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在线:盘点生活 分享经典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xzx

博文

博客大赛:也来说说网络时代博客的价值

已有 2768 次阅读 2008-11-17 21:27 |个人分类:生活情感|关键词:学者| 博客, 价值, 博客大赛, 三峡在线, 网络时代

博客大赛:也来说说网络时代博客的价值

    前几天,给我们学校的学生做了讲座《博客,新时代的新媒体》。记得我当时说:今天的博客当你拥有一千甚至一万个读者的时候,你的博客也就成了一个不错的媒体。

    今天的博客,的确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通过博客,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废话也就不多说了,把昨天写的一个东西发出来大家看看吧:

 

爱心搜索:青川孤儿姐弟,我们想资助你!(图)

 

作者:三峡在线

 

2008年11月11日,三峡在线在博客与论坛同时发了一篇由老朋友《天府早报》首席编辑党青提供的文章《半年祭奠“5·12”全球最壮观地震遗址映像(图)》。在三峡在线眼中,“老党的博客”是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唯一仍在不断关注灾区的“新闻记者专业博客”。同时,党青也是地震发生后,平面媒体第一个到达青川关庄镇红光乡东河口村采访的媒体记者。三峡在线之所以发布这篇文章,其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地震后的灾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灾区重建中来。

 

就在此文发表之后,的确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文章中提到的两个孩子,虽然在本文的最后仅仅是简单提了一下,但他们更让许许多多的好心人牵挂。当时文章中这样写的:

 

 

 

震灾发生时,在关庄读高中的姐姐陈一萍逃过大难,弟弟陈一文在东河口小学抱着梨树劫后余生,但父母以及家里其他长辈都已不在……(党青 摄于 2008年5月16日)

 

让三峡在线感到很意外,但又很温暖的是:很多看到了这篇文章的朋友以不同的方式联系我,向我索要这两位孩子的联系方式,并表达了想给他们提供意愿。有的是在QQ与MSN中询问,有的用邮件的方式。下面是两位给三峡在线发来邮件的朋友的邮件截图:

 

 

邮件一

 

 

邮件二(为保护隐私,三峡在线特意处理了一下热心网友的邮件地址与姓名)

 

遗憾的是。三峡在线也没有青川孤儿姐弟的联系方式。而且三峡在线的老朋友《天府早报》首席编辑党青也多次寻找并想联系上他们,都没有能够找到。据党青告诉三峡在线:这次(2008年11月8日记者节这一天)采访一到关庄,我和搭档吴楚瞳一路寻找这姐弟俩。询问多人无果,最后竟在地震遇难者纪念台,奇迹般遇见陈一文的同学何元敏。何说,他们姐弟俩目前已经到山东读书……

 

有这么多的热心人想给青川孤儿姐弟提供一些帮助,但现在却联系不上他们。因此,三峡在线同样想到了新浪博客与论坛。看看有没有朋友能够找到他们,让那些好心人献上一份爱心,也让这些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资助。

 

之所以想到通过网络寻找。因为还有一个朋友曾经看了三峡在线大量的地震的文章之后,她让三峡在线帮助寻找一名10岁以下的孤儿,最好由爷爷奶奶或者说由外公外婆抚养的孤儿,她愿意每个月提供200元的生活费,一直到18岁。而且她说:根据她事业的发展情况,她还可以考虑多资助几个孤儿。一直到今天,三峡在线虽然也想了许多办法,但一直未能找到这样一名孤儿。因此,三峡在线也希望通过网络能够找到这样一名孩子。

 

如果你知道青川孤儿姐弟的现在的联系方式,你可以联系我。

 

如果你能够提供一个10岁以下由爷爷奶奶或者说由外公外婆抚养的孤儿,你也可以联系我!

 

关于青川孤儿姐弟,三峡在线向老朋友党青要到了当时的一些资料,如下:

 

这是党青与他的搭档吴楚瞳在2008年5月16日从青川发给《天府早报》的摄影报道:

 

一个流泪无语的孩子


  姓名:陈伟达。年龄:13岁。所属地区:青川县红光乡石梆村就读学校:东河小学正午的阳光很猛烈,当有人告诉我们陈伟达在这次地震中失去父母的时候,他突然将头埋在膝间,双肩快速抽动起来。无论如何问他,他都不肯说话。
  陈伟达的父母离开人世后,姨妈在东河口小学找到了他。这个尚未回过神的孩子,从知道父母离开人世那刻开始,就基本不说话。最初看到他,我们曾经向他打听其他灾民的消息,他用茫然的眼神看着我们,一言不发,其他灾民说:“这娃娃本来就不喜欢说话。”
  直到伟达的姨妈出现,我们才知道眼前这个孩子是个孤儿。由于姨妈家上有老下有小,震灾之后根本没有能力再照顾伟达。失去父母,未来不可预知,不知伟达的内心究竟有多么深刻的悲痛,他只是坐在炽烈的阳光下,偶尔抬起头来看看围着他的人,一言不发。眼泪,一直在他稚嫩的脸上流淌……

 

一双孤苦无依的姐弟

 

 

这就是那张照片的原始图片

 

 

党青的搭档吴楚瞳正在采访姐弟俩(党青拍摄)


  姓名:陈一萍,年龄:17岁。所属地区:青川县石梆村,就读学校:三锅石高中。

姓名:陈一文,年龄:14岁。所属地区:青川县石梆村,就读学校:东河小学。

当我们正在努力让陈伟达讲话时,17岁的陈一萍牵着弟弟走过来:“姐姐,我和弟弟也是孤儿。”她的眼神,那样无助地望着我们,望着我们胸前挂着的记者证。
  震灾发生时,姐弟俩都在学校里;劫后余生,家里所有的长辈都已不在。孤苦无依的姐弟俩,牵着手走到我们面前。姐姐流着眼泪,一个字一个字在我们的采访本上写下他们曾经就读的学校,周围的乡亲说:“他们两个成绩都很好,现在一家人都没了,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帮他们?”姐姐虽然一直在哭泣,但至少能跟我们沟通。14岁的弟弟蹲在一旁,双手抱在膝上,头埋下去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当我们告诉他作为男子汉,一定要跟姐姐互相照顾时,这小小的男子汉抬起头,泪眼婆娑冲我们重重地点头。只是一瞬间,他又埋下头去,强压在喉间的啜泣,一直在耳边……

党青对我说:在关庄采访时,陈一萍姐弟俩那孤苦无助哀怜的眼神,曾令他迅速离开受灾群众帐篷,转身跑向空旷,一任热泪奔涌……

 

另外,关于东河口小学,103名学生,9名教师。以及那棵救了同学们生命的梨树。

 

东河口小学内一棵直径约10厘米的梨树——山崩地裂瞬间,两栋教学楼分别向南北向倒塌。巨大气浪像飓风袭来,老师拉着学生,一层叠一层死死抱住梨树抵抗……

东河口小学,103名学生,9名教师。地震时,何天义、何发贵、何清芳3位老师,为救3名未来得及跑出教室的学生,与孩子们一起被埋废墟。抱在梨树最外圈的6名教师和部分学生被飞沙走石所伤。但整整100名学生生还! 13岁的陈伟达和14岁陈一文,就是这棵梨树“搭救”的幸运者。

 

 


东河口小学地震前。图中那棵梨树挽救百名学生性命。

 

 

震后的东河口小学

 

几乎同一个地方拍摄的两张,唯一见证的就是那颗救了100多名学生性命的树呀!

 

 

学生深情看望为救同学牺牲的三位教师……

 

 

 

三位教师的遗像挂在英雄梨树上

 

 

同学们在梨树下放着遇难同学的书包祭奠…… 

 

 

东口河小学幸存的孩子们为遇难教师和同学举行纪念仪式。拯救了100名学生的英雄梨树上,挂着何清芳、何天义、何发贵3位老师遗像;梨树下,是同学们送给杨金凤等3位遇难同学的书包……锈蚀斑斑的铁钟,在梨树上敲响,100名幸存的孩子,噙着泪花向遇难的老师和同学默哀……

 

 

在地震中父母双亡的何元敏作为学生代表,向为救自己同学而遇难的老师表达着自己的敬意:“老师,我们永远爱您。”“老师,我来生还要做你的学生……”孩子们将一张张写好的心形卡片,挂上树枝,代替即将掉光树叶的梨树永远生命长青……

 

 

 

英雄梨树之侧,孩子们捧起土,种下一棵代表着继承老师遗志的小梨树,孩子们,用最简单最动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怀念……

 

 

这或者就是青川人对全国人民真诚感恩最真实的声音,今天,我们在这块大石头上也能够看到!

 

 后记:文章发出之后,有很多的人提供线索。也有很多的人要求提供信息愿意资助,愿意收养孤儿,所有信息,本人做了一些中转工作。相信很多人经过联系之后,他们也都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三峡在线唯一希望通过博客的力量也能够为灾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仅此而已。



图文独家披露:北川丈夫杀妻自戕(图)



2008中国名校校长书记的十大换帅(图)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290-205619.html

上一篇:2008中国名校校长书记的十大换帅(图)
下一篇:背后的故事:李湘真的“逼供”了章子怡?(图/视频)

0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5: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