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199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racter1995

博文

[转载]1.1认知方向的符号使用2

已有 743 次阅读 2023-1-1 10:55 |个人分类:人类语言的新可能|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本书研究的内容是关于人类语言的,本书对“语言”一词的理解与传统语言学不同。在本书中,更愿意用“符号的使用”替代“语言”一词。可以简单地说,人类对符号的使用,只要能遵循一些规则,形成系统性的用法,就构成一门语言。这与规则的复杂性无关,并且显然不会限于自然语言。这里“符号使用”里的“符号”主要指我们口语所用的声音符号,以及通过书写动作所产生的视觉符号。如服装、建筑、礼仪……不包括在本书所指符号的范围内。

本书里“符号使用”里的“使用”,只指在认知活动中的符号使用。这里的“认知活动”指人类对身处其中的世界—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理解活动,认知是这类活动的结果。这里的“认知”一词比“知识”一词更狭义些。人类的符号使用,其用途并不限于认知方向。自然语言可以用来让人产生敬畏、恐惧,或带来美感与愉悦,口语甚至能催眠听众。这些意在激发人类情绪、情感的符号使用,其所建立的意义一般的理解是非认知性的,它们不在我们关注的方向。这包括了语言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使用。如命令、请求之类的人际互动中的符号使用一般地说也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外。

符号在认知方向的使用,首先要意识到认知可由符号来表现。认知不是必然得由符号来表现,因为不能说语言出现前我们就没有认知。语言出现后,因世界观、认知方式的不同,符号对认知表现也是不一样的。在本书中,我们先把对身处其中的世界的理解,界定为一种尽量客观、准确的描写与解释。然而,很难由人来定义人的认知怎样才算客观的,这里只能满足于这样的说法:客观性的认知就是认知活动中有意识地避免人类不必要的主观性后所能得到的认知。这接近于平常所说的理性认知。接下来本书的观点是:只要可能,认知应尽量地符号化。一定范围的认知能完全由符号表现出,这种效果本书里称为认知外化为符号的表示。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只有这样,认知才能成为人类的公共财产,变成可学习、可交流,可验证的存在;否则认知就只是个体的精神活动与精神状态。

一种常见的想法是:符号的使用是大脑形成认知后再用符号表达出来,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当我们的认知由符号来表现,符号的使用也成为认知活动的一部分,这会影响甚至塑造我们的心智活动。相关的一个问题是符号怎么成为一种思维工具,在我们认知活动中起作用。有生物学的研究显示,人这一物种的大脑与我们的近亲或已灭绝的其它人种相比,新进化出的大脑皮层,大部分都会参与到符号处理的相关工作。没有符号参与,我们的智力与认知超出大猩猩的距离可能就是有限的。然而现今的生物学、脑科学或其它相关的科学还不能给出更详细的说明。符号与认知,符号使用与认知活动,它们之间相互不可分离的关系,使得我们对符号使用的考察与解释,同时也是在说明我们的认知是如何建立与应用的。换句话说,可以从符号的角度来理解解释我们的知识,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

考察符号在认知方向的使用,我们可以更广义地理解“符号”,以包括进逻辑、数学、化学、其它实证科学所使用到的符号,显然,它们都是在认知方向的符号使用。这就与传统语言学范围不一样。基本上,传统语言学只以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会引导我们在物质层面与环境互动,延伸出符号在技术、工程、生产上的使用,这些与本书的主题相关,但也不是关注的重点。

语言渗透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所有方面。本书只是选取了符号使用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这使本书所能形成的结论天然带有局限性。另一方面,符号在认知方向的使用可以说是基础的部分,因为人类物种要生存有赖于建立对周围环境的有效认知。寻求对事物更深入理解也是人类的天性。考虑已形成的习惯,在本书后面的论述中,“符号使用”与“语言”二词通用。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33545-1370051.html

上一篇:[转载]前言2
下一篇:[转载]1.2口语与文字2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9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