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CAE/CFD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fan2008 认真学习计算流体力学,争取有所成绩。

博文

发明技巧故事32——降落伞的秘密——改变颜色原理应用

已有 2692 次阅读 2021-12-7 23:17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降落伞的秘密——改变颜色原理应用

降落伞工程师为研究降落伞的降落过程,制作了一只小降落伞模型,然后放入有水流流动的透明玻璃管中,研究模型的降落轨迹和涡流的形成。

研究工作进行得不大顺利,因为透明水中的涡流很难用肉眼观察到。于是,工程师在模型上涂上可溶颜料,情况暂时得到了改善,但是,模型经过几 次试验以后,颜料没有了,于是需要停下测试再次涂上颜料,结果模型被颜料搞得变了形,测试条件发生了变化,测试的结果误差也增大了。

“颜料应该从模型内壁出来。”一位工程师说,“但是模型伞的吊线太细了, 很难能让墨水通过。”

“世上还有在大米上作画的巧匠,我们也许需要那样的人来解决这个难题。”另一位工程师附和道。

“不可想象,完成这样的模型得花多长时间!”总工程师说道。

问题陷入了僵局。

突然,萃智先生出现了。

“就用现在的模型,不使用颜料,让模型自己在水中产生颜色,一层又一层,就像神话一样。”

“那不可能,”工程师说,“颜色从哪里来? ”

“从水中,” 萃智先生说,“只有一个来源,当水和吊线接触时,就产生一种颜色,或者另一种像颜色的物质。”

这个降落伞的秘密就是,将降落伞做成一个电极,与玻璃管中的水形成电解作用,利用电解原理产生的气泡,来观察模型的运动和涡流的形成。气泡来自于水,增加了可观察性。看似改变了水的颜色,实际并没有改变水的真正颜色。

这个故事应用了改变颜色(change the color)原理,该原理体现在4个方面:

1.改变物体或周围环境的颜色。

比如:动物保护色、迷彩服等。

2.改变难以观察的物体或过程的透明度或可视性。

比如:透明手表;透明模具;透明机床便于教学等。

3.采用有颜色的添加剂,使不易观察的物体或过程容易观察到。

比如:研究气流实验中,给空气加有颜色的示踪粒子。

4.如果已经加入了颜色添加剂,则借助发光迹线追踪物质。

比如:利用红外线,激光等。

颜色的改变的目的是增强可观测性,改变的是其视觉特性,而这种视觉特性与我们(系统的观察者)密切相关。如果需要区别多种系统的特征(例如促进检测,改善测量和标识位置,指示状态变化,目视控制,掩盖问题等)时,就可以使用这种原理。与人类认知世界密切相关的感知系统包括视觉系统,嗅觉系统和触觉系统。其中视觉系统最为直接,使用最多。但视觉系统具有局限性,因此通过改变物体或其环境的颜色,目的就是增强或者减弱视觉特征,从而达到增强或者减弱我们视觉系统感知的效果。因此这种原理主要应用于检测,反馈等领域:A)光谱仪,微观级观测;(观察细胞等微观结构时,通过染色,或者添加辐射物质等);B)感光玻璃;荧光防伪;变色眼镜;航海救生衣;C)不同季节穿不同颜色的衣服;D)交通,天气的警示色;E)自然界的颜色警示和颜色欺骗。在软件系统产品中,美观的系统交互页面也是产品的重要内容。颜色是相对于我们的视觉系统,本质是光在我们视觉系统中的映射,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改善可见光性质以改善视觉效果,也需要将不可见光转换成可见的东西,以增强视觉范围,比如红外夜视仪等。这个原理提示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光”特性(也叫可视特性)。




https://m.sciencenet.cn/blog-267817-1315633.html

上一篇:发明技巧故事31――椰碳运动服——多孔材料原理应用
下一篇:发明技巧故事33――水果纹身——同质性原理应用

1 张学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