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2+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j 陈永江西安交大压缩机教研室退休教师一生从事化肥厂用大型压缩机

博文

(19) 从李连生两个发明专利中看它们的徒有虚名

已有 9760 次阅读 2009-4-12 20:56 |个人分类:事态发展博主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李连生束鹏程学术造假, 没有专利, 只得“发明”垃圾专利

 
从李连生头顶无数辉煌桂冠,为我国学术评定体制而悲哀
 
———— 九揭李连生两个垃圾发明专利中的最后一个——
 
  
 
   前一篇揭发文中已指出,真正属于李连生的两个专利中的最后一个专利,即其第二个发明专利:“一种往复式压缩机气缸的余隙容积调节方法”.其专利申请号为200710017319.5;其《专利说明书》以及申请书中的附图如下
 
 
 
同时附上其《权利要求书》(见其报奖文第72页)
    我们剖析如下:
 
 
 说明书附图图2    十字头颈部的发明专利图
第一个评论     这是个j机毁人亡的炸弹
 
 
 
图1    实际压缩机十字头与活塞杆的连接结构图
 
 
 
图1,是个真正的十字头结构图,它属于利用十字头颈的内、外各安排一个锁紧大螺帽将活塞杆予以紧固的实际结构。利用内、外两个大螺帽的你松我紧,便可以随意地使活塞杆前后移动,从而达到“调节活塞在气缸内部的余隙容积”的作用。
这个实际的十字头与活塞杆的连接结构,以及所有的带有十字头与活塞杆的压缩机,都能够随意地调节活塞在气缸内部的余隙容积。
李连生在其报奖文中所说“十字头活塞杆连接结构不能调节活塞在气缸内部的余隙容积”的缺陷,是李连生蓄意捏造的,是不存在的。
 
李连生专利说明书的发明专利结构图,只能在十字头弯曲的圆弧空间安排所谓调节结构。
 
李连生在说明书中说道:在十字头颈部两侧设置“能作滑动配合从而能做轴向移动”的高压油腔;而且还能“将十字头和活塞杆予以预紧紧固”。
李连生的这种发明专利,真的能够承受“让连杆和十字头紧固”时的锁紧力吗?
 
假设:将此发明用于李连生熟悉的6M32-185/314型氮氢气压缩机上。根据连接件承受交变应力下的预紧公式为:十字头和活塞杆的预紧力Q等于预紧系数k和最大活塞力Pmax的乘积,也即Q=k×Pmax。预紧系数k应取2.5; 6M32型压缩机的最大活塞力等于32吨,即Pmax = 32吨。于是预紧力Q=2.5×32 = 80吨。即预紧紧固力Q=80000 kgf.
 这在大学二年级的《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以及《材料力学》的教科书中都有阐述,李连生们应该不会完全忘记吧!
 
预紧力大到80吨,于是有两个问题:
 
  
第1问》 密封圈的密封能力有多大?它能密封多大的内部压力?
 
 
由于密封圈的密封能力取决于密封场合:静止密封时可承受320(kg/cm²)的内压(例如高压容器和盖);运动密封时为100 kg/cm²的内压李连生让密封圈和十字头一起运动,因此密封圈只能承受100 (kg/cm²的内压。根据文后的附录计算,现在密封圈承受的油压将高达1157(kg/cm²)。则4个密封圈早已失效,高压油早就通过密封圈而泄漏,则预紧紧固体便轻易的解了体。接下去就是调整环和活塞杆被运动中的十字头撞个粉碎,并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
 
 
 
《第2问》 在1157(kg/cm²的油压作用下, 调整环受力变形计算过吗
 
 
根据调整环外径为170 mm的设计计算(参考后面附录的强度验算),当密封腔内油压达到1157(kg/cm²)时,两个外圈的1、4号调整环的A-A断面早被高达4700(kg/cm²)的弯曲应力所掰弯,即从A-A断面掰开。 因为调整环即使是合金钢材其许用弯曲应力也只有1200(kg/cm²),岂能承受4700( kg/cm²)的弯曲应力,所以调整环必然变形而张开,一旦张开,其结果同样是高压油跑掉、紧固件解体、活塞杆及调整环也必然被运动中的十字头撞得粉碎,依然能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
 
所以,李连生的新发明是酿造事故的定时炸弹。李连生们连起码的强度验算都懒得进行!
 
 
 
第二个评论     这还是个根本不能“调整气缸余隙容积”的废物!
                      和李连生们的自吹自擂完全南辕北辙!
 
 
 
李连生在十字头颈部外侧(见下图所示的李连生的说明书附图图2中的右侧)横管上设置了一个截止阀阀1,在竖管(也就是总管)上面也设置了一个截止阀阀2。
 
 
 其实,这一套装置根本无法调整气缸的余隙容积。例如,打开总油管的截止阀2之后,
 
(1)开启右侧截止阀1,则因为左右油压平衡,故而既不能朝左、又不能朝右移动;
 
(2)关闭右侧截止阀1则只能使活塞杆和活塞朝左方移动;
 
(3)如果希望朝右方移动,应如何操纵李连生们的两个截止阀才能够办到呢?李连生就没法子了。
 
因而李连生明知他们的专利不能够左右移动,不能够让活塞杆轴向移动,不能够调节气缸的余隙容积。专利是欺骗外行的废物。
所以李连生们在《申请说明书》第5-6页以及7-8页,都只得含糊其辞的说:
推动活塞杆,两个密封腔内的高压油就会产生流动,从而改变两个密封腔内各自的油量使活塞杆左右移动……。活塞杆和十字头的轴向位置就被固定。”  
 
推动活塞杆就能完成余隙容积的调节
真是这样吗?我们看看李连生提供的附图图1, 从右方算起是气缸、接筒、中体、机身。
 
 
那么, (1)谁能钻进气缸里面去推动活塞杆?
 
            (2)谁能钻进接筒内的填函里面去推动活塞杆?
 
           (3)什么人又能钻进中体去推动活塞杆呢?况且,那根光溜溜的活塞杆,用什么东西去推动?
 
其实,李连生们清楚的知道其发明的专利根本无法调节气缸内部的余隙容积。所以在《专利申请说明书》第5/6页以及第7/8页都无法自圆其说,便在第8页说出
推动活塞杆,两个密封腔内的高压油就会产生流动,从而改变两个密封腔内各自的油量”这一段“根本无法实现”的不负责任的、拿着专利局的外行开涮的江湖郎中的语言,将专利局的审查人员搞昏、蒙混过关。
 
  
《结束语》
 
 
李连生们的发明专利是个定时炸弹,甚至打算将十字头与活塞杆预紧紧固都无能为力。一旦紧固,当调整环的油腔里的高压油还没有达到预紧紧固所必须的压力时,密封环早已失效高压油早从油腔里面泄漏出去,然后就是把调整环、活塞杆的尾端全部被高速运行的十字头击碎,事故由此发生。
 
所以,只能把李连生们的发明专利当作欺骗专利局的儿童玩具,或者就叫做垃圾专利!
 
关健是李连生根本就不像一个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压缩机专业课、材料力学、机械零件和机械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他有什么能力发明压缩机方面的专利?只不过是开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玩笑而已。
 
 下面附录了我们的强度验算,以及为了验算而放大的调整环图
 
附录一    李连生的密封腔外圈调整环1、4 的强度验算公式及结果
 
     根据其调整环1、4 的受力情况所进行的强度验算列表如下:
 
 
 
下面附录“放大后的调整环的受力验算图”,供审查验算参考
 
附录二     调整环的强度验算图,见下图图 0
 
 
                    图 0            调节环强度验算图
       图中, 活塞杆直径为d; 活塞杆尾部细化后的直径为do.所谓掰开就是从图中的A-A截面撕裂。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6527-225790.html

上一篇:《剽窃有剽窃的艺术》
下一篇:(16)六揭李连生束鹏程的徒有虚名,且专业知识贫穷得可怜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