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一会,活在当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qyang Shining through the suck life.

博文

让自己变得更好

已有 3335 次阅读 2008-11-27 20:23 |个人分类:未分类|关键词:学者| 论文, 读书, 信守诺言

       我只是想要看看,自己是否能变得很好,让自己满意。

       vivi信里的一句话,说这是某次聊天时候我说过的话。看的时候正好走到二教门口,阳光耀眼而温暖,风很冷,我觉得莫名地温暖和欣慰。脸上突然间出现的笑容让迎面而来的陌生人们一脸问号,于是又觉得更加可笑,笑自己,笑他们。

       从北京回来之后,合肥气温骤降,让人很不适应,而天气却晴朗得过分,抬头便能看到大片大片纯净的蓝色和灿烂的金色。我喜欢衬着碧蓝的天去仰望秋天里金黄的叶子,明媚耀眼。蓝色配黄色,只有大自然才能调出这么合拍的色调吧。恍惚记得高三那年的我,常常驻足于高中某小门,抬头呆呆看着相似的一副景象。一种没有意义的美好,然而只要看着这样一副画面,心里就会涌出莫名的温暖。

       颠沛流离的旅途中看完了《一九八四》,回来开始看《美丽新世界》,昨天熬夜看完《一把雨伞给这天用》。 都是很好看的书,忍不住摘抄了大段大段的文字。把这些文字抄下来握在手中让我觉得踏实,仿佛抄下来的这字字句句就能一直陪着我走向永恒。我发现自己还是太弱小,还未能形成对世界的一套认识论,至少是不够坚定的。看完《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会受到作者的影响,觉得很困惑。《一九八四》,清晰而极端地展示了极权社会对人们生活、思想和情感的操控,甚至强大到能够改变人对真理的追求,心甘情愿地去信仰由“主义”设定好的真理。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很精准的总结。然而看了《美丽新世界》却让我很矛盾: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知识和美,还是需要为了维持社会的稳定而只是追求众人幸福的最大化?作者摆出了这样一个现实:在信奉自由,追求知识和美的社会,人们会因为自己的欲望而彼此伤害,甚至引发毁灭性的战争。而在作者虚拟出的那个美丽新世界里,每个人从出生就被科学地设定好了一切心智特征,注定去从事符合自己能力的某项工作。牺牲掉了选择的可能性,但却得以避免疾病和灾难,获得永恒的幸福和快乐,虽然这种幸福是以失去自由为代价的。我困惑的是,到底什么才是我应当坚定不移地去坚持的,理想、知识、自由,还是幸福?矛盾在于我不能什么都要。可能,一切还是要以自由为基础吧。

       想看《一把雨伞给这天用》,完全是因为一句话:“事实上,我越来越不想说话,这让我有点害怕,因为我不知道我这辈子这么多沉默的时刻是否还算正常,或者这可能是我只能被草草诊断为患上分裂,或分解成一丝丝、一缕缕纤维的心理疾病的开端。”这样敏感的文字总是很有吸引力的。老大说过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精神问题。或许这并不是什么疾病,只是每个人身上都存在不同与别人的少数派思想吧。给予更多的宽容就足够了。但是就我个人而言,还是需要去寻找一些支持和共鸣的,希望找到一些能彼此理解的朋友。

       熬夜看完书,是决定今天起好好应付剩下的论文了。时间非常紧,各科老师都开始催论文了。而我还有太多承诺需要履行。想做的事情总是比能做的要多。那就先好好论文吧。

       许个愿:搞定的时候就去上海看vivi去。有期待才更有动力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135-206326.html

上一篇:他们的世界
下一篇:神圣的分娩【转载】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