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出發,何時能還家?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jinsong 科學,俺的名字叫科學!

博文

守護我們幽暗的夜空

已有 4761 次阅读 2009-4-22 21:10 |个人分类:科學文化|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武夷山, 科学主义, 现代性, 捍卫夜间星光, 心声

武老師的大作捍卫夜间星光日重发:我们的夜空也是向后代借来的 引發了雅頭道長的深思,她在“心声”一文中呼籲人們尤其是科學家們自覺地創建體現人文關懷的科學研究模式,即“以正确的人文观点在科研立项,实验方法的选择以及科研成果的评价這些方面"給予引導,并呼籲:期待更多的思考,更多的行动!

科學家二傻兄稱讚:[
丫头本文实在是好! 看了让人心里沉甸甸的...确实是心声,而且是良心的声音!
特别是,心动不如行动,如丫头之可传世名言:
"不怕从头开始!走在一条没有意义的路上几十年,不如从现在开始踏上一条正途..."]

哲學家周可真先生稱讚曰:【陈老师研究了道家思想,得其精髓,现在欲学以致用了。“心声”也是时代的一个强音!】

民間思想家老修正傳先生一針見血地指出:“人类反被聪明误,一步步黄泉路近。”

看來不同背景的人們都開始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都試圖要糾正目前的錯誤了,這就是爲什麽丫頭道長一呼百應的原因所在。

但是,究竟問題的根源何在?真的是西方思想家早已指出的那樣,人類割裂科學與人文,讓工具理性一家獨大,價值理性缺位嗎?

我覺得根源其實恰恰就在於科學與人文、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等二分法。

用道家愛用的隱喻那就是,日鑿七竅而混沌死。

現代社會科學昌明,技術發達,卻災難重重,日益疏離。

風險社會理論的倡導者貝克指出用以解決問題的科學技術往往成為風險的真正來源。

社會科學與人文學者的種種精緻理論與複雜社會重建行動卻往往成為更大災難的製造者。

各種各樣的烏托邦成為人類的夢魘。

出路究竟何在?

科學越是光亮,真理卻越是幽微難覓。

因為,真理正如幽暗夜空中閃爍的星星,

在喧鬧和光亮處,

真理就會隱遁無形,

用光亮奪目的探照燈,

尋找微弱的星光註定是徒勞無功的。

因此,武老師“捍衛夜間星光”的一文,

居然是我們這個科學光彩奪目的時代,

真理幽暗難覓的典型象徵。

只有守護住幽暗的夜空,

才能欣賞那引人遐思的點點星光;

只有遠離喧鬧的劇場,

才能聆聽那震撼時代的心聲;

只有守護住存在的秘密,

真理才會向我們敞開胸膛……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4810-227579.html

上一篇:需要什麼樣的常識?
下一篇:不可操作的究竟是什麼?

8 武夷山 刘玉平 阎建民 刘进平 王德华 陈国文 魏东平 郭磊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7: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