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山水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atou 亲而不密 远而不疏 将科网博客进行到底!

博文

道德经第十一、十二、十三章

已有 5365 次阅读 2009-5-1 13:36 |个人分类:道德经加注|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小时候,母亲由于身体有病,家中的很多杂事都由父亲担当。紧张工作之余,父亲总能愉快地做很多家务活,母亲则在一旁笑中相望,不时喊父亲停下手中的活儿,歇息一会儿。

   

    当春风还有些寒意中,父亲就早早地在院子里拿着铁锨挖土刨坑,在地里撒上蕃茄,黄瓜,茴香,丝瓜,南瓜等的种子,然后每天早上晚上地浇水灌溉,过些时日,随着气候的变暖,苗儿们就一个个露出了头,来探望这个神秘的世界了。再过些日子,小院里便是到处一片绿色了。一丛深绿,一丛浅绿,枝叶在风中摇曳,黄色的白色的花儿在风中摆舞。当我不再去留意那满院儿的绿色时,瓜果就悄悄地坐落在了瓜蒂儿上了,隔些日子,就可以摘那红红的西红柿,绿绿的带着毛刺儿的黄瓜吃了----

每当春去夏来之际,父亲就会早早地把于去年收拾起来的因年久而显得色泽有些深暗的密竹帘从角落里取出来,清洗干净,晾干,就哼着小曲儿,喝着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家中各室门口悬上竹帘子,以遮蚊蝇。记忆中的那几年里,我在读小学低年级。放学后的我,回家看到悬上的竹帘子,就会欣喜地钻来钻去好一会儿,那种欣喜现在想来或许是是因为加了一层帘子于屋内与屋外,从而多了一层神秘。当习惯了,欣喜的感觉就消失了,而竹帘却为捍卫主人的洁净生活空间而在我的不注意中默默地恪忠尽职了。蚊帐的悬挂也是给我同样的感觉:可以引起关注的时候,是刚刚发现它的时候;不再引起关注的时候,它已经在作为你的工具随你任意使用了。因为可以随意,所以被忽视于“无”中。

这就是我对于此章的理解的生活基础。可能与很多的释义不同。由此,对此章的各句,我作如下解:三十根辐条凑成一个轮子,当你不再有这样一个清晰的概念(三十根凑一轮)时,你有了车子为你到处劳役行驶了;捏粘土来做器具,当你不把它当成一个器具时,它已经成行着器具之实了;开门凿窗来作屋子。当你住入其中的时候,你就不会将门与窗这样不同的概念割裂开来分别对待了。因为此时门与窗都在各司其职,于无声无息中为你在屋中生活而服务了。

 所以说,把物造出来(有之),是为了便利于自己;而当造出来的物为你所用,并与你的生活浑然一体的时候,你就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它便“无”了。也如我们正常运行的身体各个部位。当觉察不到它的存在时,它正在为你尽职劳作;当你注意到它的时候,多是它有了问题,不能于默默中再为你劳作,需要你适当的关爱了。

引申出一点儿---------不以“有”为喜,不以“无”为忧。那些默默的,无声的存在个体,是与你浑然一体不可割舍而为你所忽视、所不觉的“无”,应当好好珍爱;而知晓了这无的妙处,人也就可以少一些贪念,不去盲目的寻求“有”了。正所谓一可足焉。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此章是老子对于纷繁的万象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并进一步阐述了圣人是如何对待各种可以诱发其从单纯走向多极的心法。我们也不妨学着做一做。这是比较好理解的一章。简单来点儿解释。

色,音,味,猎,难得之货,易使人昏昏沉溺于事物的各种诱惑与表象中,生出了各种的欢喜心,而得不到宁静的心灵;这些乱象,是破浑沌的一些诱发源,使人在“喜AB”的方式中不断地堕落下去。所以,明了了这一关,圣人就只求吃饱,不求五官的享受。也因此说,只有去那纷乱的贪念,才可取这静谧的妙处。即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在这里自问自答。先把他要批评的现象抛出来: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然后自己来解释这两句话的意思。

宠辱若惊是何意?受宠爱的人,往往处于下方,也因此而患得患失,于得宠或失宠的惊诧中或喜或忧。这就是宠辱若惊。

什么是贵大患若身?我所以总是处于患得患失的这种惊动不宁的状态里,是因为不能将自我抛弃,做到无我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无我的状态,无私无欲,也就无失无得,于是乎便可以于得与失之更迭变幻中泰然自若,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纹丝不动。如此,还会有什么所谓的忧患呢?

老子于此章中间接地提出了一个“无我”的境界。人的很多痴迷,是因为不能放下“我”的执着,以固有之“我”,来判别着万事万物,自然是不能得一个公论。而一个人如果一旦可以处于无我的境地中,不以自己的喜好为喜好,不以自己的是非为是非,则就会身于事中而心于事外,便可以不拘于一个有限的视野,而得以用一个全面的视野来审视事物。处在这样一个无我的立场上所做的结论自是公正无私的,为各方所信服的。所以,放下私我,才可以得慧眼,得宽广的境地,得真正的快乐。因为能够放下自我的人,已是近道的人。

 



https://m.sciencenet.cn/blog-66009-229302.html

上一篇:The Florida Department of Health is Ready to Respond to Swine Flu
下一篇:吟菊----和郑融兄之[秋怀]

25 武夷山 苏青 杨学祥 张志东 薛长国 王桂颖 刘玉平 郭崇慧 郑融 阎建民 梁进 刘进平 陈绥阳 曹广福 王德华 钟炳 杨秀海 刘立 马丽丹 迟菲 魏东平 蔣勁松 陈湘明 FloatingRose ChaRen

发表评论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