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ang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liangwang

博文

熵学-22

已有 1606 次阅读 2022-2-20 08:38 |个人分类:熵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熵学-22

热熵学与熵学

2022-02-20草稿

王安良

按:此为本年度系列“杂念”或“碎思”的最后一篇

      热熵学显然不等于《熵学》。热熵是热力学意义上的熵,是源自克劳修斯-开尔文“初心”的熵;熵学是更拓展的一门学问。

      热熵的起点是平衡态和准静态,可逆与不可逆,耗散与弛豫,热与功,等等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辨析;基础是热力学四大定律+悖论公设,不完备性定律(悖论)是我杜撰的“热力学第四定律”。

      因为改写了欧氏几何的第五公设(公理或定律),才有了黎曼几何、非欧几何等等“新几何”。而“禹”画蛇添足,添加热力学第四定律,才使准静态热力学由“蛇化龙”,羽化成仙,重新腾飞,与非平衡热力学“比翼”,与传热学融和,归于“经典的热学”。糅合统计力学、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非平衡热力学可称为“现代的热学”。现代热学的“手足”在空间伸的更长、更泛、更阔、更深、更大和更小,在时间尺度上全覆盖,不仅涉及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还不避化学、电学、磁学、声学和光学,还“用于”生物学、矿物学、地学、天学、气学、水学、原子和宇宙等等。

      很显然,如果把热熵看作是热学的广延参数,与之对应的强度参数是温度,均为标量。其实,人们更关注和应用的是热熵差和温度梯度,这两个参数是矢量(或张量),不仅有大小,亦有方向。若想更深入地理解热熵,肯定离不了数学,没有公式和符号是万万不能的。

      熵学是个广义的概念,由实及虚,从物质到信息(或精神),具有“阴阳”两界性,将来有演变为《熵经》的趋势。若热熵是熵的一种,热熵学属于《熵学》,不无道理。熵学需要数学吗?当然。                  

参考文献

[1]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71524-1326142.html

上一篇:熵学-21
下一篇:熵学-23

9 孙颉 李宏翰 郑永军 宁利中 张志东 罗春元 张晓良 杜占池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2: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