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工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ruehahahuang 塑模模倒炼物物碎千万次 雕心心聚精功功成长久时

博文

EAR——一种新的定量观察方法

已有 3648 次阅读 2008-10-19 21:30 |个人分类:研究方法|关键词:学者| 心理, 方法

EAR,其实是此方法的简称,大家没有必要记住它的全名叫什么,只需要知道这是一种定量的观察类研究方法就好了。姑且就把EAR当作是一种代号也行。

我先是查阅了许多使用EAR方法的文章,到目前为止似乎都是Mehl这个研究者用的。其中有一篇对这个方法本身,包括它的发展,作了详细的介绍。读过以后,对这个方法有些了解了。

然后再看他们实验室的网站对于这个方法的论述,包括进行这个方法的时候需要做的硬件与软件的准备。整个对于这个方法的理解,我把它整理如下:

Brunswik1956年提出了一个透镜模型(lens model),就是说,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社会线索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建构。比如,社会退缩(不出门)就是一个社会线索,这样的社会线索与个体的抑郁水平有概率上的关联。这里的抑郁水平分两种,一种是观察者对这个个体的抑郁水平的知觉,就是研究者判断这个人到底有多抑郁;另一种是个体自我报告的抑郁水平,比如量表BDI的分数。那么,这里就有两个概念:线索使用(cue utilization)和线索效度(cue validity)。

所谓线索使用就是外部可观察的社会线索与观察者所知觉得这个个体的心理建构的概率关联;

所谓线索效度就是外部可观察的社会线索与个体真实报告的心理建构,比如BDI量表的分数与社会线索之间的概率关联。

两种指标之间匹配的程度就是观察者的知觉与被观察的心理建构之间的汇聚的程度,通俗地理解,就是一个医生(就是观察者)凭借经验观察作诊断的准确程度。

整个方法是通过抽样被观察者日常生活中的明显的声音,编码其所有的社会线索(被试所处的场地,在进行的活动,互动和当时的心情),来研究个体的心理建构(抑郁)。

Mehl发来的编码系统是基于理论上与抑郁有很强关联的子变量(比如,说话,社会行为,笑)构建的。后可将这些子变量的二分编码转换为与时间相关的频率编码,就是个体觉醒时期的EAR的百分比。这就是EAR研究用来分析的数据。这个数据可以用来求线索使用,线索效度,诊断的准确程度(Mehl, et al, 2006),也可以用来考察被观察者社会互动情况的变化(Mehl, et al, 2001), 也可以用来分析群体通常社会互动的方式和所处的社会环境(Mehl, et al, 2003)。

这个approach推理到我们可以做的研究,暂先抛开临床精神障碍患者是否可以被允许,是否愿意合作佩戴EAR设备不谈,如果从理论上说,这样的方法用来研究临床精神障碍的人群,他们的社会互动情况,对了解他们的康复情况,预测出院以后的社会适应能力都是非常有利的。因为它考察的个体的心理建构与外部社会线索之间的关联。

编码系统中各种的行为线索,组成的是个体社会互动的结构。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考察一种干预前后,个体的社会互动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比如,是否在社会互动训练的干预以后,个体到公众场合去的概率增加了,个体笑出声的概率增加了,个体与他人的对话发生的概率增加了,个体的心情变好了,等等。而不是仅仅依靠一些个体报告的量表来做指标。

总之,对于一个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情况,研究他们的社会互动是一个挺有意义的题目,因为社会互动的好坏与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社会功能的量表当中,也有社会互动这个部分的考察。而EAR方法所提供的会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观察手段,对我们通常所用的实验室的行为观察是一种十分有力的补充。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84-202538.html

上一篇:别让叹气成为习惯
下一篇:原来真有心痛这回事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