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zaikexue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izaikexue

博文

读《七堂极简物理课》有感(后记中)

已有 1146 次阅读 2022-7-31 11:40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可以说,如果没有狄拉克对于正电子的预言和最终被发现,新生的量子力学就只还处于对已知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的阶段,而并未能做出对全新现象的预言。正电子的预言和发现使得量子力学成为了物理学的先知,因此1932年的海森堡、1933年的薛定谔和狄拉克为量子力学理论体系捧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4. 如此看来,人类的美学品味很多时候确实能决定物理学客观规律的正确与否,那自然规律到底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知道按照现代神经生物学的理解,像美感这种意识来源于大脑的生物学功能,而人类的大脑是由860亿个神经细胞构建成的神经回路,本质上也是物质的,自然受到了物理规律的制约。也许物理规律所操控的大脑美感恰巧就能和规律本身产生共鸣。即当客观规律以正确形式呈现时,这种共鸣就尤为强烈。

        当然也有人可能认为,我们对美的感觉并非完全决定于大脑的生理机能,还受到人生经历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但这从一个侧面恰好说明文化传统的构建本身也受到物理规律的制约。

        另一种解释是科学理论本身也和生命一样有演化的特征,理论的形式和内涵随着时间的流逝进行随机变异,同时在自然选择的推动下,展现出越来越最适应环境的特征。而科学理论的自然选择应该是科学家的审美情趣以及那些设计精巧简洁的实验。既然起决定性作用的科学理论的自然选择本身就有一种倾向于美与简洁的属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被奉为经典的科学理论同样具备美学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23670-1349467.html

上一篇:读《七堂极简物理课》有感(后记上)
下一篇:读《七堂极简物理课》有感(后记下)

1 李毅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