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zaike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zaikexue

博文

读《七堂极简物理课》有感(下)

已有 1208 次阅读 2022-7-29 09:3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当然对于“美”这个有些缥缈的概念,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现在依然没有定论。事实上对于美的定义是基于我们人类自己的标准,比如普适、简洁以及赏心悦目等。著名天文学家张双南研究员曾经给美下过一个定义——没毛病、不常见。非常深刻道出了美的本质特征。对于科学如果我们也用人类的主观标准去评价的话,是否可以呢?也就是说只有符合人类的审美情趣的理论才能被保留,否则就被抛弃。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把美学标准用来衡量应用科学,因为毕竟任何学科无论其底层理论多么漂亮,一旦涉及具体的实际场景,就必然碰到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情况。这个时候复杂是其基本特征,自然不能奢望依然具有简洁之美,相反有的时候复杂之美反而能够遍历所有的本质特征,更具有普适价值。因此我们所讨论的对象是宇宙的基本规律,即所谓的第一性原理,是不是必须接受美学的裁定?

        事实上我们不禁要问,人类主观的美学标准真的可以准确无误的反映客观世界吗?美学的天平真的可以称量宇宙的底层规律吗?这可能需要看到底研究的是什么学科。

        1. 如果是数学或计算机科学这类形式逻辑科学,那么本质上理论的建构基于的就是人类的逻辑推理,那么理论本身就不必对应于现实世界,无论其得到的结论看起来多么荒谬,多么有悖于人类的常识,只要在逻辑上无懈可击、能够自洽,都是有意义的。比如我们会被一个简洁优美的公式所震撼,被一位天才程序员写下的一段小巧强大的代码所折服,那么对于这种情况,美学标准就可以作为评判的最终标准。

        2. 如果是自然科学,根据波普尔的“以可证伪性为科学划定界限”的观点,评判科学理论的唯一标准是实验而不是美学。比如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在形式上确实称不上多优美,但因其与实验结果的高度契合至今依然被奉为经典。而体系优美、格局更大的弦理论还没有太多实验结果的支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23670-1349223.html

上一篇:读《七堂极简物理课》有感(中)
下一篇:读《七堂极简物理课》有感(后记上)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