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地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博文

胡椒之美

已有 6125 次阅读 2009-1-20 20:42 |个人分类:植物猎人|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胡椒田里的一个个“高装儿馒头”

    我不擅吃辣,因此,辣椒我是几乎不沾的。然而,我又喜欢辣味,因此,只有那些有辣味而不辣嘴不辣心的东西,才是我之所爱。胡椒、芥末、辣根儿、北京辣菜(用芥菜与萝卜制作的一种发酵食品,我在以后的文中教大家做)我都喜欢。“馄饨开锅喽!”是耳畔熟悉的一声叫卖吧,晶莹剔透的皮儿,隐约能看见裹着的或粉红(肉的)或翠绿(韭菜肉的)的馅儿。“香菜那紫菜虾米皮是醋白饶!”那是吃馄饨的佐料。北京人吃馄饨还讲究“酸酸儿的,辣辣儿的”,酸就是醋要多搁,这辣嘛,就是要多洒胡椒面儿。为什么呢?这馄饨是要混着滚汤吃的,最适合西北风正紧的三九、四九天,醋、胡椒面儿都是擅走皮表的热药,与热汤配伍在一起,可以极速地驱走刚刚进入皮表的风寒邪气,使之不继而侵入脏腑。因此,北京人冬天离不开胡椒面儿(驱寒开胃),夏天离不开茉莉花儿茶(清热醒脾),这都是在论的!

    此次来到胡椒的产地——海南岛,因为日程安排得紧,不可能有时间进行漫游似的考察,所以,大面儿上的工作就只能在旅行社提供的客车上进行了。上车,先把自己眼前的一片窗户擦干净(当然,外面的就没法管了),再把照相机焦距、光圈、快门都调到“车摄”状态。这就可以一路行摄了。果然,不失所望,行驶在东部的环岛高速路上,道路一侧种植的各种热带作物与水果放电影儿一样展示在眼前。水稻、椰子、槟榔、棕榈、菠萝、杨桃、番木瓜......由于无法预测,只能碰上什么就拍些什么,忽然,一堆堆绿色的,高装馒头样的植物映入眼帘,但只有一小片儿,很快便过去了。这是什么呢?我忽然想起了胡椒,因为它是爬蔓儿的藤本,定植的时候需要给它插上根支柱,等它在支柱上爬满了,就成了一个个高装的馒头状。于是乎,就有意识地等待着胡椒的再次出现了,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分界洲,又看到一小片胡椒,和几排光秃秃的水泥支柱,这是难得的教材啊,当即按下快门。

    车行至兴隆的热带植物园,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看到了胡椒的原生态,一株缠在树上的胡椒藤,有点象北方人室内常见的绿萝,胡椒藤表皮粗糙,有膨大的节,节上有成行的气根;叶为卵形,单叶互生,有光泽;由于不是花季,没有看到花的样子,但上面稀稀拉拉地结着一串串青绿色的小果子。如果这会儿采摘的话,那一定是黑胡椒。据专家说,胡椒未成熟时趁绿采收的可加工成黑胡椒, 成熟后去尽皮和果肉用其种子加工的叫白胡椒.

    到了海口郊区的集市上,我不仅看到了大量的胡椒粉、完整的胡椒粒和胡椒碎(介于粉和粒之间的一种调料),前两种东西在北方的超市里都有卖,至于胡椒碎,想来也容易,拿大石头把胡椒粒砸开便是。此外,胡椒油和胡椒根儿卖得也十分的好。胡椒油是拿胡椒和植物油制成的调料,而胡椒根儿是当地人用来治疗胃病冷痛的。我嘴馋而胃不冷痛,于是,就买了胡椒油。拿到北方,果然大受欢迎,都说“开胃,味儿冲!”,“辣,窜鼻子,比胡椒面儿劲儿大”,还有邻居阿姨告诉我,她闺女那天痛经,吃了碗放了胡椒油的热汤儿面,嘿,比喝姜糖水止疼多啦!(段煦 文/摄影 博物地理 www.bowudili.cn

左:爬在树上的胡椒藤,右:青色未熟的种子



博物之旅
https://m.sciencenet.cn/blog-458-210928.html

上一篇:斑羚,我的羊!
下一篇:北京有狼!

3 刘玉平 刘进平 杨秀海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