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阁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uohuiqian 心境若水水清明 世事束阁阁自成

博文

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农村“80后”[转载]

已有 1692 次阅读 2008-11-4 22:19 |个人分类:七嘴八舌|关键词:学者| 农村, 80后

http://guguangcan.blog.sohu.com/40602203.html?act=1183016753586#comment

看到这篇文章感觉分析的一些问题很到位,转一下。
不要忘记还有一群农村“80后”
 
评论家习惯说“80后”是缺乏历史感的一代。在描述、分析、梳理“80后”及其思想状态和生活方式的评论里,“叛逆”、“无底线”、“颠覆”是一些不易忽视的关键词语。但是在我看来,用“叛逆”、“无底线”、“颠覆”来规定一代人多少有些知识强权的话语色彩,因为这一命名很难涵盖1980年代人的全部。因为作为一个群体的这一代人内部也有分层。
 
“80后”作为一个社会学术语,常常被专业知识者局限于生长在现代社会里的城市一代青年,这一点在中国尤其突出。其实,“另类”、“无底线一代”的命名,并不能完全适应于城市和农村的“80后”。事实上,互联网、商品、身体、性等一系列被一部分“80后”消费的东西,在城市和农村的另一部分“80后”眼里,他们的态度和1960年代或1970年代人的态度差不多。在文学讨论课上,我们农村“80后”就很难理解城市“80后”同龄人为什么那么喜欢郭敬明、张悦然、春树,那么喜欢玄幻小说。我清楚地记得,当我告别生活了19年的乡村来到大城市上学,当对门寝室几个来自大城市的同学大谈650毫升与550毫升瓶装可口可乐的区别、大谈阿迪达斯与耐克的全球限量版时,我们寝室几个来自农村的孩子目瞪口呆不知所云的情景。

生活经验的不同决定了一代人的精神状态。依笔者的生活经验看,农村大部分“80后”身上没有叛逆色彩,更多的是中庸、责任意识。从小就生活在农村广大而深厚的家族伦理网络里,他们思考人生问题时,父母、家族已经自然而然地被纳入个人生活的规划中。“光宗耀祖”等观念依然是他们对宗族社会的最好答卷。他们有记忆能感知社会时,就与父母一块过苦日子。笔者就曾经十几个冬季跟着父母吃咸菜喝稀糊,夜里两点起床顶着满天繁星跟着父亲去几十里外的煤矿去卖白菜。有些时候,浓雾散去我会发现许多卖白菜的平板车旁,竟然有自己的小学同学。

农村“80后”在幼小的时候就分享了父母的艰难,父母面对时世艰辛的情绪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们。与农村不同,1980~1990年代,城市普遍地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实惠,绝大多数城市“80后”生活在父母营造的物质富裕的环境里,而他们的父母的童年则是在1950~1960年代的贫困中度过,所以代沟在他们与父母之间很容易形成。

社会学家分析“80后”时,无一例外地用到“独生子女”来形容这一代人,并认为“独生子女”独特的成长环境对他们“无底线”、“叛逆”思想和生活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农村“80后”通常都有兄弟姐妹,所以他们的幼年并不孤单,他们不缺少玩耍的伙伴,不缺少在一起干活儿的伙伴:一字排开,在玉米地里薅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乐趣。城市“80年后”是什么样子呢?《闪开!让我为80年后辩护》中有他们的独白:“前辈啊,你们如何能明白从小就没有玩伴的痛苦。父母说:‘乖啊,待在家里不要出门。’然后将房门反锁为生活奔波去也。我们望着窗外的阳光,仿佛玻璃上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我们不是以各个为中心,我们只是不太明白如何与人相处。”

实际上,在大学这个处于城市因而具有城市生活风格的区域内,倒是农村“80后”由于不适应环境产生的自卑情绪而更难与人相处。绝大多数情况下,城市“80后”更开朗更有组织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如果说城市“80后”的孤独忧郁形成于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那么农村的“80后”的忧郁更多的是来自父母哀叹时世艰辛的感染和自己对生活前景的无奈。
在社会学家看来,自我、情绪化、颠覆性是“80后”的普遍标志。实际上,农村“80后”由于过惯了超乎想像的艰苦生活,他们的主语依然是“我们”。他们很早就知道上学、干活儿都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在校园里最保守、最传统的那批学生就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他们一无所有,唯有名誉,成了生命所在,所以农村的学生大都刻苦地学习,践行着父辈的教诲。走出农村、山沟是他们最朴实最原始的动力。而那些没有考上大学和过早地辍学、失学的农村“80后”,他们离开学校就马上投入到田地的农活儿中去,或者成为民工大军中的一员进入城市,在各种各样的工地挥洒汗水和泪水。他们年轻,上过几年学,相比较他们的父母来说,他们是属于有知识的一代(知识在农村有时仅仅指识字)。他们学手艺、接触新技术新思想、领会新政策都快于他们的父辈,因此他们中的许多已经成为农村建设以及农民工中的主力以及家庭的顶梁柱。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颠覆与无底线,看到的是勤劳和责任。

“80后”的内部分层,不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城乡之间,还有城市和农村的“80后”各自内部的分化。所以对于中国的“80后”的描述,我认为它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群体,它的丰富和复杂程度超出了任何单一化的想像。面对这样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群体,我不禁思考:你的内部有多少个阶层,有多少个不同?哪些词语能代表你的全部?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102-204649.html

上一篇:【故乡回忆】故乡的春天
下一篇:【水煮物理】之四:裸奔之行为艺术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