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什么才是素质教育? 精选

已有 6250 次阅读 2019-8-15 08:23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网络上似乎又有人对于素质教育提出了质疑。原来,素质教育是对应于应试教育而提出来的。应试教育过去被理解为只教书本知识,以应对中考、高考。而素质教育则希望改变这样的状态,不能让学生只陷入考试的题海之中。但是后来,有人把所谓西方的教育理念牵涉了进来,认为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本性和兴趣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然而,最近,又有人指出,西方的那种教育理念,主要是针对那些普通人家孩子上的普通学校,而所谓精英的子弟所进入的私立学校,其教育方式完全与国人所谓西方的素质教育理念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精英教育也根本不按照所谓素质教育的理念来进行。

国内曾经有一位家长,受到所谓西方让孩子自由发展理念的影响,在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基本给孩子放了羊。当时他还很有信心地对他的同学说,他这是在做一场教育革命的实验。可是没多久,孩子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这位家长再也hold不住了,赶紧回到传统教育的轨道上来,该抓抓,该说说,该揍揍,总算给孩子扳回来了

这里就有些意思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自由都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至少在没有获得对必然的认识之前,所谓自由就只能是无意识的失控。当然,只要有高考和中考的存在,所谓应试教育也不可能从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消失。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嘴上都说,并没有要求什么升学率这样的指标,但学校面临着家长与社会的压力,完全禁止这方面的教学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校方面不要把应试当作学校主要的教学任务就不错了。

所谓素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带有综合指标的概念。素质教育不是只指的什么琴棋书画之类,也不会只是兴趣爱好之类。素质本身要求既高又多。多读书是不是素质教育?把多读书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显然不恰当。而现在,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是中小学,就是大学生,真正把读书作为一种学习习惯,作为一种生活必需的内容似乎也不是特别地多。而在我看来,读书是一项不涉及花大多的钱却能达到很好效果的素质教育内容。无论家庭是否富有,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虽然差别也是存在的,但这样的差别也恰恰是最不大的。

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其实也包含着素质教育的因素。如果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不是只死记硬背,如何有效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这都应该算做素质教育的范畴。如果再进一步,能做到把理论知识与实际或者实践相结合,那更是高档次的素质了。这样的素质教育难道不应该作为主要提倡的内容吗?而所谓应试教育,其范围不应盲目扩大。它主要是指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进行所谓大量题海战术的做法。这才是应该避免和反对的。至于考试中的某些技巧,也是可以讲的,只是不要把这方面的内容当作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就好。

前不久,看到一篇公众号里的文章,讲到海淀家长的情况。那篇文章里所描述的家长和他们的孩子,简直让人感到太恐怖了。当然这个“恐怖”是要打引号的。六岁的孩子就能知道核聚变的原理。而家长们所掌握的知识领域简直堪称高端的百科全书,而且这些家长还在不断地在网络上学习国外名牌大学的高深课程。我们倒不是说,这样的教育,这样的家长和孩子都一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这毕竟是少数人的场景,不太可能是大多数家庭的场景。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是一件需要非常刻苦的事情。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看,这样的苦读是非常必要的。学习之苦,不是劳作之苦,不是一定要以身体健康为代价的。读书之苦,主要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有刻苦读书的精神,要想到学习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特别是,不能让孩子被游戏牵着鼻子走,以游戏来攻陷学习。有人说,孩子的童年就是以游戏为主。这要看如何定义童年。如果是五六岁是童年的上限,那应该问题不大。如果十岁以上,还要认为是童年,还要任由孩子的天性游戏无边,那问题就不小了。孩子或者在老师,或者在家长的监护之下,要学会控制游戏的诱惑,这恐怕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吧?

在进入学校学习的孩子们,游戏的乐趣当然不可缺少,但更多的乐趣是在学习或者读书中获得的。只有游戏之乐,没有读书之乐,这样的童年快乐是有限的,也是病态的。

英国的公立小学,即所谓Elementary School,经常会看到一些中年男性教师带着孩子走出学校。他们去干什么,我不知道。在国内,这段时间,学生们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做作业。据说,英国这类学校的课业负担几乎没有,孩子们作业轻松,没有升学压力。这种学校的目标并不是培养精英人才。这是培养工人劳动者的后备力量的学校。这样的学校,英国那些富家子弟是不会读的。他们所读的就是私立的Public School。这种名为“公学”的学校,纪律严明,课业较重,孩子们要准备接受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据参观过这类学校的中国学者说,这类学校的学生寝室里,还挂着一条鞭子。这条鞭子是要拿来抽打学生的,还是只是恐吓学生的,外人就不知道了。但至少恐吓的效果是存在的。

我反对那种靠题海战术来企图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应试教育的做法。这是在浪费时间,因为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知识的储备,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都是有害无益的。而对于素质教育,恐怕更多还是要从学生的学业教育来考虑。如果提高掌握知识的效率,如何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掌握更有效的方法,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初步体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果在课余时间学习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训。这些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至于文体方面的兴趣爱好,固然也是重要的,但那不应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当然,孩子们的成长成才道路和方向是多种多样的,不是都以要成为学术领域中的博士为最终的目标。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有的教育内容对于所有的孩子们都应该一视同仁。基础教育阶段之后的成才教育,才需要进行分类。我不赞成分流的说法,这个说法本身就存在着某种歧视。即使是将来从事技术工人的工作,我们也要把从事这种工作的学生培养成具有更高技能,更有发明创造精神,更有大国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工人。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m.sciencenet.cn/blog-678176-1193673.html

上一篇:所谓掷地有声的分析
下一篇:教学专长型教授

9 汪育才 王安良 彭振华 李燕祥 徐耀 郑永军 彭真明 吴嗣泽 王从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