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一步一步爬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axiaorong 就算天再高那又怎样 踮起脚尖 就更靠近阳光

博文

80后班主任与80后高中生—记曾经的我们

已有 2282 次阅读 2008-9-28 17:18 |个人分类:求学|关键词:学者| 学生, 老师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湘西的一个小县城做英语老师。还记得开学前,高一年级组长让我去他的办公室,只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已能做好班主任吗?”我理直气壮地以为这是领导对我信心的考验,便不加思索地说:“我刚毕业就是需要锻炼。我认为只要认真去做了,没有做不好的事情。”于是,我稀里糊涂地就成了班主任大军中的一员。在第一次高一年级班主任大会上我才发现,我是全年级20个班主任中仅有四名女将之一,也是唯一一个刚毕业的班主任。

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军训。军训对于学生们来说是很新鲜的事情,这段时间里,学生的眼光都投向了他们的教官。在教官的协助下,大家相处得很愉快。正式开学后,考验真的到来了。卫生、纪律、学风、成绩等等方面都要进行量化的管理。抛开评价体系的质量不说,这一群自以为成熟的大孩子,确实让我头疼了蛮久,也让我快速而且是真正的领会到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含义:教书育人!除了要上好课以外,还要成为一个能走进学生心里,并影响他们行为的人,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所要做到的。

工作中我发现高中生的班主任,真的有很多事情需要好好的处理。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心理和身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再加上各种现代化传传播工具的影响,他们的思想都很活跃,所谓的叛逆精神尤其严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刚满21岁,比我的学生们年长5岁左右。这样的年龄优势有利有弊。学生们很欢迎年轻老师,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没有代沟,他们看的书我看过,他们玩的游戏我玩过,他们用的暗语我听过,他们做的手势我见过。所以,在和学生们谈心的时候,这些很管用。但我也有很无奈的时候,因为我没有经验,当学生或是家长问及升学,就业以及与别的学校横向对比的情况的时候,我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用自已的经历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例子与他们交流。

那时的我是24小时不关机,总害怕听见手机响。因为只要一有电话打进来,肯定是不好的消息。要不就是家长打电话问孩子怎么还没到家,通常都是因为孩子贪玩,不会出什么意外。但只要有这样的电话,那一整晚是肯定睡不好的,紧张的情绪要持续到第二天早上看到这位同学来上课之后才能消停。另外还有学生打电话说某某同学生病了要去医院。如果碰上县城的学生还好,一边去医院一边通知家长,家长到了之后就由家长自已决定了。最怕碰到家不在县城,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这样的同学总因为经济原因,拖着不愿意上医院,我在旁边急得不行。钱是小问题,身体可是大事儿啊,出了差错没办法向家长交待呀。所以,每次总是连哄带逼的送去医院。有过这样的经历后,我的钱包里总会装着几百元现金,以备不时之需。最害怕的是碰上学生之间闹事儿。下晚自习后,因为这样那样的口角,就打起来了。最严重的一次是晚上十一点多,已经准备睡了,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孩子打架进了急诊手术室。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大半夜的又只有我一个人。只好找年级组长求救。年级组长是一位很好的长辈。他不仅帮我一起处理这件事情,还在我工作的几年里,教会了我很多道理。

学生们和我的关系都很好,我很惊讶于他们的开朗程度。上课时我们是师生,下课后我们是朋友。课后什么样的话题他们都会拿来和我讨论,包括早恋这样的事情。经常会有同学和我谈心,也会去我住的地方一起吃饭,周末的时候也会有同学自已买菜,一起展示厨艺。他们在家里都是很少做家务,和老师在一起倒是什么都抢着做,真的很可爱:)其实,我也不会做饭,大家就将就着把饭菜弄熟,吃得还挺欢。呵呵

现在他们已经是大三的学生了,我又回到校园继续学习。在长沙的那些学生,总会在节假日约我一起出去走走,很亲近也很温暖。走在一起,没有人会知道我曾经是他们的班主任。那次大家准备去公园里走走,因为是第一次聚会,人比较多,约在地球人都知道的火车站集合。我还是习惯性的清点人数,嘱咐大家过马路要小心,等等。一个学生说:老大,你怎么还在当我们的班主任啊!

很多男生都叫我老大,女生还是叫老师。最贴心的是一个小胖妹,她是以平等身份和我“建交”的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现在她在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很快就要毕业了。真心祝福她未来的路上一切顺利!也真心祝愿所有的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看到最美的风景!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83-200653.html

上一篇:离开,就是继续
下一篇:接着写我的学生和我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