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che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wchen

博文

“非升即走”不仅是制度,更是文化 精选

已有 25950 次阅读 2021-6-8 10:08 |个人分类:非升即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非升即走”不仅是制度,更是文化

  一般来说,“非升即走”是一种大学人才管理制度,是一种在美国等高校行之有效,行之多年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有力地推动了人才更合理更科学的流动,也极大激发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这样有效的制度,为什么到了我国却有“南橘北枳”的感觉?我认为非升即走,如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文化。与其说是该制度不适应国情,还不如说该制度背后的文化,我们还不太适应。 我认为,非升即走体现了以下三点文化精神。

第一是合同契约精神。对青年教师来说,"非升即走"是一个合同。既然签了,就要遵守合同的规定。双方如果对合同有异议,可以诉诸于法律手段,而不能诉诸于极端行为。 

第二是愿赌服输精神。非升即走合同有较大的风险,大部分人都不会被留下来,这是一个需要提前接受的事实。据说,在我访问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半以上的助理教授都通不过非升即走的考核。但是,他们都没有怨言,开心地离开,以伯克利的工作经历为荣,奔赴更适合他们的岗位。

第三是热爱流动精神。美国人热爱流动,一般来说,很少有教授在一个高校干一辈子。对他们来说,流动到不同城市或不同学校,将会增加他们的经历和阅历,未必是一件坏事。他们会提前评估自己能否会留下来,如果实力达不到会提前应聘其他工作。名校留不住,可以去普通学校;大学留不下,可以去企业。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人生有很多种可能。985大学留不下,去211大学也许很轻松,也许能直聘副教授。如去211大学有难度,双非学校肯定没问题,说不定还能直聘为教授。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有无数的机会和可能。希望广大青年教师能深刻体会“非升即走”制度及其背后的深刻文化精神,积极努力多出成果,也要能接受暂时的挫折和最坏的结果,奔赴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从这首歌词中吸取力量:“无论生活过怎样 富贵与贫寒 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  ”。




https://m.sciencenet.cn/blog-57940-1290236.html

上一篇:积极的躺平也许可以成就卓越
下一篇:中国特色“非升即走”制度设计之我见

22 杜学领 曾杰 周忠浩 郑永军 晏成和 靳世鑫 赵春燕 谌群芳 冯兆东 郑强 段法兵 王恪铭 蒋大和 吴国林 李斐 黄永义 王飞 赫荣乔 徐耀 蔡宁 张鹏举 NTUZYY

发表评论 评论 (1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