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racter199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aracter1995

博文

[转载]3.1动物的语言2

已有 1253 次阅读 2023-1-10 19:33 |个人分类:人类语言的新可能|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吗?

狼、狗、猫、狮等各种兽类,鲸鱼、海豚等都通过它们的声音——不一定在人类的音域范围——进行交流,维系它们的组织,甚至用于配合捕猎。动物口语的典型特征是一、二个音节,二、三次地重复,如狗的“汪汪”,猫的“喵喵”,羊的“咩咩”。动物在其一生中只是有限的几种声音不断地简单重复,这没什么奇怪的,能表达出类似“这里有食物”;“这是我的地盘”;“孩子你在哪里”;“我好帅嫁给我吧”这些有限的意思,对于动物的生存来说也就足够。

自然状态下,鸟类的鸣啭也可发出很多音节的声音,且调式上富于变化,可谓悦耳动听。动物学家的研究表明:只有在求偶期间鸟类才会鸣啭,鸣啭的华丽更接近于没有歌词的哼唱,而不是说话,因此“鸣啭”也经常称为“鸣唱”。鸟类交流时的鸣叫实则类似兽类。有观察实验表明,法国的乌鸦听不懂美国乌鸦的叫声,同一物种不同区域的动物能够发展出不同的“语种”或“方言”,这表明虽然动物们的叫声较简单,但不完全是出于本能。

动物的叫声能算作口语吗?现有的主要观点是:这只能看作信号系统,还算不上是语言系统。人类口语的特征是一次输出多个音节的声音,每次输出的多个音节声音很少完全重复,即发出那些音节,音节如何组合,是根据需要表达的意义决定的,所能表达的意义则是无限的。以此作为衡量是否达到语言的标准,要求是否过高?被我们认为是最早文字的象形文字,它的早期阶段基本上也是一个符号对应一个独立的意义,把它们放在一起时,并无确定语法,主要是靠联想来猜测组合的意思。

另一方面,动物对其语言的应用,根据另一些观察报告,不都是如前面描述那么简单。比如蜜蜂的舞蹈语言。按照一些观察者的说法,其动作路径、幅度的不同可以表示出什么方位,多远距离有食物,什么样的食物,食物是否在水中等等信息。按照这种说法,就算只是先天的编码动作,我们也应该承认蜜蜂的语言是有语法的。是否果真如此?或者我们对于别的动物叫声的描述是否主观地简单化了?对此问题的探究可先追溯至另一个更基础的问题:动物们是否能表现出某种命名的做法?也就是说是否有意识地使用指称功能。构造一个不同于当前已有的叫声,直接指称一个新的意义。这是语言的起始,需要在一定的意识与智力水平上才能发生。如果动物们叫声的语义范围是固定的,那它们可能并没有命名的能力,它们的叫声也应归为语言前的,这还需要更多的观察研究来确定。

一些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语言发端于本能的吼叫,即与动物叫声相同的阶段。凭借更强的模仿、学习、反思的能力,制造工具的禀赋,人类口语最终成为今天的样式,其呈现的复杂性显然已远远超出动物叫声的阶段。




https://m.sciencenet.cn/blog-3433545-1371425.html

上一篇:[转载]2.4领域语言与自然语言的比较2
下一篇:[转载]3.2.1对英文的考察2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15: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