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圕人堂话题: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IV)

已有 960 次阅读 2024-1-14 16:18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2024年1月9日,圕人堂推出“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交流话题,欢迎群成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第I部分征集到65条;第II部分征集到43条;第III部分征集到29条;第IV部分征集到14条(含特约数条)。

138.圕人堂微信公众号对“圕人堂话题: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III)”推文的评论与回复。

心平气和:个别馆员鄙视写论文,其实是个人没有上进心的体现。最后书小弟说的不错。另外,发光与否,首先要弄明白怎么才算发光,不然,会鸡同鸭讲。

图谋:谢谢参与!圕人堂QQ群内,为了让讨论不那么抽象,实际上做了不少延伸工作的。比如:(1)圕人堂组织策划“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话题,这个话题因李东来先生在“2023年数智阅读与出版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数智时代图书馆再发现:让馆员发光》演讲而起。群文件:数智时代图书馆再发现让馆员发光202312定.pdf 。(2)北大馆如何让馆员发光?.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7172.html(3)榜样馆长、榜样馆员,亦宣传了不少。有助于增强感知与认知。

139.个人浅见:数智时代,馆员需要提升对数据的敏锐性,可以基于馆里的运维数据分析,优化馆藏及布局,加强场所化和线上服务建设,拓展信息服务和学科分析,更好地发挥馆员价值。(蚯蚓)

140.看到“如何让馆员发光”,心中突然一亮,有一种新鲜感,也有一种奋进感。馆员是一个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馆员队伍保持活力,一个馆才有生命力。馆员发光,我觉得应该从两个角度,一个是馆员自身的角度,一个是馆领导层的角度。二者都是必要条件。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图书馆的业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馆员,要学会拥抱新生事物,研究新问题,学习新技术,保持专业精进,不要掉队。作为馆领导,要做好规划,做好引领,数智时代如何转型,如何适应新的读者需求。图书馆整体业务的进步,前瞻性的规划布局,大的项目落实,都会给馆员带来很多业务和学术上的机遇。很多时候我们看到馆员做的项目和发的论文都是基于本馆的业务创新。作为馆领导要相信馆员的力量,业务上多出思路,放手让馆员去做,多给馆员外出学习、参会的机会。鼓励馆员业务创新,基于业务撰写典型案例、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久久为功。我了解的一些馆员有一些共性的烦恼,觉得写不出高水平的论文,总像写工作总结和经验介绍。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研究方法的学习不够。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不规范。数智时代,数据对图书馆员来说是优势,更为重要,但科学方法的学习,也变得更加重要。这个瓶颈解决了,馆员的科研水平、业务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当然这只是对大部分普通馆员来说,不包括学术能人、博士馆员等学术水平很好的馆员。(欣然读书)

141.如何让馆员发光?(1)不要做叶公好龙式的馆领导。说的很漂亮,制度很完善,却不认真执行。例如评职称,你文章多,领导说我们主要关注业务水平,文章多不代表什么:你业务干的好,文章少,领导又说,我们还要要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反正总有道理。(2)关心馆员利益。积极争取经费,在制度允许的前提下,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为职工生活提供便利,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蓝色海洋)

142.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馆员不只是馆员,他需要专业素养又需要交叉学科的知识结构;他需要馆长般的领导力又需要专业老师的骨干力;既需要团队的影响力又需要个人的贡献度;既需要事业上的彰显度又需要日常的沉默专注;对数据、信息、书籍有高度敏感力,对现状评估分析力,对未来的预判力。(扬州)

143.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数智时代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各个方面,很多方面甚至是颠覆性的。而纵观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显著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和推动。数智时代图书馆面临变革的机遇和挑战。要让馆员发光,是个多方促进的系统问题,包括政府、管理部门、图书馆、馆员、社会公众、读者等不同层面和主体。可能更多地是一个管理问题,例如图书馆提供专业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组织文化氛围、增加物质投入等。

我这里就图书馆员自身层面,谈谈浅见。

    首先,主动作为。人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但是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更多的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图书馆作为一个服务部门,人们存在固有思维和刻板印象,图书馆员更不能躺平,要有危机感,要主动作为,不“发光”就意味着“消亡”。“有为才有位”。新型网络环境下,注意力成为人们的第一资本,图书馆馆员需要勇于发声,不断创新,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例如,从服务流程、专业素养、知识领域、沟通交流和创新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在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不断创新。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远方不远、唯变不变。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同样也适用于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期。例如,馆员适应数智技术的影响,思考如何将AI应用于图书馆后台操作;如何将 AI 应用于面向用户的图书馆服务;如何将AI应用于支持文献数据分析与管理;如何将数据和AI素养作为信息素养的有机部分;如何使用数据来分析、预测和影响用户行为等。

   最后,加强学习。在社会和技术加速变革的时代,不学习意味着落伍,面临着淘汰。例如,大语言模型如ChatGPT等已改变了人们获得、生成、交流信息和知识的方式。而Nature 最新调查研究表明,48%的研究者声称自己直接开发或研究AI,30%在研究中使用AI,剩下的22%在研究中暂时没有使用。大部分觉得AI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是有用或是十分有用。在数智时代,图书馆馆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以适应技术进步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包括:掌握数字化技术、学习数据分析技能、关注新兴技术发展、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自主探索学习、注重实践应用、建立学习共同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杨思洛)

144.这些年来在图书馆界,学术讨论不少,职场关怀不多,其实事业进步的动力之源在员工,发起这场讨论的真正意义在于焕发图书馆员的自觉意识,让他们真正以主人公的姿态直面自身的问题。我为你们点赞,并期待讨论能不断深化下去。(吴建中)

145.组织的讨论很好,现实具体可行。就像你所说的,现实意义很好。共同组织,能够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图书馆总是外求的较多,而自我的认识和建构不足。新时期我们推进图书馆再发现就是要找到自己。核心背景是专业的弱化和缺失,这已经在近两年的专业会议上得到了较广泛的共识和响应。2021年北大馆长论坛有专业化5点倡议,202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在贵州召开培训会议,2023年郑州年会,有专门的分主题和分论坛讨论专业化问题。如何有更切实的抓手、更方便的切入角度?发现馆员可能是最好的转换方式。专业化的讨论不如馆员发现更直接。其实以人为核心,不是口号,需要落地。东莞图书馆三大法宝,世纪初就提出人才梯度、整合方法、科技手段,人是最主要的。不是一个人,图书馆的团队工作性质决定的。(李东来)

146.我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本科,这几年,为了提高图书馆影响力,我们主动承担了全省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研讨会、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讨会、华东六省一市地方本科院校学术年会等综合性会议,虽然忙忙活活,但馆员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为迎接参会人员的参观,对馆容馆貌、各科室业务有很大提升;另外,馆里有政策鼓励馆员参加任何层次学术会议,鼓励带征文、案例撰写、竞赛参会,获奖后也有机会登台发言。平时馆里也要主动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优秀馆员来馆报告、参观、交流,这样,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馆员队伍的活跃指数会不断提升。也建议每位馆员都结合自己的岗位和具体业务,提升专业素养,找准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学术方向,坚持下去,出彩水到渠成。(欣然读书)

147.无光者有光,有光者发光

    让馆员发光,这个话题好,是图书馆智能时代转型发展绕不过的挑战,也是图书馆管理者一直在探索的议题。体会如下。

    (1) 建议去掉“让”,将话题扩充为“智能时代,馆员如何发光”,估计讨论的点更多,实际意义或许能拓展。

     原因在于:“让”,是外力驱动,由单位或生态推进;去掉“让”,就包括内力驱动,也就是馆员自己要有光可发,然后努力发光,自己推动;当前环境,外力驱动工具不多,有难度,内在驱动不可缺。这是自己的日常观察,不见得对。

    (2)智能时代,馆员需要什么光?这个是基础;馆员是否有需要的光?这个是前提。不知道需要什么光,没有光还要发光,都很难。有光和发光,需要外力驱动,更需要馆员自觉,主动与时俱进而不是被动做鸵鸟,无论是出于职业使命和职业情怀,还是出于个人福利追逐——在这个时代,不确定性是最大的确定性,在不确定下安顿自己,就要找到确定性,那就是主动追逐光,毕竟时代的一粒灰尘,就可以埋葬自己,毕竟所有的所谓职业稳定都是相对的甚至脆弱的。

     有光和发光,就是常说的输入和输出问题。输入,就是馆员有光,有强光;输出,就是发光。期待:无光者有光,有光者发光!(图书馆论坛刘编)

148.几十年的工作生涯,有两个感受。一是社会变革快,对很多行业来说,使命不变,但工作内容在变,工作技能就要变。靠一种技能吃一辈子的时代慢慢过去。这个在市场里是常态,很剧烈。图书馆基本在体制内,馆员对社会变迁的敏感度不是很高,应对也就偏弱。其实,这有一定的危险性。与时俱进,就是一个策略。也就是说,跟上时代,拥有时代所要的光,发光。二是有光和发光,等靠要,不可靠,需要自己主动作为。(图书馆论坛刘编)

149.其实一探讨“如何发光”,就等于上硬菜、上“鸡汤”了。各行各业中有点正影响的人,成功路数都差不多。抛开专业、职业和敬业不说,自我的早开窍、早修行、早行动,就早主动;否则,就是空悲切、无奈和边缘。(远归)

150.图谋与馆员发光的“历史记忆”

(1)图谋.关于阳光馆员.http://libseeker.bokee.com/12737335.html

2005-05-08 08:03

老槐先生多次提到这个名词,我也越来越喜爱这个名词。程焕文先生认为图书馆的宗旨是智慧与服务(Wisdom and Service),我很认同。我理解的阳光图书馆员应该是无论年龄,充满智慧与激情,自信自强,善于学习,善于交流,能够发光发热,温暖人心。我自己差距太远,但我知道确实是已经存在不少阳光馆员,但我们需要更多,因为图书馆事业是阳光事业。

(2)老槐.八荣八耻之图林博客.http://oldhuai.bokee.com/4868340.html

2006-04-13 10:07

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图谋博客。博主图谋,曾用名a、小王,原某寺技术主管,在网上以助人为乐的阳光男孩而著名。去年历尽艰辛赴省城求学,期间,不断公开学习心得、投稿心得以助人。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他深知自己求学深造过程中“调济”之艰难,在今年考研期间,利用自己博客的知名度,果断地承担起了帮助他人调济学校的重任,写下了又是一年调剂时,寻求图书馆学及相关专业调剂等大量为人民服务的好博文。这种“达则兼济天下”的心襟,正合了这第二荣。

(3) 图谋.努力做好月光馆员.http://libseeker.bokee.com/12737627.html

2006-04-21 

       这次上海之行令我非常感动与感激。主要目的是拜访keven老师,顺便走近/进现代图书馆(近期还将走访一批图书馆)。没想到受到如此之高的礼遇。没想到有着太多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下午在公交车上我在思考,工作这些年来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老槐先生最早称呼我为阳光馆员,这次在上海也多次被老师们提及。我自知才疏学浅,不是“光源”,无从发光,充其量是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反射丝微光亮于图林。

      所见所闻所感,不少是终身受用的,余韵无穷的,我返校后将整理可以共享的部分奉献诸君。

      特此感谢keven先生!感谢上海图书馆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们!

(4) 图谋.《图书馆报》来了.https://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0h7mp.html

2006年6月,我曾在《〈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约稿感言》博文中如是说:“我一直在积极思考图书馆问题,非常高兴地看到图书馆界有贵刊这样一份刊物,乐意为贵刊的发展尽绵薄之力。我对报刊是有相当感情的,当年的校报工作经历,倾注了不少心力。数年前有专业杂志编辑老师希望我为刊物组织专版,至今未敢承诺下来。才疏学浅是主要原因,此外,为稻梁谋恐力不从心。应允了的事情就要做好,是我的处世原则。此番应允,更多的是希望践行:努力做好月光馆员。”

附言:2024年1月14日下午,我在准备“闭幕式”过程中,想起今天一大早我曾联想起2006年老槐《八荣八耻之图林博客》(http://oldhuai.bokee.com/4868340.html)。老槐博文中称图谋为“在网上以助人为乐的阳光男孩而著名”。花了点时间挖掘图谋与馆员发光的“历史记忆”片段。可以说是“新出土”的。为本次大讨论增加一点历史感(或者说沧桑感)。我自己没想到我在2005年5月8日已开始思考馆员发光问题了。 (图谋)

151.馆员发光需要顽强表现    

      本人是一名利用图书馆50年(1973年第一次到县图书馆借书)的读者,学习图书馆学4年(1977年恢复高考时考入图书馆学系)的学生,从事图书馆事业42年(1982年1月19日到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图书馆员。    

      看到“圕人堂”根据李东来先生的演讲《数智时代图书馆再发现:让馆员发光》,组织了一场“让馆员发光”的大讨论。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倡导者无疑具有忧患意识、全局意识、职业意识。   

    《论十大关系》中就强调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本人因时间紧不能详述,就用最基本“关键词分析法”,单刀直入,简单梳理一下思路。

1.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第一可宝贵的要素,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就是要调动馆员的三性(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天地之间人为贵,河南图书馆界流行着崔慕岳先生的馆员自励志之言:“图书馆馆员要顽强地表现”。这正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

2. 关键词“光”。图书馆员能发的光可以分为:自带光(如在社会分工的基础上由本质工作产生地效率、效果、效益)、反射光(根据读者需求为社会各界服务产生的反响,如河南省图书馆为姚雪垠先生创作《李自成》服务得到表扬)、辐射光(如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光学原理表明:光就像水面上的水波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呈现不同的颜色。

3. 关键词“发”。 “发”就是发动、发展、阐发、奋发,是因时、因地、因人、因事的图书馆活动。 馆员“发光”要在“发”具体行动中实现,要有“发”的策略与方法。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军事家王阳明先生认为:“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4关键词“让”。“让”在这里有丰富的涵义:使命促馆员发光,读者盼馆员发光,上级令馆员发光,同行帮馆员发光,等等。将《图书馆论坛》常务副主编刘洪先生在讨论中的一句话稍改变一下:“等靠要,不可靠,需要自己往前跑(需要自己主动作为)。”                                                                                                              (张怀涛)

2024年1月15日增补信息:

152.关于发光,就个人的经验补个发言:1.本本分分做好本职,完成岗位工作;2.应馆里工作需要,积极响应配合,完成馆领导安排的工作;3.做好学会工作,积极承担部分工作;4.应邀做馆员培训和专题讲座,既然被需要,就去分享、传播和学习。

我是研究馆员,在地方学会有任职,有馆员的责任和委员的使命,为了配得上大家对我的信任,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和关注自己兴趣所在的领域,让自己能力提升和贡献下沉。

感谢图书馆,给了我滋养;感谢各级学会,给了我平台;感谢诸多现场,给了我信任和动力……我本普通,努力而已。(惠涓澈)

153.图书馆除了一些目的明确的使用,图书馆往往是人生最低落的时候去的地方。这个失业就不说了,再就是什么牛人图书馆工作过,然后结论图书馆就是牛人聚集地什么的,其实这是牛人最不愿提的地方。牛人愿意提到的图书馆,我发现有个这样的角度:妈妈是图书馆员。这对现象有帮助:一般的人,没有什么家世,靠个人努力,获得成功。但在现在社会,这和说家里种地的差不多,问题是如果在美国什么地方你说种地什么的,人们会想到此人是有背景的。

我有个连带问题,随便也可以让有心人真的发点光:鉴于未来的现实,文中说的问题会成常态,公共图书馆是不是有很具体的针对这部分人群的服务?如果有,你是如何做到在服务的同时又照顾到这些人的尊严(我表达不好,但我想大家是懂的)?种地有背景,这是表达错误,应该是有点家世的,因为现在种地养牛的,单单是机械和放机械的建筑,没有上千万是不行的。(麦子)

154. 张厚生先生从1963年进入武汉大学学习图书馆学到2008年离开他所热爱的图书馆事业整整45年,他始终与图书情报教育、研究和图书馆工作不离不弃。  “为人、处事、从业,有顺境,有逆状,要务实求新,从从容容,快快乐乐。面对平平常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流中的每一天,有成就时要低调,遇困难时要充满信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那段话,是张先生临终前对晚辈和后学说的,也恰恰是张先生生前对我多年教育的文字概括。这些年,我经常会记起,给予我无限精神力量。张厚生先生于2008年8月8日0时53分病逝,如今已时隔16年了。没有张厚生老师,就没有王启云的“图谋“,估计也不会有“圕人堂”。张老师说的那段话,这些年,我先后同多位处于困惑与迷惘中的圕人师友分享。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期待有助于馆员发光话题的讨论。(图谋)

“圕人堂话题: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IV)”导读

这部分条数较少,但信息量大。既厚名家,又重新人。依据“出场”顺序介绍,介绍结合图谋个人了解及网络检索结果“合成”,不一定准确,供参考。

心平气和:圕人堂微信公众号用户,身份不详。

图谋:圕人堂“群辅”,图书馆员。

蚯蚓:江西理工大学图书馆馆长。1999年图谋曾到该馆面试,蚯蚓馆长时任技术部主任,热情接待,让我更加喜爱图书馆,不久后,我成功入职我当前所在馆。

欣然读书:济宁学院原馆长。欣然读书的发言“接地气,鼓士气”。《书香英伦——英国图书馆之旅》(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该书曾于科学网圕人堂专题连载两个半月,之后获得机遇出版,是欣然读书力作,同时承载着圕人堂成员的关爱。刘欣《书香英伦—英国图书馆之旅》曾入选《全民阅读好书推荐书目(2015-2016)》,该书目是由中国图书馆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及承办单位图书馆报共同发起的“全民阅读好书推选活动(2015-2016)”。这是圕人堂的喜事!因为该书的每一环节得益于圕人力量的推动,凝聚了许多位圕人堂成员的汗水。欣然读书为答谢圕人堂的关注与支持,面向圕人堂成员赠书,第二批次赠书116册,第一批次赠书50册,累计赠书166册。《书香英伦——英国图书馆游记》定价为88元。赠书视作捐助圕人堂发展经费。

蓝色海洋:圕人堂群成员,身份不详。

扬州:某高校馆青年馆员。

杨思洛: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图书馆学系副主任。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武汉大学“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青年学术团队负责人。近年来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第一作者)等学术奖励10多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10多项。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论文入选ESI社会科学领域“高被引论文”。2023年2月,图谋受杨思洛教授委托面向圕人堂成员赠书。捐赠其新作《中国人文社科成果的国际影响力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12))10册。

吴建中:1985年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时年29岁),2002年1月起任上海图书馆馆长和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卸任上海图书馆馆长一职后应邀任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国际图联管委会委员(2001-2005)等。

李东来: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主任、东莞图书馆原馆长。

图书馆论坛刘编:《图书馆论坛》常务副主编刘洪,资深编辑,以“专业敬业乐业”誉满图书馆学界、业界。

远归:圕人堂成员,身份不详。

张怀涛: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在庆祝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成立40周年之际被评为“高校图书馆榜样馆员”。张先生经历了40多年的图书馆生涯,在图书馆事业建设,图书馆学研究,图书馆学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还曾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河南省文明教师”。

惠涓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副秘书长,陕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

麦子:美国河滨加州大学资深馆员。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3646-1417879.html

上一篇:圕人堂话题: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III)
下一篇:争做好圕人,助力圕发光——圕人堂“数智时代,如何让馆员发光?”大讨论闭幕词

4 宁利中 刘进平 郑永军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