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inli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vinliu

博文

在中国做个好人真难啊!!

已有 5031 次阅读 2008-3-15 23:40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关键词:学者

本人一向不屑于做官,甚至为了这个问题同家里的弟兄亲朋大吵过一架。有我这种想法的知识分子很多。我有一位很值得尊敬老师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十数年后,毅然决定退出官场,开始自学日语,成为一名日语教师,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却一生活得很塌实,桃李满天下。有一次,我们谈起这个问题,我问他,为什么学校几次动员他出任系主任却拒绝了,他回答我说,我想当个好人,当了官就很难当好人了。当时,我颇为赞同他的观点。
然而,最近我的思想却有很大的转变,也跃跃欲试,想当个一官半职的。起因很简单。去年,我参加了一次某基金评审,名单上我摇身一变成了××大学××学院院长,看了以后很是不舒服,反反复复跟人解释,我不是什么院长。跟所有的评委接触以后才恍然大悟,评委中除了校长、书记,就是院长、系主任,象我之流的大头兵凤毛麟角。我就想,难道只有有各种花哨的头衔的人才有资格来做评委吗?在有些人看来,确实如此啊!我之所以能当评委,乃是一傀儡,为了在评审中照顾某个人才被选中的。等开始评审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所谓的评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乃是分赃,国家拿出钱来,由少数一些人来分配,有关系的或者关系硬的,不管项目怎样,都可以拿到资助,而关系不够硬的,项目再好,也没有资助。我虽然是评委,但真正好的项目却不能为其争到资助。记得大约十年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曾跟我说起过他所遇到的一件事情。有一年,他作为评委参加了所从事的学科的最高级别的项目评审,结果那年那个专业全国总共有16个项目,基本上被评委或者其学生瓜分了。那位教授愤然,从此以后再不去当什么评委,也不再申请什么项目。现在想来,一是非常佩服他的骨气,二是非常羡慕他当时还有选择的自由,可以选择当个好人、纯粹的人,而我现在却做不到。
他当时也带博士生,但是却没有现在的一些疯狂的要求。例如,现在你如果是博士生导师,许多学校就要求导师要有什么什么级别的项目,经费要达到多少多少万元,否则就不能招生,而当时却没有这个要求。本人读博士的时候,导师(也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学者)就没有什么项目(由于其个性,得罪人很多,好象从来没有拿到过什么项目),我做博士研究投入的几万元钱都是我打工挣的。当然,学科之间差异很大,我并不是说这个规定完全不合理,理工类专业总地来说,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撑才能进行研究。相反,有些专业则并不一定非要很多经费不可。现在这种情况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有些学校甚至规定,评教授、副教授,甚至评讲师,也要至少是省部级的项目,还有的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平均每年要有经费多少多少元,否则考核就不合格(我初步计算了一下,把山东省一年的社科项目都给这个学校,也达不到学校的要求)。
我之想有个一官半职,并非是为了给自己挣什么利益,而是想以积极的态度来参与其中,尽最大努力来平衡资源的分配(起码我的初衷是如此,真正有了官职,会不会变呢?能出污泥而不染吗?努力吧!!)。但是,结果发现,想当官更得跑,有能力、有愿望是没有用的,必须与当权者有某种关系才行啊!
呜呼!还是算了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还是努力去当个好人、纯粹的人吧,尽管已经不可能,起码可以心里这样来要求自己。


https://m.sciencenet.cn/blog-39024-18297.html


下一篇:教学评估到底给学校带来了什么?

0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