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chc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jchc

博文

毛乌素“石头记”

已有 3513 次阅读 2009-2-18 21:57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学者| 生物课开在博物馆, 学生作品

毛乌素“石头记”

初二五班学生 徐冉

指导教师 陈宏程

案语:为配合“生物课开在博物馆”活动,200871318日,有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专家和育才学生组织了内蒙古野外科学考察活动。这是中学生第一次真正的科学研究。徐冉同学真实记录了科考带来的体验。

 

新的一天开始了!今天是我们内蒙古之行的第三天, 我们将在博物馆李建军老师的带领下,到内蒙古著名的“毛乌素沙地”采集化石。“毛乌素”在蒙语中的意思是“苦水”,“毛”就是“苦,不好的”可见我们的目的地条件是多么艰苦!但我也早有准备,在出发的头一天,我就买好了五瓶水,拿出了在家准备的太阳帽,我想,这样就已是万无一失了。

 

采集化石是我们每个人最喜欢,最好奇的野外考察活动之一,也是我们这次内蒙古之行最有代表性的活动。我当然也很兴奋,一早起来就没闲着,脚上踩着户外专用的牛皮靴,把肥大的灯笼裤的裤腿和腰带系得紧紧的,白色汗衫外套着一件运动夹克。我很高兴带的这些衣服如今都有了用武之地。早饭后,经过一番小憩,我们出发了。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畅谈着一会儿可能即将发生的一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边看着路边的美丽风景,边想着一会儿要遇见的新朋友——各种各样的化石,很快就到了目的地。下了车,我们每个人都震撼了——我们感受到了城市中的孩子永远感受不到的寂静和大自然对这个世界的无私。平旷的沙石地,像大海一样望不到边,往前走几步,是一条狭长宽阔的峡谷,两边的断面,露出了颜色不一,厚度不同的各个年代的底层,这是大自然用了一万年的时间,创造出的世间最壮观的奇迹!他被无数次风吹雨打所洗礼,见证了地球这个美丽星球的成长经历。

 

我们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地层构造较简单的峡谷中开始了探索。同学们几个人一起,在大自然中跑着,笑着。我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在石壁的地层中慢慢摸索着。我们都找到了几块怪模怪样的石头,但让老师鉴定后,我们都很失望:原来石块上像动物造型的图案,是一些化学物质混合而成印在上面的罢了!唉!同学们有些失去信心了。这时,李老师对大家说了一句:“找到鸟类化石,赏银十万!”同学们一听,马上又炸开了锅,谁能忍住这么大的诱惑?!小小的我们,此时又有了无限的幻想。“老师!您看这个!”一个同学高喊道。原来,他找到了鱼化石,真是幸运!一个小石板上竟然有十几条狼鳍鱼化石。除了羡慕和一点嫉妒之外,我们更多的是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决心。在这之后又有很多同学找到期待已久的宝贝。我当然不甘心,继续在这个现实的时光隧道中探索着。有过了几分钟,我在一个大石板上发现了几个像小贝壳一样的东西,虽然只有不到1厘米,但我已很满足。可是让我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发生了——我发现了一个生物群!这里有一天一夜也数不清的这种小贝壳。我激动的心要跳出来了!可我不知道现在应做些什么,因为石板太大,我不可能把所有的小贝壳都装进背包,这时,我的同学们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找大石头把大石板敲碎,把小片的带走,把这个种族群的大部分还给一望无尽的毛乌素沙地。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了。后来经过李老师这位专家的权威鉴定,我知道了这种小东西叫“叶肢介”,发现它的地层距今已有1.25亿年,这里的叶肢介个头较小,这种生物,科学家现在还在进一步研究当中,还是有一定价值的!我得知后,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这一天,虽然没有见到鸟化石的影子,但我们还是满载欣喜踏上归程。

 

一天的沙地探索结束了。回到酒店,回想这一天,不但收获了快乐,还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小化石。看着这几片来自远古的化石,想想今天的我们,呵呵,真有意思。

 

 

                                                                



https://m.sciencenet.cn/blog-214013-215849.html

上一篇:大学生求职学习12种动物精神
下一篇:有光就有爱,有爱就有希望

2 武夷山 曹聪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6: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