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臻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ma

博文

说主持人想听的话,还是说我想说的话? 精选

已有 7794 次阅读 2024-5-18 09:15 |个人分类:我的故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微信图片_20240514093849.jpg

周六的早上,坐在办公室电脑前准备“非学术”报告的PPT,往事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

(一)

大约十天前,校内有一个院系联系我,问我能不能给他们的导师沙龙做一个讲座。还说五一节之前就发邮件通知我了。但我说好像没有收到邮件。

他们发来截屏。哦,邮件的标题起得比较正式——“什么什么会议”,邮件标题那一行的署名是英文单词缩写,所以当时我以为是国内外“骗钱”的会议通知,就没有看。

后来,接到再次邀请的电话,我推辞了一下。原因是最近很忙,不是特别愿意花时间准备。

我以前有很多次做这方面“非学术”报告的经历。每次收到邀请,准备新的报告,都需要花一些时间。少则两三天,多则一个多星期。

还有的时候,没有收到邀请,我也会“未雨绸缪”地做好准备。

比如,2020年,我们学校在向各个院系征集“三全育人”案例。我不但提供了案例文本,还花了较多时间,准备PPT,设想自己能够上台交流。

但后来,没有人通知我去交流,大会也结束了,我写的案例也没有入选案例集。

我有些失望。但是,准备的PPT和文字材料是有用的。在以后的岁月,我把当初的资料修改扩充,到别的地方去讲,我写的案例也获得了一些市级的奖励,并在刊物发表。

2023年,获悉我们学校会举办网络文化作品颁奖典礼,我同样未经邀请,准备了交流PPT。虽然最后没人请我上台交流,但是我借助整理PPT,梳理了自己的思路,这也是有价值的。

但是,很多别的“机会”真的是无暇顾及。我平时工作很忙。所以,无论是外地高校还是上海高校请我去作报告,我要考虑一下时间,尽可能不要给自己增添太多负担。假设去外地高校作报告,一来一回来花一天半时间。这也意味着自己别的工作得再往后拖延一天半。

(二)

微信图片_20240518091221.jpg

而且,作“非学术”报告不见得总是像自己想象的那样愉快。在疫情期间,曾有一个大学的院系邀请我作线上的报告,内容是关于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

我花了一些时间准备,在线上也讲得很嗨。但是,在讲的过程中一低头看手机,看到主持人发来的微信以及打来的未接听电话,内容是让我多点“正能量”。

我当时觉得很郁闷——我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文汇报》都发过文章,十多篇文章被人民网、光明网、求是网、学习强国转载。

后来,我不大喜欢去外面作报告了。原因有很多,怕花时间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觉得不是特别自由。我是要说主持人想听的话,还是说我想说的话?

如果我把我想说的话整理成文章,向诸如《文汇报》《南方周末》之类的报刊投稿,中就中,不中就不中,我不会调整我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角度。

接受记者的采访也是这样。我把我想说的话告诉记者,他记录也好,录音也罢,最终他会呈现部分观点。我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只要他不乱写,都可以;最终呈现哪些内容,全部交由记者决定。

然而,在作“非学术”报告方面,不同听众的想法都不同。如果报告者因为“讲课费”而片面迎合听众,这有违一个教授的尊严。而如果充分发挥自己的语言风格,那么可能有的人会有想法,除非对方大学的领导说“这个报告很好”。但你认为,我会需要对方大学领导的肯定吗?

微信图片_20240518092026.jpg

(三)

我已经48岁了。在这个年纪,很多事情看清楚了,也不是特别在乎那些“常规出牌”了。

举个例子:经常有人把各种宣传文稿发给我,问我能不能发《文汇报》或者别的报刊。我也了解到,有很多在高校从事行政管理的人,思维方式就是希望自己条线的工作,能够被主流的报刊“正面报道”。当然,也有的人非常害怕媒体报道,不愿意去积极面对。这些都是缺乏媒体素养的表现。

我也有我的烦恼。比如,前几天我在家里对妻子说:“我有30多篇报刊报道(指的是报刊采访我,无论是采纳部分观点,还是专访),别人知道这个的价值吗?”

“你不需要别人的承认。懂的人自然懂。”我的妻子说。

是啊。想做什么事情,认准什么事情,就要努力地去做。把很多东西积累起来,“连成一条线”,那是非常好的。

人活在世界上,要活出自己的风采,认真地活一次。而不要畏首畏尾、亦步亦趋地按照常理出牌。

人不要太冒进。但是也可以既像老黄牛那样埋头苦干,又有大开大合的气场和表现。

微信图片_20240503162050.jpg



https://m.sciencenet.cn/blog-71964-1434605.html

上一篇:导师和研究生的“必答题”
下一篇:工作忙,事情多,周末静心梳理盘点

22 贾川 武夷山 夏向阳 马臻 王涛 张晓良 刁承泰 郭战胜 周忠浩 易军艳 王从彦 褚海亮 郑永军 苏德辰 王德华 白龙亮 王安良 王彦兵 汪运山 王林平 孙南屏 guest6861982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