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叶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cq45 心静似水,容纳百川;雨水交融,普天同乐

博文

建水古城巡礼(3):建水文庙-2

已有 2915 次阅读 2018-4-5 12:47 |个人分类:秀美风光|系统分类:图片百科|关键词:学者| 云南, 建水, 文庙

 

     今年元月5日(周五))和8日(周一),应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孙俊院长和李凡副院长的邀请,我在昆明医科大学学术交流中心进行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辅导讲座和会后辅导,收到师生们的欢迎。昆明医科大学基金讲座纪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1094001.html)。

     1月6日(周六),李凡教授亲自开车带我到抚仙湖风景区抚仙湖风景区巡礼(1):孤山岛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097341转了一圈。

 1月7日(周日),孙俊院长亲驾爱车行程2百多公里,带我去他的故乡建水古城参观,并请当地李燕飞老师当向导,使我对这座古城有了进一步了解。2009年,我曾在去元阳梯田途中在建水县稍事休息路过建水县 元阳梯田之行(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9051-517376.html)。

        来到建水,先去建水文庙参观。文庙保存的很好,曾做过建水一中的校舍。孙俊教授是该校的毕业生,曾住校,所以对这里很熟。带我参观的过程中,讲了不少当时的趣闻轶事。

       建水文庙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今己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己达114亩,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孔子家乡的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水文庙依照曲阜孔庙的风格规制建造,采用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宫殿式,有1殿、2庑、2堂、2阁、5祠、8坊,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步入大门为肃穆的"太和元气"坊,迎面为20余亩的"学海"(泮池),塘内碧波荡漾,四周柳丝轻拂,池中建有思乐亭,左、右有"礼门"和"义路"。步人棂星门.有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祟圣词、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大成殿建于明弘治年间,28棵柱支撑全殿。前檐12棵为石拄,每棵高5米,重达5000公斤,用整块大青石雕成。大门左右2棵檐柱雕巨龙盘绕,称为"石龙抱柱"。

庙宇周围古柏森森,显得庄严肃穆,雄伟壮观,有"金碧壮丽甲全滇"之美誉。

                                  (摘自百度)


 

建水古城巡礼

(1)来到建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6775

(2)建水文庙-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7255

(3)建水文庙-2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7541

(4)朝阳楼和大板井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7656

(5)朱家花园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7788

(6)双龙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id=1108065

(7)返程观奇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9051&do=blog&quickforward=1&id=1108105




https://m.sciencenet.cn/blog-69051-1107541.html

上一篇:建水古城巡礼(2):建水文庙-1
下一篇:建水古城巡礼(4):朝阳楼和大板井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