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abella@城堡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rrielu

博文

读罢吴宝俊师兄之“武汉印象”

已有 3595 次阅读 2008-11-4 23:56 |个人分类:未分类|关键词:学者| 评论, 武汉, 正名, 辩驳

刚拜读了吴师兄的大作“武汉印象”,心情颇为激动,先申明一下:我无意为武汉正名,也无意于为武汉辩驳,只是想把我自己对武汉的印象作一个阐述(原本是想给吴师兄留言的,不过鉴于篇幅略长且不够精简于是絮絮般另成一文)。

首先表达我读罢全文由衷的赞美:吴师兄行文流畅用语幽默,武汉印象随之生动跃然纸上。

师兄开场一个“随便瞎写”语出不凡。

印象(1)
问:武汉市长叫什么?
答:江大桥。

 绝对赞成!孩提时代去武汉时爸爸拍醒旅途睡梦中的我对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快看!长江大桥!

印象(2)
武汉的湿度像广州,建筑像珠海。

未及研究。。。

印象(3)
人说武汉美女多,确实如此!但这是因为天太热,人穿得少!!

过来这边两个月,期间和武汉同学煲电话时总是感慨广东人真喜欢夏装,深秋了还舍不得脱下,而那边总是告诉我她们已经将夏装压在箱底封存了。因此说来武汉人大多数时间穿的衣服还是很多的,至少可以多过广州人呵!其实武汉美女相对而言保守很多,尤其是学生云集的武昌,小家碧玉的美似乎还是主旋律。

(4)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皮,这话说得没错!武汉人的皮肤就是好!

 

想想美丽的山峡和洪湖,还是相当的令人神往的,山好水好,西施这一类历史美人的出现可以作为证明。

(5)(6)
这里色情业很发达。。。。

这里兄的描述相当的生动想来应该是真有其事吧!所说的这个中科院的什么所附近的**地方我还真的没有去过,而我对武汉美发业的印象却是“相当繁荣”。每一所高校附近都有十多家的理发店林立,竞争也很是激烈,校内校外遍布,打折以及派发优惠打折卡都要竞争地势及规模——因为到后来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接受这些优惠了。为了尽享这些优惠,有同学采取了游击战术——不固定去任何一家美发店,看准哪家最猛的折扣就直奔哪家。直到我毕业也去过了不少理发店,不过从未亲见和听闻有过类似的色情服务——顶多就有讨厌而罗嗦的理发师而已。

我所说的应该是包括了武汉三分之二的地方的情况,色情业的发达如果出现在另外的三分之一的领土上也万分有可能,但是色情业绝对不能算作是武汉的文化。。。

 

(7)
某天早晨7点组里的大胡子和小华就把我叫醒了,三个人又是坐车又是坐船的,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我半路上在半睡半醒间问:咱们这是去哪里啊?

答:找个地方吃早点。

圕rz。。。

这一点是不是可以算作武汉小吃远近闻名的充分的证明?经常有很多的外地人来武汉,人住在汉阳,却早上赶到武昌的户部巷吃糊粉或者是热干面,选择在于你个人了,如果你就想 一大早享受下这种味道那你只有坐车又坐船了,说实在的武汉的交通实在是让人有点头疼。但是如果你愿意委屈一下你的肠胃,随便拣个路边摊也一定容易哟!

(8)
在船上有个哥们儿扛着一个吉他,接着音箱给大伙唱歌。虽然唱得不怎么样,但是精神可嘉。

为了支持艺术,在他唱完之后我给了他三块钱,分三次给的,一次一块,头两次他说谢谢,第三次他不理我了

我想说的是在武汉求生的流浪艺人生存还是相当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人心中最本质的东西也往往容易显现,不过我想的是吴世兄这三快钱给的也是着实有趣哟。。。

(9)
大胡子说要带我们游武大,我们欣然而往。

在武大,大胡子说要找个地方让我们领略一下武大的全貌。我们说:“好哇,是哪里啊?”大胡子回答:“一个女生宿舍楼的楼顶!”

众人:-_-bb

到了那女生宿舍的楼顶,我们往外一看,怎么全是树啊!
大胡子说:武大的全貌就在这片树林下面,你们可以想象一下。。。

众人:qq_-

这里要涉及的是一个文物保护的问题,在武汉大学,樱花城堡是一地两用的,既作赏樱花之用又当女生宿舍。所以经常在游人四月赏樱花之时可以看到女生的阳台上晾晒的被单,外套或者内衣之类,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充分利用了空间与建筑。但是对学生的隐私保护及游人的观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相比那些把古建筑闲置不用的单位而言似乎是不错的,但是两种用途的交叉影响似乎是武大应该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10)
武汉打的很便宜,3块钱起步价,所以我们去哪里都打的。

大胡子更狠,每天要打的去武大里打印他要看的论文,打印一次论文花6毛,往返打的费6块

 

 

在我看来武汉便宜的打的价格似乎和湖北人的精明节俭有关。既然两元钱的公交可以转战武汉三镇,为何要奢侈的花三元钱去省几步脚力去打的呢?的士的行情大概也受到影响,外地人就请尽情享受武汉便宜的的士吧!

 

 

11)
武大桂园的鱼很好吃。

桂园的鱼没有什么印象了,貌似是不错的呵。。

随着吴师兄文章收尾我也该缄默了,有些记忆只有被唤起时才会变得清晰。。。

 

说明:本文蓝色字体部分引自吴宝俊博客。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619-204652.html

上一篇:生科院合唱二三事
下一篇:zz北大女硕向师兄的表白过程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