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记几位我喜欢的老师

已有 4584 次阅读 2009-1-10 11:30 |个人分类:菲比寻常|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大学, 老师, 课程

从大学到现在,学了很多课程,所以也就见过很多老师。有几位老师的课程我很喜欢听,这里就小记一下这几位老师。我不是一个乖学生,上课的时候喜欢坐后排,听课经常走神,还偶尔翘课,而这几位老师的课程我却很少走神和翘课,也喜欢坐前排。

A老师——偶像型老师:A老师是我大学的时候的英语老师,教了我们班两年英语。上第一次课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就喜欢上这门课和喜欢上这个老师了。这老师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男老师,职称是讲师,虽然不是什么教授头衔,但是学生们还是很崇拜他的,并且是很多女同学的偶像。学英语本来是一项比较枯燥的事情,而他的英语课讲得很生动,经常给我们把课本上的东西继续引申讲到其他的东西,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例如他会把一篇英语文章中比较好的句子拿出来给我们分析一下这句子好在哪里,我们同学写作的时候怎样可以把这样的句子应用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老师,让我大学的时候还比较喜欢学英语。

B老师——善于启发学生型:B老师是我大学时《自然探索与创新》的老师。这老师讲课很幽默风趣,并且他很鼓励我们学生动脑筋创新,他觉得学生有任何创新的想法都可以先提出来,哪怕是不切实际的,从而来启发大家的思维。我觉得这种课很适合他这种风格的老师上。如果是一个一本正经对着教材或者ppt给我们念的老师来讲,学生就会听得无趣,这课程也启发不了大家的创新思维了。B老师很喜欢我这个学生,因为我很喜欢思考一些问题,并且正因为老师喜欢我这个学生,所以我上他的课就更加积极了。B老师是个副教授,一直未能评上教授,根据一位师兄的描述,B老师科研方面没什么大的成果,都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发明或者科研成果。不过,我觉得他的很多小发明也是很好的,例如他曾经指导一位本科生发明了一个“家用螺旋藻培养器”,适合家里自己自制螺旋藻,这个发明让这个学生获得了“挑战杯”全国创新大赛的一个什么奖项。毕业之后,好久都没跟这位老师联系,半年前,居然收到这位老师发来的邮件,他还记得我这个学生。邮件里他说他现在在办企业。我觉得对于这样的老师,学术不应是他的归宿,去创业,更适合他的风格。

C老师——侃侃而谈型:大学的时候给我们讲《西方美学鉴赏》的老师。《西方美学鉴赏》这样的课程本来就是很有趣的,而这位老师的知识又很渊博,对着一幅图片,能够侃侃而谈,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欣赏美。听这门课,是一种享受。后来我又跟着他学了一年半的素描课程,因为我画画水平在班里算是不错的,所以老师也很喜欢我,我就更喜欢上他的素描课了。

D老师——幽默风趣型:我只听过D老师的一次课,就深深地被这位老师的课程所吸引了。我大一的时候参加“挑战杯”创业竞赛,学校组织一些经管学院的老师给我们开一些创业方面的讲座,所以我就听过这老师的一次讲座。那次讲座是相当地火爆,不仅200多人的教室座无虚席,门口和边上还站着很多人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这种场面是我唯一见过的一次。原因何在?是因为这老师讲课太幽默了,并且他的音色和说话语调跟周星驰演的电影特别像。听他讲课就像在看周星驰拍的电影。可惜我不知道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我想陈安老师可能认识这位老师。

E老师——大家风范型:E老师是我们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咨询协会的指导老师,他给我们做过几次讲座,E老师是中科院的研究员,还在大型国有企业担任过副总,前两年还和郎咸平教授一起在全国给企业家做培训,现在开了一家咨询公司。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做企业方面都是很厉害的。他给我们讲管理方面的课程,也都是运用了大量的幽默和通俗的语言,一些很深的管理学方面的问题被他讲起来就觉得很容易理解。我们协会开展了不少讲座,每次都是他的讲座人最多。这位老师的讲课功力属于企业培训界的上乘功力,课酬也应该是上乘的,一天的课酬有几万RMB。除此之外,和君咨询董事长王明夫先生的课程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在我看来他的讲课水平跟这位E老师不相上下,他的课酬也是每天几万元。我的一个职业理想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企业职业培训师。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不一定是学术上非常有成就的,而是讲课水平高,或者能够跟学生打成一片,或者是其他类型的。

据说以前流传着一个小笑话:一清华教授和一中科院研究员聊天时,清华教授说:我们这边是讲课水平不高的老师,那就让他去做做科研吧;中科院研究员说:我们这边是科研水平不高的老师,那就让他去讲讲课吧!

这个笑话有些过时了,因为好像现在无论高校还是研究院所,评职称什么的还是以科研成果为重,讲课水平如何关系不大。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71-209473.html

上一篇:一些有趣的逻辑推理题
下一篇:热力学三大定律的富有哲理的表述

6 武夷山 张志东 王桂颖 刘玉平 向峥嵘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