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物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吉德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博文

学者的乌托邦

已有 4034 次阅读 2020-2-29 13:27 |个人分类:学界观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那里的大学没有985,没有211,没有双一流,没有各种排行榜。大学之间相互平等,虽然在教学质量上有所差别,但都在努力行事。没有经费,就向有关部门申请。因为每所大学对知识都充满着高度的敬畏和虔诚,所以根本不会多申请。如果多申请,不用别人揭发,自己就会引咎辞职。

那里的大学没有“校长一走廊,处长一礼堂,科长一操场”的荒谬景观。校长也不叫校长,书记也不是书记。他们都是教学和科研的服务人员。各部门工作人员精简到极致。

那里的大学没有教学评估。我们现在所谓的“主管部门”一词早已不合时宜,应该改名为“协调部门”。协调部门与各大学之间充满着信任,根本用不着对大学进行“管理”和评估。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老师潜心教学,都把学生的笑脸视为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把“传道授业解惑”视为天条。哪位老师如果只会写论文而不会教学,就会被驱逐出校园。

那里的大学没有设置讲师、副教授、教授等职称。每位老师都喜欢学生称自己为老师,其他所有的称谓都是皇帝的新衣,虚假可笑,因此也就没有职称申报,只有个别贪得无厌之人才会做这样无聊之事。

那里的大学没有设置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每个学生都喜欢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争做“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弄潮儿。既然老师们都带头不要虚假的职称,学生当然就视学位为粪土啦。

那里的大学没有各种级别的“教学名师”,因为真正的教学名师没有级别,更不是靠材料评审出来的,而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靠学生的口碑品味出来的。

那里的刊物没有SCI至上,没有CSSSI崇拜,没有所谓的“影响因子”。刊物收费,贿赂编辑都视为无耻行为。人们评价论文就是评价内容,与刊物无任何关系。

那里没有科技进步奖、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各种等级的评奖。出科研成果就是对社会的贡献,只要“尽力”,就是“最大”的等级,因此不存在等级的差别,无需去“评定”。

那里没有长江学者、黄河学者、珠江学者、闽江学者,枝江学者、紫江学者、香江学者、湘江学者、赣江学者、钱江学者、皖江学者、泰山学者、黄山学者、华山学者、衡山学者、恒山学者、嵩山学者、天山学者、井冈山学者等各种离奇的称号。这些称号太匪夷所思!“长江学者”是在生在长江的学者还是研究长江的学者抑或是喜欢在长江里游泳的学者?更主要的是,这些称号会让学者之间竞争抢夺,无法心无旁骛地追求真知真理。

那里没有课题申报。因为每个学者的日常研究就是课题,如果他们感到经费不足,就可以直接向有关部门领取。如果挪用或套用科研经费,其行为与像鸡鸣狗盗之徒并无二致,在学界永无抬头之日,所以每个学者都视声誉若生命。

总之,那里的学术氛围总体是和谐的,没有盛气凌人的压制,没有处心积虑的诱导,没有看似合理实则荒唐的各种管理。更主要的是学者是自由的,他们凭借自己的知识获得充分的尊严和物质保障,因此可以久坐书房或者实验室,根据自己的兴趣潜心看书钻研,几年不发论文,也不会有人说你不学无术。看书累了,就浪迹天涯,潇洒于山水间,享受远方的诗意。他们可以高傲如“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狂放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忧虑如“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的杜甫,闲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他们脚踩坚实的大地,同时又像康德一样恪守心中的道德定律,仰望头顶的璀璨星空……

 

 



https://m.sciencenet.cn/blog-1678-1221032.html

上一篇:能否博士毕业,谁说了算?
下一篇:董门之“懂”——怀念我的博士导师董健先生

21 梁洪泽 程高明 武夷山 郑永军 胡文兵 周忠浩 王安良 钟定胜 季丹 杨正瓴 宋威 谭平连 徐耀 徐绍辉 杜学领 赵柳 李学宽 王立新 王庆浩 汤茂林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