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lwangsibs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现在与未来

博文

科技与金融

已有 3637 次阅读 2009-5-15 21:36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在金融危机联动下,经济有所波动,进而影响科技发展的宏观环境。近日听到一些言论,深以为憾。人微言轻,但思考是不应该停止的。以系统的眼光审视科技、金融和经济关系,做好“本职”工作。
 
审视的两个前提:第一,科技是发展第一推动力。第二,现代科技和金融是孪生体,没有金融的支撑,科技成果实现独木难支。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展示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对其他产业的联动性,催生了创新性国家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概念的诞生。但应看到,金融危机只是导火索,而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真正推动力。如同萨拉热窝事件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不能说因为萨拉热窝事件是世界大战的必然原因。大战的种子早已埋下,遇到一场小雨便会萌发。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场小雨,这场小雨不下,其他小雨也会下。

建设创新性国家是夯实发展基础的内在要求,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髓,而良好的金融体系作为创新体系的一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没有好的制度保证,创新能否实现和实现的程度都受到怀疑。因此,尽管普遍认为科技是创新的第一源泉,是支撑发展的终极性力量,但缺乏有效的金融环境孕育,试图从科技本身寻找突破,本人看来南辕北辙。
 
对策首先应该来自加强金融体系监督管理和改革,恢复金融信心。坚持创新系统理念,将金融体系制度建设作为国家创新系统制度层的薄弱环节,予以重点、长期性的改革优化实践。金融市场,在许多方面和科技一样,充满了风险,但也充满了甜蜜的诱惑:不过一个是对金钱的崇拜,一个是对真理或者理性的崇拜。金融市场有欺骗,科技领域有学术造假。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金融体系同样需要不断的改革。稳定金融体系的措施只不过暂时稳定一下人心而已,但只要弊端不革除,已经赫然天日的漏洞不补上,金融市场信心恢复将如1929年的危机一样漫长。
 
其次,以理性态度继续构筑科学繁荣创新的氛围。科学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在经济危机下,如果以实践和使用的眼光衡量科学,将破坏原有脆弱的理念平衡。在民族国家这个实体框架下,科学发展有两个任务:发展科学、推广科学。经济危机不能削弱科学团体在发展科学发面的着眼点和资源支撑,但科学团体必须进一步强化科学推动的意识,降低脆弱性金融市场带来的技术、产业发展阈值,提高产业效率。

因此,单纯从科技工程创新角度一劳永逸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灾难的认识,在我看来,既没有认识到科学发展的规律,也没有抓住创新系统的本质特征。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5962-232141.html

上一篇:生物医药发展战略报告——机构篇
下一篇:我眼中的“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1 苗元华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