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粮食困扰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oluo 喜欢往地里跑,看农民浇水种庄稼。

博文

粮食收益过低不是"关键"

已有 3730 次阅读 2009-2-16 07:54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粮食, 抗旱, 农田水利

 
 中国人民大学周立教授就抗旱问题接受<<中国青年报>>专访,称“农田水利问题关键在于粮食收益过低”(http://www.sina.com.cn, 2009021605:10).
 
周立教授认为“如果不首先解决粮食比较收益、农业比较收益过低的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周立教授点出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问题,但是其问题的“关键”错了。
 
首先来讲,农业种植的收益是比较低的。本人在博文“抗旱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利用大量的调查数据进行过分析。不再重复。而问题不在比较收益,而在于经营规模过小。即便将粮食价格在目前的基础上加倍,由于人均土地面积太少,仍然不具备规模效益。以家庭为单位的种植业者,其种植收入仍然十分有限。农民仍然没有经济能力搞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问题不是农民能够解决得了的问题。这和种植粮食的收益关系不大,特别是在目前这种散户经营、小规模经营、无规模效益经营情况下,更是如此。
 
农田水利建设,也不是几个不具备资源与行政能力的“农民用水协会”能解决的问题。“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合理使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当中可以发挥作用。农田水利建设,不是它的能力所办得到的。
 
农田水利建设是只有政府才能解决的问题。农田水利是一种公共事业,其建设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国家象大规模的投入公路、铁路等公共设施建设一样,大规模的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家在这方面欠账太多。所以,一但出现这种30-50年一遇的干旱灾害,抗旱硬件能力不足就暴露出来了。
 
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要建立一种长期机制,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的长期、持续、稳定的投入,这才是解决农田水利问题的根本出路。
 


https://m.sciencenet.cn/blog-2972-215270.html

上一篇:抗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1 蒋新正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2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