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gbol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ongbolu

博文

网上发布最新成果:大兴安岭更新世冰盖的证据和影响 精选

已有 13191 次阅读 2019-7-12 20:10 |个人分类:教学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大兴安岭, 冰盖, 更新世, 地壳响应, 辽河改道

       当今学界发表论文有一个不成文的套路:有科研成果最好发表在国外英文杂志上,而且要发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实在不行再发国内英文杂志,至少要发在 SCI 收录的杂志上,至于国内的中文杂志,让本科生、硕士生去发吧。当然,国内不少中文杂志也有自己的套路,第一作者为硕士生的论文拒收。

       不了解情况的人往往认为:英文水平高研究能力强的人才能发表英文文章,而英文不行的人当然只能发中文论文了。其实不然,有很多大牛的英语实在是烂透了,听说读写全不行,可竟然每年都有多篇英文论文发表,因为他们掌握了套路......

       我多次将自己的最新成果发表在国内地学杂志上,其结果是:学院计算科研成果时效益为零,而且还因为论文的彩色照片多而每篇搭上几千甚至近万元版面费。朋友调侃说:有英语能力,有好的想法,有好的素材,为何不发英文论文?不按套路出牌,费力不讨好啊!

       今天我再次来个不按套路出牌:将经过十多年积累而突破的关于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地貌研究成果直接发布于科学网,首先分享给母语为中文的学者们。下面是论文摘要:

大兴安岭更新世冰盖的证据及影响(摘要)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韩同林老师率先发现山脊冰川壶穴(即:冰臼)以来,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侵蚀地貌不断被识别和报道。尽管第四纪学界主流观点仍然否定这些发现,本文第一作者等2006年根据赤峰北部花岗岩山脊上的壶穴等冰川侵蚀标志判断:赤峰北部存在着第四纪大陆冰川。近十年来第四纪学界一直有人质疑:为何赤峰北部没有第四纪冰川堆积地貌与侵蚀地貌配套?这个问题应该给予回答了。

   2016年暑假,笔者等在吉林省西部找到了典型的更新世冰川纹泥,揭示了第四纪冰川末次冰盛期之后冰盖消融阶段的气候特点,是冰湖沉积的产物。这个证据加上大兴安岭东部广泛存在的鼓丘群与赤峰北部的冰川侵蚀地貌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证明了大兴安岭更新世冰盖的存在。三个方面的证据如下:

   第一、赤峰北部巴林左旗之南的花岗岩山区存在着刃脊、羊背石、U形谷、山脊壶穴等一系列第四纪冰川侵蚀标志,而整体上显现出冰盖从南向北移动的特征:所有山丘南坡平滑北坡有陡坎。

   第二、从谷歌地球上可以看出,赤峰北部大兴安岭东侧到吉林西部广泛存在着大型线状构造,初步判断为农田改造过的鼓丘群。这些鼓丘群整体具有良好的方向性,从大兴安岭东侧开始先向东延伸然后逐渐转向东北,记录了大陆冰川冰体移动的方向。

   第三、松嫩平原现代湖盆就是冰川消融期形成的锅穴湖,而在第四纪沉积层中识别出冰川纹泥,是冰川消融期的活动证据。

   大兴安岭更新世冰盖演化的地壳响应:冰盖发育时松嫩平原(沉积层)地壳受压下弯,消融后则缓慢抬升,都是地壳均衡调整的结果。然而,地壳的均衡调整相较于气候变化引发的冰盖消融要缓慢滞后,因而在冰盖已经消失的地区今天仍然进行着地壳的缓慢抬升,而这种抬升是幕式的频发事件,每次事件都伴随着浅源地震。

   松嫩地区因大兴安岭更新世冰盖消失而均衡抬升,表现有两个:第一是抬升导致松辽平原之间出现平原型“分水岭” ,辽河不再北去,而是改道南流;第二是伴随着频繁的地震,这就是松原地区频发浅源地震的原因。

   大兴安岭冰盖的确认不仅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发育提出了新的认识,也为近现代东北地区地壳活动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全新的科学解释。

   下一步的工作是:进一步核实鼓丘群的规模和结构特征,对冰川纹泥进行详细的时空研究。

关键词:大兴安岭,更新世,冰盖,鼓丘群,冰川纹泥

吕洪波1,杜会石2,任晓辉3,欧阳江城3许民3,哈斯础鲁3,刘云超3

张跃,吕乐欢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青岛,266580)

2)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四平,136000)

3)赤峰学院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赤峰,024000)

=======================上图说话:

1、大兴安岭更新世冰盖的证据

1.1、大兴安岭及其附近大陆冰川侵蚀标志:山脊壶穴、刃脊、角峰、羊背石等

    我的解释是:冰盖上夏季融水成湖,突然沿着裂隙下泄,如同高压水枪,对冰下的基岩进行射流切割而形成壶穴,而且时间短到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就可形成壶穴。

1.2、大兴安岭东部—松嫩平原大型弧线构造----农田改造了的鼓丘群



    为何中国东北的鼓丘不像加拿大的鼓丘群那样壮观?因为中国人口密集而且农民太勤劳了,几乎所有土地都被改造成农田,因此这些地表弧线地貌是改造过的鼓丘群。

1.3、松嫩平原核心区冰消期冰碛地貌与沉积物:锅穴湖、冰川纹泥

看看北美洲阿拉斯加的锅穴湖吧:

    这下理解为何松嫩平原上发育这么多湖泊了吧?

    下面看看冰川纹泥( glacial varves),是指细粒碎屑沉积层中发育深浅相间的水平纹层,是冰川融化阶段湖泊因冬季封冻形成的缺氧暗色层和夏季融化后氧化浅色层反复交互造成的结果,也叫季候泥。

    2016年野外找到纹泥后想采样测年,但当时做铀矿项目垫付的经费太多,已经无力承担新的实验开销。现在这项工作由吉林师范大学杜会石老师继续做,我参与讨论。

2、冰盖消融的影响

2.1、更新世末开始:地壳均衡回返导致松嫩平原南部隆起、辽河改道

 地壳隆起造就了平原型分水岭的形成和辽河的大拐弯。地壳为何隆起呢?因为冰盖消融后地壳均衡调整。

2.2、松原附近地震频发(并非局限于断裂带)

    多年来,学界对松原附近频繁发生地震无法理解,特别是动力来源不清楚,就用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挤压的远距离效应来解释,但松原地震很多并不沿着明显的断裂带分布,而且几乎全为浅源地震,与太平洋板块挤压实在难以联系在一起。看了我的解释就清楚了,原来是大兴安岭冰盖消融后地壳均衡调整的结果,那就让地壳慢慢调整吧!

3、下一步工作

3.1、进一步核实鼓丘群的规模和物质组成特征

3.2、对冰川纹泥进行详细的时空研究


结束语:学者应共勉,律己才律人!

1、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发育与否已经争论近一百年,过去常常因为争论而站队,在论文或报道中常常伴有人身攻击,甚至先扣上一顶“为了旅游而站台”的帽子而号召“打假”!希望今后不同观点的人士讨论时不要掺杂学术之外的东西。

2、无论前人的认识正确与否,他们的探索精神值得尊敬!

3、争议不应划敌友,试错本身有价值!

   尊重事实找证据,求真才是试金石!

4、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破解谜团!

注:本文也是将于2019.07.16在大连召开的中国第五届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的发言稿。提前放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欢迎讨论,但反对人身攻击!

      本文执笔:吕洪波

(其他人为十几年来与作者一起进行野外考察的同仁和朋友,列为共同作者,如有错误由本人承担)

                                        Email: luhongbogeo@163.com 

                                                                        2019.07.12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40-1189267.html

上一篇:我撰写的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地学科普片解说词(配图)
下一篇: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熔岩台地上的熔岩鼓包与熔岩塌陷构造

21 王俊杰 贺静 苏德辰 尤明庆 杨正瓴 高建国 李毅伟 朱志敏 崔锦华 鲍鹏 黄永义 秦四清 黄玉源 冯大诚 璩存勇 谭平连 李学宽 朱晓青 杨光 白龙亮 章雨旭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1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