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l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lz

博文

漫步上野春光中

已有 3362 次阅读 2021-6-22 12:09 |个人分类:人生感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漫步上野春光中  

 

三月八日清晨,送夫君搭乘850成田空港的首班国际航班后,便独自踏上京成线回家的旅程。本该在日暮里下车换乘山手线的,竟然“突发奇想”:到上野去!

 山手线上野公园站前,那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馆馆林立”的风景是印象中上野公园的“门户”。第一次走出京成线上野车站,眼前多了一份儿新鲜儿。这里是上野公园樱花的最前线,第58回樱花祭的各种准备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在白色灯笼排列而成的一面巨大的“照壁”上,写着樱花祭的标语。道路两旁正在悬挂色彩艳丽的宫灯,上面写着赞助单位的名称。听新闻说,地球温暖春来早,今年樱花会开早。可没想到性急的“寒樱”已是“浓妆艳抹”盛开满枝头了!一队队身着校服的中学生、小学生,三三两两的行人穿梭其中,身旁不时有人举起手中的摄影工具……
   
人面“樱”花相应红!眼前的春色无限感染着我,脚步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加轻快起来!

    一个人在东京逛公园,真还是头一次。往日路过总是行色匆匆,即就是偶有时间,也总是顾忌行装的拖累,尤其是高跟鞋的无奈,打了退堂鼓。今天牛仔裤、旅游鞋外加一个斜挎肩头的小包包,两手往裤兜里一插,竟然感觉特别良好!仿佛学生时代那份青春朝气又涌动心怀……“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牵着狗的“西乡隆盛铜像”!那明治时代全部用汉字撰写的碑文让我不由得伫立良久。我仔细地阅读了那碑文上的每一个字,感叹岁月带给中日文化彼此不同的演化发展……想到今天还有多少日本人能看懂那碑文?想到梁启超先生,理解了他没有学过日语竟可以把日语书籍翻译成汉语的情景……也在心里羡慕那个时代中日两国文化人的交流之便利!

    “清水观音堂”前,本想拿起那净手木勺,看着说明:先冲洗左手,再冲洗右手,然后用左手净口……罢了!手不想遭罪。旁边那个挂满祈愿小木牌的地方让我举起了相机,因为一眼就瞅见三个写着中文字样的牌子:“祝福全家身体健康”、“祝愿妈妈健康长寿”、“愿猪年诸事顺利”。再看还有韩语、英语等非日语写就的牌子……这里的国际化气氛不淡啊!我不由在心中感叹。另一边祈愿白纸整齐划一的打结,形成一道日本独有的风景!

    殿堂里供奉着的菩萨,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送子娘娘”吧!看着那各种小巧精致的“护身符”,我想起“大地之子”电视剧中的画面……小小的护身符,浓缩凝聚的是鲜明的日本特色……

    穿过马路,映入眼帘的是不忍池中那大片枯萎的莲荷。想起去年六月梅子妈妈来东京下榻于水月宾馆鸥外荘,我前去看望,路经此处时那满塘荷绿:“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香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这就是汉诗中描写的柳絮的花蕾”“是吗?”两位大妈的谈话传入我的耳中,打断了我正为“荷绿荷枯”感叹心头的思绪。举头望去,那随风摇曳的柳枝,婀娜轻盈的身姿,鹅黄嫩绿的新芽,是那么清新悦目!“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树是故乡长安水边最为常见的景致,更是我心中诗情画意之所在……前日学生黑泽女士上课时也谈到“柳絮”。哦,对了黑泽女士就出生并成长在下町,这里是她的故乡,不知道她是否注意到这里的垂柳所在?于是我用相机纪录下垂柳与枯荷相映的画面……

    眼镜纪念碑!赞颂眼镜为人们追求知识、文明进步所作的贡献!好有趣好富有创意啊!对眼镜不由得生出几分敬意!于是,代表自己和所有离不开眼镜的亲朋好友在这块碑前致以衷心的感谢!

    沿着不忍池中间的参道前行池心的“弁天堂”正在维修中,殿前香楼旁摆着用红、绿、黄三种彩色纸卷着的线香。一把100日元,自己投币,自己拿香。旁边一大透明盒子装着“纸签”,同样是无人照管,投上200日元,自己随便抽吧!也许因为当时的心情格外好,受唯物论教育根深蒂固的我,竟然诚心诚意地烧了一把香,为我所牵挂的亲人挚友,祈福送安!

    绕过“弁天堂”沿着池中小路信步前行,水鸟成群嬉戏追逐池中……岸边柳枝更加窈窕妩媚……正午的阳光,流线般洒入水面,随着水鸟泛起的那层层涟漪,构成波光粼粼的动感意境。耳边如有音乐响起:“幸福的花儿竞相开放,爱情的歌儿随风飘荡……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池边长椅上躺着的人们个个蒙面甘甜入睡,放在长椅旁边行李的模样告诉我他们是“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流浪人。我常常琢磨:他们为什么不去工作呢?在公园入口处西乡隆盛铜像旁,我也曾看到过一群已经起床的流浪人,他们围在一起有的手里拿着手机在摆弄,有的在给野猫喂食,有的在兴致勃勃地谈天说地……仿佛中国北方农村冬日里晒太阳的庄稼汉……这些流浪人,从他们的脸上看不到丝毫“哀”情,我甚至常常想也许他们进入了一种我无法理解的“如佛”境界?……在公园装点彩灯的作业现场,一位流浪人面前摆着四个装满压扁易拉罐的巨大袋子,他的水壶放在一旁,“大爷,这个移动一下好吧!因为是吃的东西,怕给您弄脏了”架线挂灯的工作人员说,“对不起,我马上拿”那位大爷放下手中的易拉罐,去拿水壶……对话的礼仪谦让不由得使我想起祖国,想起正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建设的祖国……

    离开不忍池,踏上石阶,走进东照宫宽阔的参道,巨大的石灯笼一字摆开守卫在道路两旁。左边牡丹园门上贴着预告牡丹花开的日期。右边一位大伯,手持一沓儿复印的地图,正在滔滔不绝地给十来位大妈做导游,大妈们不时发出“唧唧呱呱”的笑声。金丝边的眼镜,诸多的首饰佩带,加上那浓妆艳抹的打扮,尤其是那艳丽的红嘴唇,大妈们的形象让我想起在故乡时看到日本游客的情景……她们在实施一次自己认为“隆重而盛大”的“上京城旅游”吧!所以,把最好的行头都穿戴在身?哈哈……
   
参道尽头,左右两旁有不少高大的铜灯笼,让我联想起故乡武则天与李治合葬墓前那没了脑袋的高大石雕……
   
“广岛。长崎之火”纪念壁。两位金发碧眼的年轻人正在阅读碑文,不知他们来自何方?也不知他们又作何感想?纪念碑上那个和平鸽子的尾部夸大成火的形状,鸽子的肚子里有一团火在燃烧着……每次看到有关原子弹的历史资料,都会想起中国人难以释怀的疑问:“日本人为什么不恨美国人?”……

     从东照宫出来,手机铃声响起,是田中女士打来的,说想调整上课时间。她的电话提醒我该吃午饭了,于是,我开始向车站方向移动。

    来到山手线上野车站前,一位小姐正在给行人手里“塞”广告纸,我“视而不见”地走过,旁边一位推着婴儿的年轻母亲接过广告纸后问:“动物园怎么走?”“不知道”小姐的回答生硬而暂短。我不由回头望了一眼,正好与那位年轻母亲和善的目光相遇,“沿着前面的大道一直走然后再左拐就到了”。我竟然热情地主动给人家指起路来了!也许这份冲动来自我瞬间的“第六感觉”:那位发广告纸的小姐该不会是中国人吧?小姐的态度让我面对和善妈妈的目光时,心中莫名其妙地多出了一份歉意……
   
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我来到车站前的商业街,顺便逛了一趟“人山人海”的上野自由市场。那“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颇有些“中国味道”。水果、水产、干果虽然都很便宜,但我不愿意携带行李,于是不管商贩们多么热情乖巧,我始终两手插兜只看不买。
   
在一家卖旗袍的小店门前,颇多的色样令我不由驻足观看。“大姐穿这件一定合身”一位看上去“中国特色”浓郁的女老板用“中国味”的日语对我说。其实,我一直想买一件白色或淡色调的旗袍,总是没有碰上,今天这里竟然有,不过看看肩头的布料有些起毛,便有了一些犹豫。于是谢绝了老板娘的盛情规劝继续前行。
   
终于,密闭在旅游鞋里的脚也闹开了情绪,看来这鞋再舒服时间长了也不行。回家的事不得不付诸行动了。对!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怎么也得犒劳犒劳自己,于是,我又返回到哪家旗袍店。这回,我用中国话说:“您好啊!哪旗袍能便宜吗?”结果女老板用及其扭捏的表情说了一句日语“我听不懂”。哎?我在心中咯咯发笑,也好买回去说不定家里又多了一件“卧柜子”的“垃圾”!也罢!谢谢这位我以为是同胞的老板娘,一句“我听不懂”,让我的归途依然如来时一样“无牵无挂”一身轻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暖融融的空气弥漫着浓浓的春意,闲散轻松的心态,漫步在自然与人文辉映的上野:

    阅读感知那每一缕春光的明媚……

    阅读感知那季节更替、大自然换装时的点滴表情……

    阅读感知历史沉淀与现实存在中的日本……

红叶随笔    三八妇女节




https://m.sciencenet.cn/blog-750818-1292218.html

上一篇:博客总排行进入前100位
下一篇:人生的三种文化观

20 张晓良 李宏翰 尤明庆 朱晓刚 刘炜 晏成和 杨正瓴 许培扬 周少祥 孙颉 郑永军 刘钢 黄洪林 檀成龙 闻宝联 李学宽 鲍海飞 陆仲绩 杜占池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7: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