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PI开放科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dpi https://www.mdpi.com/

博文

MDPI 首席出版官 Delia Mihaila 女士专访 | 人物专访 精选

已有 6721 次阅读 2023-1-3 15:59 |个人分类:人物专访|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2022 年,MDPI 与 DOAJ [1] 继续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这是因为双方持有一个共识:秉承支持开放获取的理念,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平台而做出贡献。在 2018 年 MDPI 接受 DOAJ 专访后,时隔 4 年,DOAJ 再次向 MDPI 发出邀请,与 MDPI 的首席出版官 (Chief Publishing Officer, CPO) Delia Mihaila 女士畅谈 MDPI 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规划。


注释:[1] DOAJ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瑞典开放存取期刊目录是一个社区型的在线 OA 期刊文献检索系统,是由瑞典隆德大学创建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数据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仅收录开放获取期刊的数据库。


图1.png

Delia Mihaila

MDPI 首席出版官;英国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国际出版硕士。于 2013 年加入 MDPI,曾担任责任编辑、出版发展经理和出版总监等多个职位;于 2015 年 2 月~2016 年 4 月和 2019 年 4 月~2022 年 11 月期间担任 MDPI 首席执行官。曾在罗马尼亚的一家医学出版商担任业务发展经理,并通过参与多个 PHARE 欧洲项目 [2] 获得了项目管理的经验。曾在英国的 John Wiley & Sons 出版社担任期刊出版经理,负责健康科学部门内期刊集群的战略发展和绩效。


注释:[2] PHARE (Poland and Hungary Assistanc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the Eco-nomy):又称“法尔计划”,是欧洲共同体为支持中欧、东欧国家实行经济改革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的计划。


Q&A. 您是如何看待开放获取 (Open Access, OA) 这一模式的?

我对开放获取出版模式的真正兴趣和信念始于 2011 年,当时我还在从事订阅期刊的工作。Wiley 内部提出了一项关于 OA 模式的倡议,这引发了我的关注,并吸引我进一步探索和了解这个模式。从那时起及在 MDPI 工作期间,我亲身体验到了开放科学的许多优势。我鼓励其他出版商去尝试和接受这种模式,不仅因为它给研究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带来了许多便捷,而且对于出版商而言,它已被证明是一种致力于减少科学界访问障碍的可持续和有效的模式。


Q&A. MDPI 对开放获取出版的未来有何看法?

我们相信开放获取模式目前的发展势头是不可逆转的,它最终将成为科学出版的主导模式。订阅模式多年来一直在稳步下降,甚至在加速向 OA 模式过渡之前也是如此。鉴于对所有学术出版利益相关者 (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学协会、资助者、研究机构、公司/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 的明显益处,我们认为作者不会愿意继续在限制、甚至阻止读者访问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当然,我们不认为 OA 模式是完美的,它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空间。在 MDPI,我们不断努力改善,给作者、读者和科学界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致力于减少出版中的访问障碍。我们还与许多学协会和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帮助他们以最可持续的方式为期刊实行开放获取模式。


Q&A. 您认为学术界可以做些什么来支持开放获取的发展?

我们认为:一方面,学术界应该在各个层面开展更多的合作,以找到灵活的出版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开放获取中。例如,在开放平台上与第三方合作,或寻求与图书馆、学术团体或其他出版商合作;另一方面,学者们不仅可以选择在 OA 期刊上发表他们的研究,同时能从学者的角度在机构层面倡导开放科学的重要性来支持开放获取。在 MDPI,我们为始终保有敏锐的触觉和活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学术团体不断变化的需求而感到自豪。


Q&A. 您可以与我们分享一些 MDPI 的近况吗?公司目前的战略是什么?

我们很高兴每年有越来越多的作者希望与 MDPI 合作出版,这使我们在过去 26 年里稳步增长。当然,我们仍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确保我们仍然是 OA 出版的首选之一。我们长久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凭借我们独特的内容策划实践——MDPI 提供专门的论文合集,其中的论文话题与我们所合作的机构组织高度相关。作者和读者经常告诉我们这是 MDPI 的主要优势之一。在这样的论文合集里,或者我们称之为特刊 (Special Issues) 中发表的研究更容易被看见,它能让研究人员快速查询到并与他人分享他们感兴趣的特刊话题,从而使机构组织更积极地参与期刊建设。MDPI 的特刊模式在当今的大规模电子出版环境中是有意义的,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论文合集方式,现在也被其他出版商广泛采用。


Q&A. 自 2018 年的访谈后,您认为开放获取领域最重要的变化是什么?

Plan S [3] 无疑在开放获取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有助于在资助者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的方法,并通过强调科研奖励和激励机制,为该运动提供了真正的动力。Plan S 已经开始改变科学界,但它的成功有赖于所有出版商和参与国的持续努力。

目前,Plan S 已经引导许多大型出版商转向使用“转换协议”(Transformation Agreements, TA) 来帮助他们从传统出版模式向 OA 模式转换。然而,近年来有人担心传统出版商使用转换协议仅仅是为了改变订阅模式的资金来源,而非促进出版行业从订阅模式转变为完全 OA。作为金色 OA 出版商,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变革性协议的一些负面影响。在我看来,研究人员应该享有充分的自由去选择在最匹配他们的研究以及能够提供符合预期的服务标准的期刊上发表文章,而不是因为他们机构的已有协议而只能被迫选择固定的期刊。当然,我们也体会到了图书馆的积极参与,它们愿意确保与所有出版商进行公平、公正的合作。因此,我对开放获取领域的未来感到十分乐观。


注释:[3] Plan S:2018 年,11 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在欧洲研究理事会的支持下联合签署的一项开放获取计划。该计划表示:“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由上述 11 国以及欧洲研究委员 (EuropeanResearch Council, ERC) 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期刊 (Full OA Journal) 或出版平台上。


Q&A. 自《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 的发布至今已有 20 年 [4],我们仍然在谈论开放获取将如何成为学术出版的默认方式,这只是时间问题。您如何看待 OA 作为默认出版模式的实行速度以及文章处理费 (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 APC) 的优势?

尽管开放获取出版显著降低了研究人员、作者和公众访问的门槛,但我们依然认识到这种出版模式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障碍。在 MDPI,我们力求使我们的 APC 更灵活,以确保 OA 所承载的科学理想能够成为所有作者的现实。我们继续寻找替代方案,以避免发表文章相关的成本成为出版的障碍。此外,我们的期刊通常会根据具体情况提供 APC 折扣,并且我们通过 IOAP 会员资格 [5] 与全球近 900 个组织和机构合作,能够为其附属研究人员提供额外的折扣。


注释:[4] 《布达佩斯开放获取倡议》(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 BOAI):美国开放社会学会于 2001 年 12 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倡议召开了首个OA国际会议,并于翌年2月12日发表了第一个OA宣言,从而确立了开放获取的概念。

[5] IOAP (Institutional Open Access Program):MDPI 提出的机构开放获取计划,参与计划的学术机构成员投稿至 MDPI 期刊享有一定的折扣优惠。目前全球参加 IOAP 计划的机构共 907 家。


Q&A. MDPI 将如何改变或适应未来以开放获取模式为主导的出版趋势?这会对 MDPI 及其提供的服务产生影响吗?

自 26 年前成立以来,MDPI 一直是一个完全开放获取的出版商。因此,作为 OA 的先驱,我们完全相信这种出版模式在未来会成为主导。未来我们的角色是支持科学界接纳并适应 OA 模式,将可持续出版和开放科学的概念引入全球市场。因此,我们仍然以充分了解科学界的需求为使命。此外,我们打算通过探索创新的方式尽可能为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以维持我们对作者的关注。这种趋势对 MDPI 的唯一影响是——我们将面临竞争加剧。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影响,它会刺激市场,同时也对学者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将会更努力地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我们还计划加强与机构的积极合作,为它们提供灵活的 OA 模式以及特别的支持,例如通过我们的 IOAP 会员选项,让作者更容易通过各种集中付费模式与我们合作出版。我们期盼着科学界向开放科学的转变,这将永远是 MDPI 对未来出版的第一愿景。

Picture15.jpg

科学网banner (1).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3516770-1370352.html

上一篇:MDPI 微信公众平台审稿人/撰稿人招募中!
下一篇:北京交通大学崔秋红博士与胡远渡教授团队:微流体辅助制备双禁带光子微胶囊及其防伪应用 | MDPI Polymers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