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的丑小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utefay 犀利的灭绝师太

博文

“努力吧,老天不会亏待你” 精选

已有 6232 次阅读 2009-1-14 17:46 |个人分类:科研*创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科研, 导师, 学生, 课题, 笔记

今天导师给我们开了个会,跟我们交流他的思想。在以前的博文中我提到我导师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的人,他最近半年很喜欢跟我们交流他的思想,他还经常让我们写交流心得体会,虽然我们有时候不想写心得体会,但是真正好好静下心来写写心得体会,比起用这段时间在实验室里瞎忙活,要受用的多。

今天导师教导我们说,他中学的时候,一位老师每天都会给他们讲一句话:“同学们,努力吧,老天不会亏待你。”他经过这么多年的体会,觉得这句话虽然很朴实,但是非常受用。导师跟我们提起这个,是希望我们自己能够抓紧时间做科研,因为科研毕竟是自己的事情,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未来,无论将来是想搞科研还是不想搞科研,首先都要面临毕业,要毕业,就要好好做好科研工作,勤奋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

其实导师说的道理我们都明白,从小到大一直被教导要勤奋刻苦。勤奋也是一种好习惯,勤奋刻苦是任何人想做就能做到的,而往往只有少数人做到了,并且往往是这少数人最后成为社会的精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往往当外界的压力不强的时候,自己的约束力也比较差,就会懒散。所以,上属对下属往往是通过催促和督促来让下属干更多的活儿,在企业是这样,搞科研也是这样的。催促和督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限定工作时间,另外一种是限定工作量。我周围的很多导师往往喜欢用第一种方式来督促学生,例如上班打卡,限定工作时间,对时间管理得很严格。其实,这种方式是很不科学的,很多学生看似是一天到晚呆在实验室里,很勤奋,但是可能是在实验室里磨洋工不务正业,结果过了好几个月,也出不来很多成果。前几天跟其他一个实验室两个小师弟聊天,他们说,他们导师终于觉悟了,终于发现对时间的约束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于是改为以工作量来作为考核指标了,不再对学生的时间限定很死。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他们的时间可以安排地更自由一些,例如白天的时候有什么事情,也可以出去办,为了完成规定的工作量,晚上和周末再好好加班。

不过,关键还是看自己的约束力,别人的催促毕竟是外因。我做科研的一个体会是,往往自己主动去做一件事情的效率比起被动做事情效率要高很多,所以还是要养成主动做事的习惯,不要总等着导师催促。

导师今天还给我们讲到了一个现象的“内涵”和“外延”。导师所说的一个现象的“内涵”指的是这个现象的机理;“外延”是指和这个现象相关的其他现象。导师说,做科研,对“外延”的理解是很重要的。例如我们实验室有的同学做一种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那么他应该想想这个课题的外延,就是做这种生物质资源开发利用的这套理论和方法是否可以运用在其他类似生物质资源上,如果能够经常这样举一反三,那么这个人不仅仅是这个小小的课题的专家,他拥有的是一个平台,有了平台,就可以做很多其他类似的科研工作。导师是希望我们平时多去思考一些问题,并且要多读一些看似无关却相关的文献,才能够开拓自己的科研思路。

还有,以前他经常教导我们看问题要善于“联想”,例如看到一张白纸,我们做生物质资源的人应该看到的不仅仅是白纸,而是要看到“纤维素”;再例如,看到一个矿泉水瓶子,要联想到是否能够用秸秆等纤维素类生物质资源来生产这种矿泉水瓶子的材料。

最后他又谈到这种思考也是要勤奋刻苦才行,只有在科研上勤奋刻苦,才能够经常去这样思考。导师说得很对,我虽然平时很爱思考,但是我心思不在科研的时候,就很少有科研思路;而当我把心思用在科研的时候,思路会清晰多了。

今天中午我们实验室好多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谈论起饭桌上的饭菜,就联想到我们课题组做的东西,并且还在分析一些饮食现象的机理。有位同学开玩笑地说:导师如果听到我们的谈论会高兴死的,他就希望我们能够经常这样。


以前的几篇和导师教导相关博文
我的导师——一个思维活跃的人: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609
科学研究,往往不会太完美: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6051
要想获得先要付出: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4596



导师与学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71-210098.html

上一篇:我很佩服一些有能力有才华的美女
下一篇:爱护流浪猫

12 武夷山 张志东 薛长国 刘玉平 郭向云 向峥嵘 陈绥阳 王德华 曹聪 杨秀海 陈国文 ligang168168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