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huanghu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rhuanghui

博文

脉搏,谁为之主沉浮?

已有 2562 次阅读 2019-4-9 09:37 |个人分类:中国医学|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脉搏, 切脉, 血管, 心脏

 

切脉一直是医师与患者身体内部沟通的重要方式,中医与西医所检验的脉搏都是“相同的”手腕部位。按照西医的说法,脉搏是“一种心脏与动脉所特有的自发运动”,是基于肉眼可以看见的动脉运动而加以感受的脉搏跳动,其形式为舒张与收缩。所以,西医脉搏测量只是为了了解心脏与动脉的情况。而中医切脉的理论并非来自解剖学根基,在几乎所有的中医古代文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所切的脉是经脉,而不像西医解剖学所能看到的动脉。因为经脉并非以心脏为起点或终点,它们起始于手指或脚趾,穿行于颈、肩、躯干、腿部和手臂之间,交叉于内部脏腑,并由一系列穴位串联起来。明明手腕部位的脉膊来自与心脏连接的动脉,而古代中医的先贤们为什么并不在乎这样一种关系?

 

1、切脉感知什么?

早在十七世纪,有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将中医书籍翻译后传到了西方。从那时起,西方人就开始批评中医所描述的脉象既荒谬又难懂。但那时西方人并不敢小觑中国医学,因为他们发现不少中医人士通过切脉来治病的水平很高明。正如传教士的报告结论这样写道:“来到中国的西方传教士诧异于当地中医师的惊人能力,尤其是他们对脉搏的敏锐触感。其诊断之精确几近不可思议。” 《神圣的柳叶刀》也记载了贝克从传教士的报告中得出的结论:“高度的脉搏测量技术,非精通其术者无法想象”。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也描述:“所有旅游者的记载皆显示这个国度的医生具有神奇的脉搏测量技术。”一位西医权威人士虽然嘲讽中医脉学,但他仍说:“我们本应完全扬弃该学说,然而极具公信力的目击报告却指称,中国人能够籍由脉搏之术非常成功地诊断并治疗某些极为难缠的疾病。”

脉搏反映身体的状况这种自然现象一直存在,中医透过切脉来探知身体的状况,过去西医也同样需要诊脉来了解身体的状况,两者所检验的都是“相同的”部位,可中医的脉象为何既不科学又荒谬难懂?既然“不科学又荒谬”, 中国人又为何能够籍由脉搏之术非常成功地诊断并据此治疗极为难缠的疾病?

一个定义了概念、带着结论、只在乎自己想法的人,他会按照已经有了的认知方法和结论,不断地用自己的想法来诠释世间的事物,以至于永远都会错过世间事物的奥秘。西方人因为事先从解剖生理确定并得出了动脉由心脏发出,表现为收缩与舒张活动节律的结论,所以,建立起来的脉搏大小、快慢、强度、节奏、秩序与混乱、规律与不规律等标准都摆脱不了心脏的自主运动以及收缩与舒张概念的影响。你只要把手指放在手腕上,脑海里便会自然浮现搏动中的动脉。如果不能从这样的概念中跳出来,你根本无法想象自己还能感觉到任何其他的运动,更不可能想象那些活动其实并非心脏和动脉的自主运动。

其实中国医学的脉象理论让西方人感到既荒谬又难懂并不奇怪,因为即便是中医人士,真正能领悟清楚切脉原理的也少之又少,尤其是现在的中医人士,我还没有见过能把脉象道理说清楚的文章。早在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首的刘完素在其所著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书中就这样说过:“尝试原之脉者何也?非气非血,动而不息,荣行脉中,卫行脉外……自《素问》而下,迄至于今,经所不载,无传记而莫闻其名焉。然而玄机奥妙,圣意幽微,虽英俊明哲之士,非轻易可得而悟也。”这就是说,脉的本原究竟是什么呢?它既不是气,也不是血,可是经它这么贯通搏动、川流不息,运行在它里面的就有了营养功能,运行在它外面的就有了充卫功能。由于经典书籍并没有详细、具体描述“脉”的本源,所以,极少有人能真正领悟到它那深奥奇妙的玄机和圣人立象以显微而阐幽的意图。

 

2、脉搏真是心脏与动脉特有的自发运动吗?

没有任何概念,没有任何先见,没有任何偏见,你心灵的镜子才是干净的、没有灰尘的,只有这样没有灰尘的镜子才能反映内在的真情。脉搏真的只是“一种心脏与动脉所特有的自发运动”吗?脉搏反映的只是心脏搏动血液冲击血管产生的跳动吗?脉搏诊断只是感知心脏与动脉特有的舒张与收缩吗?心脏与动脉特有的舒张与收缩又是从何而来?

因为有了解剖学知识,有了血管这种确定性的、已然性的概念,有了直观知识的理论或者逻辑的关系横亘在你与真实之间,所以,当你认为自己知道时,你就已经在你和真实之间制造了障碍。于是,你会有自己的诠释,你所听到的、看到的便会制造出另一番意义。就像雄飞蛾感应雌飞蛾释放的发情气味信息,我们无法直接从视觉上找到它们之间的物理连接,更不可能从解剖学上发现直接的连接,因为只有发信源和受信源相通,才能被接受和理解,也即“感而遂通”。

“每当我想起那件事情,我就感到害怕,睡不着觉。”一个思想活动是如何跟一个生理行为相联系的?“每到秋冬季节,我的咳喘就会发作。”一个季节变化又是如何跟一个生理反应相联系的?我们该怎样来确定那个思想活动、那个季节变化与个体生理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呢?

通过肉眼所能看到的解剖知识不同于我们对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经验的了解,这两者间的巨大差异给我们带来了认识论问题。生理解剖很直接,一看就清楚,但我们永远无法直接知道一个思想活动、一个季节变化是如何跟一个生理行为相联系的,解剖学的方法在这方面几乎不起作用,我们只能间接地了解并加以推测。

江河的水流淌着,你能想象那是河堤自主活动的结果吗?或者来自它的源头湖泊的搏动?海水潮汐一浪接着一浪,你能想象那是海底自主活动的结果吗?

生命并不是事先就有一个动力泵和一套血管设施铺设在身体内部的,而各个组织器官接受血液也不是象管子那样需要的时候就用一点,不需要的时候便不用。你把心脏看成一个动力泵,而血液的流动要靠心脏这个动力泵,这就把生命当成一部机器了。

中国医学将人体的经脉比作河川,血脉流行一动一静,自然有节奏,就如江河那样一浪接一浪。江河之所以能一浪接一浪地流淌籍由潮汐往来,而血脉一动一静流行则籍由呼吸气的出入。也就是说血液的流动并不是因为有一个心脏这样的动力泵,而是籍由呼吸气的出入那样受潮汐往来的影响。

潮汐现象属于天体力学研究的内容,潮汐起落与日月相位感应变化相关,是日月的极性引力相感应的现象。现代科学认为,潮汐是由日月对地球的引力以及地球绕日运行的惯性力效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朔日和望日时,月球、太阳和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太阴潮与太阳潮彼此重迭相加,以致潮特别大。在上下弦时,月球与太阳的黄经相距九十度,太阴潮被太阳潮抵消一部分,所以潮特别小。

天地阴阳极性感应的磁场势能形成了“潮汐往来”,江河因之流行泛扬,一浪接一浪;万物因“负阴而抱阳”的磁场感应势能——“冲气”形成呼吸出入,显现出感应磁场电流脉冲,血脉因之一动一静流行泛扬,而不是心脏的自主活动。

 

3、血脉和血管的概念

脉和管的概念显然不同,“管”是固定的、器械的、没有生命力的、与自然和身体割裂的;而“脉”象征树枝状或水流分支,它是有生命的、贯通运作的、与周围互动的、处于发生和代谢状态的。与脉络相比,管是一个纯形式化的概念,是具体的,有它自己确定的标准,管就是管本身,它并不能代表和解释生命感应世界的运作规律和与世界的关联关系;而脉则主要是一个感应、贯通、关联、气流、波动、气力、频率、音乐互动的抽象概念,它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但它却代表了生命的脉动特征,揭示了生命与世界的感应贯通规律。

种子未感受阳光、雨露、土壤、空气时,它的内心寂而未通,它还是一颗种子。方春一来,种子欲生而动,万般生意尽然凝通于种子的内心之中。生命体里面没有某种动力装置模式,也没有某种现成的安排一切的组织者,生命是作为生长物自行创造出来的,是那种从自身而来、向着自身行进的它自身不在场化的在场化。作为这样一种在场化,它始终是一种返回自身的行进,而这种行进又只不过是某种涌现的通道。正是因为这种“自我”的不在场化的在场化,这种涌现的通道,生命体才得以收敛凝聚生机勃勃的阳光、雨露、土壤、空气,得以蕴含绽根发芽、抽生花序的“生意”,得以身心交涉并推扩为一个形色有序的融贯于春夏秋冬的连续体。这种“自我”不在场化的在场化,这种涌现的通道就是阴阳极性交感之道,就是感应贯通的脉道。

你只看到心脏和血管在收缩与舒张,却忘却了生命融入天地变化、季节更替的整体世界才得以敞开自身,生命的普遍本质才能够在通向普遍之观的过程中被发现、理解和认识。生命不是一个封闭世界,而是开放系统。一粒种子,宇(空)宙(时)要让它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它在季节的变化过程中也“要”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而不是它“会”变成绿色的、有枝叶的、开花结果的。感应贯通的脉道涌现于敞开域中,“物形之,器成之”,自然生长,自行展开出物和事的“世界”。脉之道的行进,展开自身又返回自身,它贯通涌现的通道就如同大地自然生长、涌现而出的无数嫩芽、花蕾、枝叶,各个都是感而遂通。

生命的意义在于能够新陈代谢,将血脉理解为血管是不完整的。管道里面的水是水,流在外面还是水,流动不流动也都是水。而血脉则不同,流动在脉里面的是血,流在外面或者不流动就不成为“血”的生命意义。血气不断地循环流转、代谢更新,血脉也同样处在不断地代谢更新状态。如果我们把血流情况仅仅视作受限于心脏与动脉舒张与收缩运动的一套管道系统,那便将生命看成了机械原理,而忽视了生命感应世界的贯通活力。

 

4、脉冲来自血液而非血管

人是视觉性动物,总是相信眼见为实,所以,我们建构起来的知识体系,绝大部分都是基于眼见为实的直观知识。然而,通过眼睛我们只能观察到事物的表象,而用心才能洞察事物的本质。观察是用肉眼,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洞察则是用心,透视内在的内容或意义,洞察其本质。

洞悉一个思想活动、一个季节变化是如何跟一个生理行为相联系的能力,并不是为了直接获取他人的解剖生理构造,直接观察只是停留在表象同样,直接知识也并非那么重要。当然,我们需要强调的是缺乏生理解剖的直观知识并不意味着掌握生理解剖知识有多么困难,而是直观的生理解剖知识对于解决疾病问题并不会带来多大意义。

将生物节律看成是人体内部起搏器引导的,心脏被看成是血液循环的起搏器,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被看成是昼夜节律的起搏器,肺被看成是呼吸的起搏器,这是典型的机械论观点。生物节律不只是兴奋与收缩、间歇与运动的节奏,更主要的它是一种感应贯通的脉冲运作,它带来的是生命创造的过程。呼吸并非是气在进进出出,它不是你的活动,而是生命本身的感应脉冲运作,是自然发生的过程。如果它停止了,它就停止了,你无法让它再发生。生物节律同样不是你的活动,兴奋与抑制是阴阳极性感应的基本特征,兴奋与抑制的过程相互转化、相互制约,表现为“正”与“负”的相互激荡的极性感与应。

感应天地阴阳极性磁场势能的是江河水而不是河堤,血液循环也是如此。感应气的一呼一吸、一动一静的阴阳极性贯通势能的是血液而不是动脉血管,生命流体的离子液体具有强偶极相互作用,血液的波动来自感应势能,而不是心脏肌肉的自主运动。没有气压,就不可能有生物的生长,也不可能有生命的形态。惟有感应的磁场贯通势能才能驱动种子长出枝干、叶子、花蕾、果实,而不可能出自根茎的自主运动。所以,脉搏只能反映 “心脏与动脉所特有的自发运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切脉感知的并非心脏与动脉特有的舒张与收缩,而是通过感受血脉的“流行泛扬、动静自由节度”的节奏形式,来了解生命感应气候消息和反映全身阴阳极性感应势能带来的循环生机。

由于解剖生理经常被静态的东西所限制,所以,研究中国医学必须要让生命退回到原来生动活泼的根源上去。从这个角度看,脉络贯通作为生命与世界互动的自适应连贯系统,并不是建立在解剖生理的静物状态,相反,它是动态的交感贯通过程。也就是说,从静态的方面看,脉络表现为生命自适应的内在特征;但在生成意义上,脉络贯通开显出来的却是动态的过程。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12022-1172250.html


下一篇:中国医学为何要用阴阳来陈述生命现象?

4 魏焱明 武夷山 郑永军 罗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