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蔚蓝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kell lliang Lee 华中农业大学

博文

初出茅庐的喜悦兼谈我的写作

已有 3126 次阅读 2009-3-19 13:54 |个人分类:记忆点滴|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写作, 喜悦, 初出茅庐

初出茅庐的喜悦兼谈我的写作

天空蔚蓝文    李良的博客(090317)


 

    像往常一样,我打开科学网主页,浏览当天重要的科技新闻,随后链接到科学网博客首页,拜读编辑部及众博主推荐的美文佳篇。

    “天空蔚蓝”,突然间一个熟悉的名字划过我的脑际,捎给我的是紧张与激动、亦有欢笑和欣慰。真的是万万没想到编辑部在“新博推荐”中会推荐我的博客。从入驻科学网至今,也就半月时间,我是个初出茅庐、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儿子而已,而我发表的拙文拿到科学网上,与众大家们的文章相比,犹如丑媳妇儿见了公婆、小巫见了大巫。不过推荐是对我博文的一种肯定,对我自身而言,这亦是一种鞭策和鼓励。

    记得有人跟我说过,写作是门学问。按阅读对象,写作内容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写给大众看的(如诗歌、散文等);一类是写给特定群体或个人看的(如请假条、检讨、情书、报告等);最后一类是写给自己看的(如日记)。而进入社会,最实用的写作体裁是应用文。它不像散文或小说那样,要求你的语言多么优美,情节多么感人,它只是向某特定群体或个人陈述事实或提出建议。应用文有自己特有的写作格式或模板,但它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准确通俗地表达出写作者的目的和意图,即文章内容必须清楚地传达出写作者的观点,不能表述模糊不清、逻辑混乱不堪;此外,在写作模板的框架下,改进写作和表述的方式,以其吸引阅读者的眼球。这就是创意,它不仅是门技术,更是门艺术,尽管应用文有自己的写作格式,但一篇好文章同样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千篇一律的东西,在茫茫洪流中,诞生的瞬间即以消亡,只有独行立特的东西才可能永生。

    我现在发出的日志有些是以前练笔是写的。记得大一参加学院演讲比赛时,自己突然心血来潮写了篇假大空的文章,演讲效果出人意料地好,其实质不是我写的内容有水平,而是我的音色较佳。不过它也迷惑了部分人,所以到后来竟有人找我写篇有关学生生活的评论短文。可是笔落白纸,不见一个黑字,也就不了了之了。大学四年,我写的最多的莫过于贫困申请啦,年年写同样的内容,年年都有改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应用文写作的关键之所在,也发现了文字的魅力之所在,可惜自己的功底太浅。此外就是写入党思想汇报了。两页纸的所谓汇报也是我一板一眼的成果。我一贯反对去down别人的东西,然后进行剪辑加工修饰成自己东西的做法。不说这是如何不诚实的行为,它根本不能提高人们那怕一丁点能力,不管是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自我批评的能力;不过它倒是培养了人们作弊和信息检索和筛选的能力。

    大学四年,懒散和迷茫充斥着生活,写作水平自是一落千丈。去年暑假我决定开始写日志。原因之一那时自己无所事事,内心比较空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充实下生活,更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写作能力太差了,有必要去锻炼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写作是种自我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享受的过程。从开始写日志至今,大小文章近三十篇,字数统计也有4万来字。这几万字基本都是自己的原创。看着这一篇篇短文,心中有一种自我陶醉(而不是自我满足)的感觉。当然我知道自己对问题的分析是多么的粗糙和肤浅、和没有理论深度,此乃我博文的最大缺陷之所在。但成长是一步步走过来的,急是急不得的。我也欣喜地看到自己在慢慢成长和提高,不仅在写作能力上,亦有分析问题的理论深度上和论证的逻辑表述上。

    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能力和素质无疑是社会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力和素质的锻炼与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培养出来的,不能一蹴而就的。而学习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是说只有参加了什么项目或组织活动才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正如生活中不乏美的存在,只要你细心去体验一样。闲暇时,随便写些文字就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把自己对一个问题或命题的看法梳理清楚并表达出来就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此等等。

    作为理科工作者,自是不需要学习什么隐喻、排比等写作手法。不过他也要通过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形式与他人交流,写作依然重要。所以鉴于此,我在课题研究的闲暇之际,拿起自己的笔,记录着我的思想和感悟,同时锻炼下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我想我写作的目标:首先是通顺清晰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或见解;其次,给读者就一些有意义的观点和命题进行交流,尽管我的分析很不到位;最后,希望通过自己持续的努力,能写出一篇具有美的享受的佳篇来。

    我现在只是研究生在读,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我知道自己的高低胖瘦,一个激扬文字的纯纯青年;不过我在努力着,我在实践着……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2470-221297.html

上一篇:狮子山下,我的母校
下一篇:阳光洒满广场——记开学伊始

2 刘玉平 青水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5: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