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YY

博文

[转载]BMC Genomics|秦川牛不同肌肉部位肌内脂肪的变化机制分析

已有 179 次阅读 2024-5-22 16:54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1.png

背景:肌内脂肪(IMF)与肉质的嫩度、大理石花纹、多汁性和喜爱程度密切相关。作者采用理化指标,转录组和代谢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秦川牛不同肌肉部位肌内脂肪的变化机制。

结果:秦川牛肉中IMF含量较高,且各部位肌肉中IMF含量不同,分别为上脑(15.86%)、眼肌14%)、外脊10.44%)和里脊8.67%),CCDC80HOX基因簇可能调节肌肉脂肪组织沉积。此外,芥酸(EA)是秦川肉牛的主要代谢产物,在IMF中含量较高。IMF的沉积可能受到涉及EAACOX3HACD2SCD5基因的不饱和脂肪酸代谢途径的调节。此外,不同表达的基因和代谢产物在三个主要的KEGG途径中富集:嘌呤代谢、嘧啶代谢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

图片1题目

Integrated multi-omics analysis reveals variation in intramuscular fat among muscle locations of Qinchuan cattle.

图片2杂志

BMC Genomics; IF4.4分(2023

图片3链接

Yu, H., Wang, J., Zhang, K. et al. Integrated multi-omics analysis reveals variation in intramuscular fat among muscle locations of Qinchuan cattle. BMC Genomics 24, 367 (2023). https://doi.org/10.1186/s12864-023-09452-9

图片4检测指标

Norminkoda提供总脂肪含量检测

 2.png

图片5主要内容

3.png

Fig 1转录组和表型的基础分析。

4.png

Fig 2DEGGO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5.png

Fig 3样本之间DEM的热图和火山图.

6.png

Fig 4转录组和代谢组数据的WGCNAKEGG途径富集分析。

7.png

Fig 5肌内脂肪(IMF)调节的潜在分子机制。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部分来源于已见刊的文献,内容观点仅代表个人解读,具体参考原文.



https://m.sciencenet.cn/blog-3289971-1435179.html

上一篇:[转载]Discover Applied Sciences|不同青稞品种的代谢物质和品种指标研究
下一篇:脯氨酸(PRO)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NM-W-0105 微量法100T/96S)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