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臭氧洞驱赶病毒在南北半球之间迁徙

已有 2061 次阅读 2020-6-22 15:0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新冠病毒, 臭氧洞, 季节性特征, 南北迁移

                     臭氧洞驱赶病毒在南北半球之间迁徙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臭氧洞及其危害


       大气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290n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臭氧层空洞是指大气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流失导致的臭氧缺口。

       由于臭氧层中臭氧的减少,照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紫外线增强,其中波长为240~329纳米的紫外线对生物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有机体的正常生存。


         2020年3月12日至4月23日有记录以来最大北极臭氧洞


        2020年3月27日,Nature官网报道,据研究一个巨大的臭氧空洞--可能是北方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已经在北极上空打开。它与南半球每年形成的众所周知的南极臭氧空洞相媲美。

       研究人员表明,北极的臭氧空洞并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因为在高纬度地区太阳才刚开始上升到地平线之上,在接下来的几周,这个空洞可能会飘到人口稠密地区的低纬度。这种情况下,低纬度的人们可能需要涂上晒晒霜,以免晒伤,这并不难处理。同时在接下来的几周至关重要,随着太阳逐渐升高,臭氧层空的地区的大气温度已经开始升高,随着极涡在未来几周破裂,臭氧可能很快就会恢复。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9420513


       欧洲研究人员报告,北极上空一个有记录以来最大的臭氧层空洞已经闭合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7日报道,欧盟资助的气象研究机构“哥白尼大气监测服务”研究人员上周报告这个好消息。他们在社交媒体推特发布消息,说“2020年北半球臭氧层前所未有的空洞消失了”,但这与新型冠状病毒“封城”措施无关。 研究人员解释,臭氧层空洞形成与低温和极地涡旋等气候条件相关,与空气质量无关。 

      今年3月,受低温天气和强烈极地涡旋影响,北极上空臭氧层出现空洞,面积之大相当于3个格陵兰岛,是有记录以来北极出现的最大臭氧层空洞。研究人员说,这股极地涡旋上周“裂开”,创造富含臭氧空气重回极地的有利条件。他们随后的监测显示,北极存在一个多月的臭氧层最大空洞消失。 

      极地涡旋是南极或北极下沉的冷空气受阻,停止环流并就地旋转,进而形成绕极地旋转的一股环流,冬季较强,夏季减弱。 南极地区较常出现臭氧层空洞,北极地区则较罕见。

https://news.163.com/20/0428/16/FBAK6UTI00019B3E.html

      北极臭氧洞在春分(3月20-22日)形成,南极臭氧洞在秋分(9月22-24日)形成。

      值得关注的是,南极臭氧洞几乎是年年发生,北极臭氧洞每十年发在一次。但是,北极每年3-4月都会出现臭氧层臭氧密度减少的现象,严重时就会出现臭氧洞。


      英国和俄罗斯新冠疫情在北极臭氧洞消失后达到峰值


      数据分析表明,英国新冠死亡病例在2020年3月12日北极臭氧洞中心最小数值达到205DU以后开始进入快速上升区间,4月23日北极臭氧洞消失后达到峰值。这表明北极臭氧洞使紫外线增强,强化对病毒的杀灭作用。

      俄罗斯处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受北极臭氧洞的影响更为严重。

 

图1 英国新冠疫情死亡病例数


 

图2 俄罗斯新冠疫情曲线


     流感病毒为什么爆发于冬季?


     

图1 一年中紫外线量的变化(把7月的量作为1000来计算的相对值)


     我国的冬季为前一年12月到次年2月,是一年中紫外线最低值时期;在美国较冷的秋季,冬季和春季出现流感高峰,从10 月到次年 5 月,避开了紫外线夏季高峰。这说明,流感高峰与低温和紫外线低值有关。


      SARS事件开始于冬季高峰在春季


     SARS事件从2002年12月5日或6日开始至2003年7月13日,共历时约8个月。即爆发于紫外线冬季低值,消失于紫外线夏季高值。

 

     

图2  SARS2003年死亡率统计:5月进入峰值


     中东呼吸综合症爆发于冬季高潮在春季


   

  图3 MERS病例发病数时间分布图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13952


     根据图3,中东呼吸综合症发现于2012年冬季,疫情高峰在2014年3-5月春季,在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迅速消失。


      新冠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无黑子期


      新型冠状病毒爆发在2019-2020年冬季紫外线谷值时期,又恰逢太阳黑子低值年,这是此次疫情异常凶猛的原因。由于太阳黑子最低值已经过去,根据前两次疫情的统计规律,估计在春季疫情将进入高峰,夏季消失,秋冬季是否复出,取决于中国的调控力度。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98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7031.html


     臭氧洞驱赶病毒在南北半球之间迁徙


     北极臭氧洞在春分(3月20-21日)形成,由于紫外线增强,驱赶病毒向南半球迁徙;南极臭氧洞在秋分(9月20-21日)形成,由于紫外线增强,驱赶病毒向北半球迁徙。

      由于春夏紫外线增强,秋冬紫外线减弱,由春到夏,北半球疫情减轻;由秋到冬, 南半球疫情加重。疫情在南北半球季节性迁移的特征明显。

      必须防范南半球冬季(6-8月)疫情爆发和北半球冬季(12-2月)疫情爆发的可能。

      从2月25日13时14分到 2月26日07时37分,澳大利亚确诊病例已由17例增加到23例。而澳大利亚炎热的夏季即将结束,秋冬季的由凉变冷以及紫外线减弱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0438.htm

      伴随时间的推移,南北半球疫情正在分道扬镳:南半球上升,北半球下降。原因不仅在夏季高温,而且在太阳活动增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984.html

     根据紫外线控制病毒发展的理论,2019年冠状病毒疫情始于2019年12月,处于紫外线一年中的最低值时期(冬季低值),预计2-3月(冬春之交)将出现拐点,4-5月(春季紫外线增强)出现峰值,5-6月(春夏之交)再次出现拐点,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出现第一波谷值。第二波峰值是否出现,取决于调控力度。

      6-8月夏季紫外线峰值时期是北半球结束疫情的最佳时期。

      让实践检验谁是谁非。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197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3759.html


      由于南极臭氧洞年年出现,强度较大,所以,南半球新冠疫情相对较弱,易于控制。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77-1238928.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波动区间:2020年6月22日午报
下一篇:6月22日太阳黑子监测和新冠疫情发展:巴西新增病例排名升至第一

2 杨正瓴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