句,到底有没有这么回事?张商英说,有。兜率悦哈哈大笑,就径自回了自己的校长办公室,关门睡觉去了。这一夜,张商英却完全没有睡安稳,一直在琢磨这个末后句的问题。早上五点起来上厕所,不小心踢翻了尿壶,忽然懂了,就跑去敲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我已经抓到贼了!。兜率悦问,贼赃在哪里?张商英答不上来。兜率悦说,宰相先回去睡觉吧,早上起床再说。

   第二天早上,张商英写了一首诗给校长看,鼓寂钟沉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兜率悦说,参禅只为命根不断,依语生解。如是之说,公已深悟,然至极细微处,不知不觉堕在区宇。于是回了他一首诗,等闲行处,步步皆如。虽居声色,宁滞有无?一心靡异,万法非殊。休分体用,莫择精粗。临机不碍,应物无拘。是非情尽,凡圣皆除。谁得谁失?何亲何疏?拈头作尾,指实为虚。翻身魔界,转脚邪涂。了无逆顺,不犯工夫。

   到这里,我们也学古人问一句,所谓末后句,到底有没有?德山校长明白了什么?张商英总理又明白了什么?


******************


   我对孔门之学抱有崇高敬意,于是便请班上的同学代我去向孔德成申请加入他们每周日的聚会。然而,孔德成对此回复说,一个外国人不可能领会如此深奥的学说。于是,每个星期天,我只好和坐在我后面的女生一起去听谢幼伟教授的怀特海哲学讲座。谢教授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曾师从怀特海,并精研罗素。时隔多年,怀特海说了些啥我早已忘记,倒是一起上课的女生让我对儒家精神有了切身体会:这名女生爱上了一个老外,而她的父母考虑了整整七年,才同意让她嫁给这名无法领会儒家思想的外国人。

   眼前的这位年轻和尚和孔德成一样,相信文化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不管你说什么,只要你一开口,肯定是错的。绝大多数中国人都会用礼貌来掩饰自己的想法,但他是个例外。他一点不加掩饰:中国文化太古老了,你一个外国人是不可能理解的。你把不同的宗教都弄混了。你肯定以为我们中国人都是修道的吧?你连和尚都不是,怎么可能理解禅呢?我无话可说,只好闷头喝茶。

   我的同伴告诉他,我刚从五祖寺来,接下来要去去哪儿来着?我赶紧接茬:去大金山寺,那是中国唯一的禅宗尼众寺院,离南昌不远。和尚回过头去对着我的同伴说:他太不了解中国了吧。他甚至懒得亲口对我说,中国有很多禅宗尼姑庵。

   我问他能否具体指出还有哪些,他却只是一再说,肯定还有很多。我试图跟他解释,我的确碰到过不少修禅的比丘尼,但她们要么是独自在房间里修行,要么是住在山中的茅篷里,专供比丘尼集体修行的禅宗道场据我所知只有大金山寺一处。但我知道说了也是白说。

   平心而论,他的口才很好。我的同伴问他,佛教都有哪些不同的修行流派。他回答说:修行随心而定。如果念佛名号,就是修净土;如果参话头,就是修禅。学佛的路有很多条,但修行的时候必须选择其中的一条深入下去。现在想修禅的人越来越多,但可以接引指导别人修禅的人太少了。想要教别人,自己先得修到境界。

   “佛祖当年拈花开示的时候,在场的弟子有五百人,然而唯有大弟子摩诃迦叶尊者领会了佛祖的教诲,破颜微笑。佛祖于是嘱告迦叶,我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付嘱于汝。这次传授是禅的真正源头。佛陀同时还把象征法脉传承的衣钵传给了迦叶尊者。佛祖衣钵如此代代相传,最后由菩提达摩带来中土,又历经六代,传至六祖惠能。六祖之后,由于佛法已传遍神州大地,衣钵到此就不再传承,禅宗一脉相承的谱系则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https://m.sciencenet.cn/blog-2369-1095278.html

上一篇:“非我族类”议:生命形态与心理的进化——禅的行囊(之六十二)
下一篇:学术争端的制胜关键:孔子是怎样成圣的——禅的行囊(之六十四)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